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陕西医学杂志》2016,(12):1603-1604
目的:探讨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首次颅内占位切除术的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神经阻滞组)和对照组(单纯静脉全麻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术后2h、6h、24h、48h进行疼痛评分,记录两组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使用总量。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总用量比较显示,研究组平均瑞芬太尼总用量(1319.6±584.2μg)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8.7±967.5μg),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丙泊酚总用量(1210.1±520.5mg)稍低于对照组(1449.8±422.7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术后2hVAS、6hVAS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VAS、48hVAS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全麻可减少颅脑手术中麻醉维持镇痛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并且术后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是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颅脑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行额、颞、顶部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对照组(A组)和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两组均为20例。记录麻醉前、切皮、锯颅骨、打开硬膜30min和术毕缝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切皮锯颅骨及术毕缝皮各时点MAP和HR均低于A组(P〈0.05),拔管时间B组短于A组。结论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明显减轻血流动力学波动,缩短拔管时间,可安全应用于颅脑手术。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全身麻醉(全麻)复合髂腹股沟神经(IIN)和髂腹下神经(IHN)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40例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分为全麻组和全麻+神经阻滞组,观察其全麻用药量,术中、术后生命体征情况.结果 全麻+神经阻滞组术中、术后生命体征更平稳.结论 小儿腹股沟区手术全麻复合髂腹股沟神经和髂腹下神经阻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12例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加全身麻醉应用于开胸手术中结果,与单用全麻的对照组12例比较,可明显减少手术中循环系统的应激反应,麻醉趋于平稳,明显减少病人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 ,下胸段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应用于胸科手术日益增多 [1 ] 。本组应用于食管癌手术中 ,并与单纯全麻作比较 ,取得较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5 2~ 74岁。ASA分级为 ~ 级。均为食管癌根治术。随机分为两组。A组 ,采用单纯静脉复合全麻。B组 ,硬膜外阻滞 复合全麻 ,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等方面无明显差异。1.2 麻醉方法 A、B两组术前禁食 12 h,术前 30 m in肌注阿托品 0 .5 mg,苯巴比妥钠 0 .1g。 B组病人先在侧卧位下选择T7~ 8作硬膜外穿刺 ,向头置管 4cm,平卧后注入 1…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在下腹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满足下腹部开腹手术,但下腹部腹腔手术的镇痛、镇静、肌松要求都比开腹手术高,还要让病人感到舒适,单纯的硬膜外阻滞麻醉具有镇痛完全,肌松良好的优点,但不能满足下腹部腹腔镜手术的要求,必须复合静脉麻醉让病人在安静睡眠状态下才能完成手术。所以我们选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小剂量丙泊酚与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下腹部腹腔镜手术,其肌松、镇痛、镇静效果好,能满足手术要求,术中生命体征波动不大,术毕苏醒快,苏醒过程简单,并且比静吸复合麻醉经济,能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9.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8,(A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小腿手术患儿50例,将其分为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T组)和对照全麻组(G组),记录术前(T_1),手术开始(T_2),手术30 min(T_3),手术60分钟(T_4),术后苏醒时间,术后躁动例数,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T组在T_2,T_3,T_4的HR,MAP均低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G组在T_2,T_3,T_4血压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T组明显短于G组,术后躁动T组明显少于G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T组明显少于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下肢手术,患儿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全麻药量应用减少,术后苏醒迅速,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优于单纯全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上肢手术患儿,将其分为丙泊酚、七氟醚和氯胺酮组进行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丙泊酚组患者与其他两组患者比较,术后呕吐和躁动发生率较低,术后苏醒时间短;丙泊酚组患者MAP与麻醉前比较均有一定的降低,且七氟醚组患儿变化不明显,而氯胺酮组患儿MAP有不同程度提升。结论: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联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老年人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老年人麻醉和手术的风险普遍高于青壮年患者,为了提高麻醉手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和病死率,对我院2008年收治的50例上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全麻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在神经外科麻醉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40例因额颞顶部占位拟行病灶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于诱导前以0.5%罗哌卡因阻滞耳颞神经、眶上神经和枕大神经、枕小神经行,C组不进行神经阻滞.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维持麻醉.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脑电双频指数,以及丙泊酚与瑞芬太尼使用总量、拔管时间,术后2、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麻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R组瑞芬太尼使用总量少于C组(t =11.10,P<0.01),但两组拔管时间、丙泊酚使用总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和6 h 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4.60,p<0.01).结论 神经阻滞复合靶控输注技术可减少颅脑手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静脉复合全麻时联合应用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进行对比,为临床麻醉提供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择200例胸及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病人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均无显著差异。麻醉前30分钟常规肌注安定10mg,阿托品0.5mg。联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硬膜外穿刺,胸部手术经T4 ̄5或T5 ̄6,腹部手术经T7 ̄8或T8 ̄9并留置硬膜外导管。注入0.375%布比卡因5 ̄10ml,以后根据手术时间的长短适时追加局麻药。然后静脉注入咪唑安定、异丙酚、芬氟合剂、卡肌宁进行… 相似文献
14.
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在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静脉复合全麻时联合应用硬膜外阻滞与单纯静脉复合全麻进行对比,为临床麻醉提供更为理想的麻醉方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陈永伦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12)
[摘要]目的 探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A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B组采用单纯全麻.术后2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观察2组患者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及血压情况,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状态下及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观察2组不良反应.比较2组术中芬太尼用量.结果 A组采用复合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无明显变化,而B组则有明显波动,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及不同状态的VAS评分对比显示,A组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 2组术后24 h,48 h安静及运动时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B组为30.00%,A组芬太尼用量与B组 比较,明显降低,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胸科手术采取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镇痛强,芬太尼用量少,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苏醒期躁动、苏醒延迟,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臂丛阻滞在基层医院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实用性。方法选择1—6岁上肢手术患儿共40例,均分为两组。两组均肌注氯胺酮5mg/kg,入睡后人手术室,Ⅰ组用0.2%布比卡因1ml/kg常规行腋路法臂丛神经阻滞;Ⅱ组于手术开始前2min静注氯胺酮0.5mg/kg,术中予0.1%氯胺酮按2mg·kg^-1·h^-1维持麻醉,手术结束前5min停药。两组术中视情况间断静注氯胺酮(0.05—0.1)mg·kg^-1,以氯胺酮基础麻醉后5rain时的心率(Ha)为基础,记录氯胺酮基础麻醉后5min(T0)、手术切皮即时(T1)、手术30min(T2)及术毕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HR、(氧饱和度)SpO2,记录术中麻醉效果评级,统计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手术时间,术毕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与T0时比较,Ⅰ组T1、T2、T,时SBP、DBP、HR、Sp02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T1、T2、T3时SBP升高(P〈0.05),HR增加(P〈0.01);组间比较,Ⅱ组较Ⅰ组T1、T2、T3时SBP增高(P〈0.05),HR增加(P〈0.01),氯胺酮总用量大(P〈0.01),术中麻醉效果评估Ⅲ级病例多(P〈0.01),术后苏醒时间长(P〈0.01),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上肢手术中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术中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麻醉效果好,术毕苏醒时间短,有利于术中及全麻苏醒期病情管理,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静脉复合全麻麻醉苏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探讨臂丛神经阻滞对小儿静脉复合全麻苏醒的影响。方法 择期手外科患儿 5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A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组 ,B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并用臂丛神经阻滞组 ,观察两组心率 ,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术后根据患儿的吞咽反射 ,肢体活动以及应答反应观察麻醉苏醒的情况 ,并记录氯胺酮及异丙酚的总用量。结果 B组患儿出现吞咽、出现手动、有应答反应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结论 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并用臂丛神经阻滞可减少氯胺酮和异丙酚的用量 ,缩短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小儿普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普外科开腹手术患儿60例,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I组和对照II组,观察组采用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照I组采取单纯静脉全麻,对照II组采取气管插管全凭静脉全麻,比较3组术中、术后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和苏醒时生命体征较对照I组和对照II组更平稳,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肌松效果满意度优于对照I组,麻醉药物用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I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对照II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明显低于对照I组和对照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临床运用中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麻醉药物用量少,适宜于小儿普外科手术麻醉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开颅手术,观察其循环的稳定性。探讨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否有助于开颅手术的安全性,能否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方法:将60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和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实验组)。在实验组中,根据手术切口的范围,选择性阻滞眶上神经、耳颞神经、枕大、枕小神经。记录围手术期重要的生命体征、药物使用量、苏醒与拔管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循环在围手术期更加平稳,波动较小。实验组丙泊酚(P=0.00)、舒芬太尼(P=0.00)及瑞芬太尼(P=0.00)的使用量低于对照组,其拔管时间(P=0.00)及苏醒时间(P=0.00)也相应缩短。实验组二次手术发生0例,对照组二次手术发生率为2例(P=0.492)。结论: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能够更有效地维持开颅手术术中心率和血压的稳定,使患者能够早期恢复,可能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腹手术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26例上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加硬膜外阻滞组(Ⅰ组)和静吸复合全麻组(Ⅱ组),每组13例.两组患者常规连续监测生命体征,记录各组患者麻醉用药情况和术毕清醒时间,观察患者术后有无躁动.结果:两组患者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比麻醉前均下降.Ⅰ组8例仅间断吸入七氟烷,5例未吸入麻醉气体;Ⅱ组手术过程中均吸入七氟烷.Ⅱ组与Ⅰ组比较,全麻用药剂量多,术后苏醒时间长(P<0.05).Ⅱ组有5例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烦躁,经静注喷他佐辛30mg后缓解.结论:上腹部手术应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不仅麻醉平稳,吸入及静脉麻醉药剂量减少,清醒快且舒适,术中循环稳定,还可以做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减少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还可降低患者经济费用,适合经济较落后地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