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卒中郁证合病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风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病史长,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郁证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或低落,少言寡语,悲忧善哭,少气乏力,或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等。笔者采用中风与郁证合病辨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从其发病病因、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基础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2.
中风病的发病率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病史长,在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郁证表现.笔者采用中风与郁证合病辨治,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从其发病病因、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基础等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综合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报道,从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概述,同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17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较纯西药相比疗效显著,特别是中西医结合、专病专方等研究备受关注。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专病专方及中医药治疗机理等方面,简述中医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概况,探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以期进一步提高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6.
胸痹心痛是以胸部憋闷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心悸气短,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等。胸痹心痛的辨证论治,首先当掌握标本虚实,标实应区别阴寒、痰浊、气滞、血瘀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之虚。治疗原则应先治其标,后顾其本,或标本同治,虚实兼顾。治标常以散寒、化痰、行气、活血为主,扶正固本包括温阳、补气、益气养阴等法。活血通络、理气化痰是其基本治法。笔者运用血府逐瘀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患者3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最常见的乳腺疾病,随着社会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及精神压力增高等因素使该病发病率逐年增加,成为乳腺外科门诊最常见的病种并长期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加重了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合方治疗胸痹经验实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郁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 ,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 ,情绪不宁 ,胁肋胀痛 ,或易怒善哭 ,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 ,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近年来 ,有关郁证的研究报道较多 ,涉及到理论探讨、临床治疗、实验研究等方面 ,现综述如下。1.理论探讨吴氏认为应把郁证的概念确定为“以气机郁滞为主要机制的神志异常病证” ,他在回顾医籍与总结临床体会的基础上将郁证的产生机制概括为外邪积聚 ,脏腑失调 ,其他病变所致等三个方面 ,并强调治疗郁证应以疏调气机为主 ,并结合体质 ,生活习惯 ,环境社会等因素辨证论治 ,认为祛外邪 ,和气血…  相似文献   

10.
胸痹是以胸部憋闷或发作性心胸疼痛,重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年来,临床观察和科学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能够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胸痹的临床症状,表现出中医治疗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单方为主随证加减、专方专药、内外合治等方面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掌跖脓疱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掌跖脓疱病中医病因复杂,多因禀赋不足、脾气不振,或久病体虚,复感外邪而发病,多为湿、热、毒三邪所致;湿热相搏,脾为湿困,或肝气郁结、气机壅滞,导致湿热蕴积,与脾脏关系密切。多采用健脾祛湿、清热利湿解毒和凉血活血诸法治疗。参考文献18篇。  相似文献   

12.
哮病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肺系疾患,凡因肺部宿痰内伏,复感风寒湿热,饮食酸咸腥辛,恼怒气逆,劳累乏力,触动伏痰,痰气闭阻气道,肺气不得宣降,症见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喉间哮鸣有声,甚  相似文献   

13.
Wilson病(Wilson disease,WD),又名肝豆状核变性,因英国学者KinnearWilson于1912年最先对其作了系统描述故名。它是一家族性铜代谢障碍而致进行性肝豆状核变性伴慢性肝脏疾病甚至肝硬化的致死性神经疾病。全世界平均患病率约为0.3/10万~3/10万。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肾脏损害、神经系统病变(肝功能障碍不明显或偶缺如),或精神疾患,角膜可见Kayser-Fleischer环,实验室检查血清铜及血清铜蓝蛋白水平隆低。  相似文献   

14.
赵婧玮  王莹  赵文芳  纪晓丹 《中医学报》2019,34(6):1209-1213
蒋健教授提出心悸有非郁证与郁证性之分,并有其四诊特点及临床特征:①心悸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或由情志变化所诱发、加重;②多伴随纷繁复杂的多脏腑、多系统躯体症状;③多有不寐。蒋健教授认为对于郁证性心悸的治疗应从整体辨证,标本同治,在解郁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郁定悸"的同时采用补心疏肝、利胆益脾等治疗方式。郁证性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三脏密切相关,常伴有气血阴阳失调,蒋教授治疗郁证性心悸病强调"溯本求源",以"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调和五脏气血阴阳,共奏解郁定悸之功。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报》2019,(6):1209-1213
蒋健教授提出心悸有非郁证与郁证性之分,并有其四诊特点及临床特征:①心悸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情志病因所引起,或由情志变化所诱发、加重;②多伴随纷繁复杂的多脏腑、多系统躯体症状;③多有不寐。蒋健教授认为对于郁证性心悸的治疗应从整体辨证,标本同治,在解郁的同时还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解郁定悸的同时采用补心疏肝、利胆益脾等治疗方式。郁证性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胆、脾三脏密切相关,常伴有气血阴阳失调,蒋教授治疗郁证性心悸病强调溯本求源,以从郁论治为基本法则,调和五脏气血阴阳,共奏解郁定悸之功。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然而中医药治疗GERD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应致力于构建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并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GERD的机理,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的特色与优势,造福患者及全社会。  相似文献   

17.
18.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是临床常见病,病程迁延,反复发作,患者深受其苦。西医治疗以制酸药为主,但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药物抵抗等情况。中医治疗在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方面有较大优势。本文从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法方药方面展开论述,以总结近年来中医药治疗GERD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胸痹心悸,西医谓冠心病室早,是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一种。现将近十年来冠心病室早的中医药治疗研究,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分析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方剂的组方规律。检索筛选中国知网(CNKI)中运用中医处方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的文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方剂的组方规律。共筛选中医药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文献1 536篇,处方223首,中药150味,对处方中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分析,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6个,新处方8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软件分析得出,益气活血通络为中医治疗胸痹气虚血瘀证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