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省城乡5岁年龄组的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病的第一手资料.方法1999~2000年进行了首次全省范围内口腔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抽样调查.采用分层、不等比、多阶段整群抽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5岁年龄组乳牙龋均3.06、患龋率65.73%,低于全国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4.48和76.55%;乳牙龋失补构成比分别是龋93.14%、失2.29%、补2.61%,需治疗龋齿总牙数6210颗平均2.68颗.结论与全国11省市同年龄组儿童乳牙龋失补构成比相比较,龋低于全国水平、失牙数远高于全国水平、补牙数低于全国水平,需治疗龋齿均数远低于全国11省市同年龄组3.9颗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口腔科就诊的3~6岁儿童患龋情况与近3年口腔问题变化趋势。方法:选取598例儿童进行龋齿现状调查,讨论性别、年龄、出生状况、户籍、喂养方式、刷牙频次与零食习惯层面上的患龋差异,并观察近3年龋齿数、失牙数、补牙数与龋失补牙数变化趋势。结果:男性儿童患龋率显著性低于女性;早产儿高于足月产儿;城镇患儿显著性高于农村儿童;母乳喂养低于人工喂养;不刷牙患儿最高,每日2次患儿最低;不吃零食患儿最低,经常吃零食患儿最高,均呈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儿童的龋齿数、补牙数与龋失补牙数均呈略微上升趋势,而失牙数3年内并未变化。结论:儿童患龋率现状较为严重,应针对各项因素予以预防措施,尤其避免早产与人工喂养,并按时刷牙,限制零食摄入等。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117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评估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口腔修复治疗的240例初诊患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牙齿龋损、充填、牙齿缺失及修复等口腔健康状况。结果:年轻人群中患龋率,高发区域主要为磨牙区,此处人均患龋1.16颗,患龋率达到了60%,老年人群中患龋主要高发于前牙区域,人均患龋1.09颗,患龋率为49%,中年人群中补牙数较高,人均3.4颗。全牙列患龋概率与身体健康状况相关,身体健康状况自评为良或以下患者出现牙齿患龋的风险达到了健康状况评价好以上患者的的3.69倍(P<0.05),牙弓缺失的风险与牙齿部位有关:磨牙区>前磨牙区>前牙区。年龄与牙列龋病、补牙、缺牙有关,年龄越大,缺牙率上升。结论:口腔修复可以被用于口内多发口腔疾病患者治疗,但是如何选择一个合理的口腔修复治疗方案还需要具体根据患者的口内健康状况来决定。  相似文献   

4.
聋哑儿童与健康儿童口腔健康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进  李宇飞  亓萍 《中国医刊》2004,39(9):41-42
目的了解聋哑儿童口腔健康情况及家长对儿童的口腔保健态度,为聋哑儿童口腔保健和牙科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中国聋儿康复中心语训部的151名儿童,其中聋儿91名,普通儿童60名进行了儿童口腔健康情况检查和家长问卷调查及分析.结果聋哑儿的患龋率与普通儿童无明显差异(P>0.1), 患龋牙位相同;而聋哑儿童的龋齿治疗率明显低于普通儿童(P<0.05),聋哑儿童错合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P<0.05).结论聋哑儿童早期的口腔健康情况与普通儿童差别不大,但治疗和受重视程度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刘艳杰 《河北医学》2008,14(2):235-236
乳牙龋齿是儿童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解辖区学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掌握儿童龋患的情况及规律,以便找出有效的防龋措施,作者对899名儿童龋齿情况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朝鲜族留守儿童情绪稳定状况,为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小学生情绪稳定测验"量表对延边地区七所朝鲜族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共计3319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1854名,非留守儿童14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性别留守儿童情绪稳定方面出现差异,女孩的情绪稳定得分上均明显低于男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得分均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留守儿童情绪属于不稳定状态。结论: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留守儿童情绪稳定和心理健康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开展关于宁夏农村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455名,其中留守儿童643名,非留守儿童812名.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和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进行调查.结果: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9.1%,高于非留守儿童的16.7%(字2=31.606, P<0.001).留守儿童中男、女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31.7%、2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735,P=0.098);汉、回焦虑情绪检出率分别为26.2%、4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197,P<0.001);学龄期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检出率为24.9%,低于少年期留守儿童的32.3%(字2=4.211,P=0.040).留守儿童的焦虑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中,女孩在社交恐惧上得分高于男孩(P<0.05),少年期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及社交恐惧因子得分上均高于学龄期儿童(P<0.05).回族留守儿童在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与学校恐惧上与汉族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回族留守儿童更易出现焦虑情绪(OR=2.20).结论:留守儿童焦虑情绪水平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焦虑情绪水平在性别,年龄和民族上存在不同因子的差异,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成都市青白江区6岁留守儿童龋齿患病情况。方法: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标准。结果:成都市青白江区3所小学生乳牙患龋率为83.3%,龋均为4.12,充填率仅为9.0%,占构成比的4.4%。结论:成都市青白江区6岁留守儿童小学生乳牙龋齿患病率显著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由于隔代教养,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存在问题,改善目前状况的方式是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及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城镇留守儿童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城镇留守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孤独感状况。方法对海口市美兰区9所学校4~6年级204名城镇留守儿童采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ocialAnxietyScaleforChildrenSASC)及儿童童孤独感量表进行评定,并选取相同年级的234名非留守儿童为对照组。结果留守儿童社交焦虑及孤独感量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社交焦虑及孤独感,应给予城镇留守儿童更多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10.
曲玲  吴海雄  安克  陈栋  张佛湖 《海南医学》2001,12(12):83-84,88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地区 (乐东县 )儿童口腔健康状况 ,乳牙龋齿的患病、治疗情况 ,为制定龋病的预防及治疗计划提供基线资料 ,为口腔健康教育和口腔保健措施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法》 ,对 10 0 2名琼籍学龄前儿童进行检查诊断。结果 :乳牙的总患龋率为 81 5 4% ,龋均是 3 99;乳牙牙周病患病率为 3 69% ;乳恒牙的充填率为 0 8% ;乳牙错牙合畸形发病率为 2 0 66%。结论 :本次调查发现我省学龄儿童龋齿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其他省市 ,充填率极低 ,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急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及相关因素的调查,为今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宁夏某县6所小学和2所初中6~15岁学生共1 394名,其中留守儿童622名,非留守儿童772名。采用自编儿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Par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PSQ)进行调查,非条件Logistic回归用于行为问题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宁夏农村6~15岁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7.8%,留守儿童PSQ各因子得分均高于非留守儿童(均P<0.05),回族留守儿童PSQ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汉族留守儿童以及回族非留守儿童(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守女童(OR=2.001)、回族留守儿童(OR=2.945)、住校留守儿童(OR=2.572)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学校在远离县城的农村的留守儿童(OR=0.487)则不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结论:宁夏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情况不乐观。其影响因素复杂,减少农村留守儿童行为问题发生,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太原市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状况,探索适合儿童的口腔保健措施。方法:随机、整群抽取504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状况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儿童乳牙患龋率处于较高水平,龋均为3.66,充填率较低,平均需治牙数为3.02颗。乳磨牙为好发牙位。结论:应大力开展以幼儿园为基地的学龄前儿童口腔保健活动。开展儿童口腔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龋病是危害人们口腔健康的最常见的疾病。笔者于1 997年对 82 0名来自不同地区的中专学生患龋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本市一所中专学校 ,来自河南、河北农村学生 4 80名 ,天津市内学生 34 0名 ,年龄 1 6~ 2 0岁 ,其中女性 368名 ,男性 4 52名。在自然光线下由口腔专科医师用牙科常用器械作视诊、探诊检查。调查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1 982年龋齿诊断标准 [1 ] ,龋补牙及因龋缺失者也按龋齿计算。2 结果82 0名中专学生的患龋率、龋均和龋补牙、龋缺失牙情况见表 1、 2。3 讨论龋病是广泛流行的一种慢性疾病 ,我国人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九江市6所幼儿园1 742名儿童患龋病情况,通过专业机构的健康指导预防和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方法:由具有执业资格的口腔医师对幼儿园3~6岁儿童按年龄、性别、患龋数、龋齿牙位4个项目分别进行口腔检查,并做好记录。结果:1 742名儿童患龋率为41.4%,人均龋牙数为2.42颗,其中男童915人中患龋齿378人;女童827人中患龋齿344人,性别间患龋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龋患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家长和幼儿园教师都有责任对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和宣传指导,及早预防儿童龋病的发生,以有效降低儿童龋病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英  马敏  王兵  吴海  鞠宁 《宁夏医学杂志》2012,(10):976-978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特点,并建立银川市儿童龋病防治模式。方法对银川市兴庆区2所幼儿园的720名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龋病检查,采用WHO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记录龋失补牙数与龋失补牙面数,实施儿童乳牙龋病综合防治。结果受检儿童中乳牙患龋儿童457名,患龋率63.47%,龋均2.63个,患龋率和龋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龋齿充填构成比为9.58%,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充填构成比逐渐增加,少部分儿童乳牙患龋严重。结论银川市兴庆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较早,充填率较低,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1—2012年3岁、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呈上升趋势。采取龋病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提高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皖北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影响因素,为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卫生服务公平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皖北地区2所农村小学437名学生实施问卷调查,并对248名监护人和部分基层医护人员进行访谈。结果:留守儿童四周患病率60.6%稍高于非留守儿童的59.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留守儿童患病后未采取任何措施占9.5%,高于非留守儿童的6.5%(P<0.05)。生病未就诊原因中:14.6%的单亲留守儿童选择经济原因,高于双亲和非留守儿童(P<0.01);双亲和单亲留守儿童选择"无人陪同"比例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独生子女、父母外出务工时间、参加医保情况、父母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等因素对留守儿童的卫生利用情况产生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卫生需求差别不大,他们的实际就医行为比例相对较低,故应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卫生服务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患病情况,探讨影响儿童龋齿的相关因素,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调查包钢所辖托幼园所3 974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结果:6~岁年龄组龋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龋齿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性别间龋齿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龋齿患病率高。结论:必须加强对教师和家长关于儿童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及方法的宣传,并对儿童龋病进行早期预防保健及治疗,从而减少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1991年6、7月,在四季青乡对2 152名3~12岁儿童进行龋齿与牙周病发病率调查,旨在了解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为开展乡村口腔初级保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留守儿童家庭环境和自我和谐的状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干预依据。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FES-CV )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 )对200名农村留守儿童与20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在FES-CV评定中,除矛盾性因子外,留守儿童家庭环境中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2)在SCCS评定中,留守儿童自我的灵活性因子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P<0.01),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自我的刻板性两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P<0.01);3)相关分析显示,家庭环境与自我和谐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佳,自我和谐性较差。改善家庭环境可有助于增强留守儿童自我和谐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评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其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宁夏某县2所中学12~16岁学生共440人。其中留守儿童205名,非留守儿童235名。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留守儿童一般资料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1)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及一般儿童(即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四种监护类型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祖辈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在"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亲监护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因子上得分高于一般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亲情缺失或替代父母(即监护人)对儿童的心理关怀能否补偿或代替父母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监护人应加强对留守儿童日常行为管理和生活照顾,学会和留守儿童进行互动和有效沟通,扮演好留守儿童父母缺位时的"替补"者角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怀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