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琴  刘丽  林智  谢昀  王小月  张翅  刘磊 《中医学报》2016,(5):756-76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全部疗程结束后,通过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测定值3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了解患者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改善状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明显优于对照组76.7%(P0.05);吞咽功能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和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误吸和营养不良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以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为诊断收入院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临床常规治疗;试验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眼针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吞咽障碍评分、FMA评分、Barthel评分等变化,其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吞咽障碍评分、FMA和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吞咽障碍评分、FMA和Barthel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以上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治疗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9-22+26
目的 观察项八针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结合项八针,取大椎、风府、风池(双侧)和“项四花穴”,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3个月后随访。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问卷评分(SWAL-QOL),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较治疗后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76.7%(P均0.05)。结论 项八针联合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相比单纯功能训练有较高的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庄玲玲  冯木兰  张佳虹 《西部医学》2020,51(1):28-29,3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找针刺对症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临床有效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标准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常规针刺+舌三针、项三针组)、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治疗1个月,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洼田氏饮水试验的临床积分疗效比较均有改善,但试验组疗效更优越于对照组。结论:常规针刺+舌三针、项三针对症治疗中风假性延髓性麻痹具有明显优势,且突破以往辨证论治过程中主观性所带来的弊端,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针疗法联合体针治疗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治疗,应用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微循环及联合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眼针联合体针治疗,每日针刺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差值及中医证候积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54.54%,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组改善较为明显,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比较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两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眼针联合体针针对脑卒中急性期假性球麻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起到疏通血脉、改善循环、促进气血运行的功效,缓解甚或消除临床症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血管病治疗方案,治疗组运用中医情志护理方法对治疗组进行干预,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级、电视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各指标结果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和VFS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焦虑情绪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能有效促进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康复组,每组各30例。综合组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结合康复吞咽训练;康复组采用康复吞咽训练法。两组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治疗4疗程后分别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综合组总有效率100%,康复组总有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治愈时间为(27.51±10.02)d,康复组治愈时间为(38.65±22.20)d,综合组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康复组(P0.05)。结论:应用冲脉理论取穴法针刺配合康复吞咽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更好地改善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以深刺翳风穴为主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筛选延髓运动神经元以上梗死或出血后假性球麻痹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测试3~5级)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取穴相同,治疗组采用深刺翳风穴手法,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手法,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比较疗效。结果:以上指标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深刺翳风穴为主的针刺治疗对于假性球麻痹有效,可作为假性球麻痹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6例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在给予常规的脑血管病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给予吞咽功能训练的同时给予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一月.两组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并治疗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8.57%,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显效率为39.29%,总有效率71.43%,χ2值等于9.19,P<0.05,差异显著.结论:吞咽语言治疗仪治疗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吞咽障碍治疗仪辅以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两组患者均应用脑卒中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舌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应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障碍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80%,显著好于对照组的82.76%。两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障碍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显著好于治疗前,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辅以舌针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配合顺咽方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PB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PB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及中药顺咽方口服,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石氏计分法评分及洼田氏饮水试验的变化。结果石氏计分法评分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80.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洼田氏饮水试验总有效率治疗组90.63%,对照组77.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配合顺咽方口服治疗脑梗死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后吞咽障碍患者65例,随机分为针康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针康组还给予针刺及吞咽功能训练。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显示针康组的吞咽困难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对吞咽功能改善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障碍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3例),对31例治疗组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并与33例对照组以生物反馈配合综合康复疗法对吞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评价吞咽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经秩和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以生物反馈配合门德尔松手法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训练,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早期介入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有降低,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且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lstim吞咽治疗仪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手足口病合并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取威灵仙煎剂雾化吸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并与冰棒冷刺激疗法进行对比。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期间因缺血性脑卒中在我科住院伴有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中医辨证属痰瘀阻络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药物标准化治疗与冰棒冷刺激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威灵仙煎剂雾化吸入治疗,共观察21天,以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疗效评价标准、NIHSS评分等评估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威灵仙雾化吸入治疗的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疗效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P 0.05),NIHSS评分亦具优势。结论威灵仙雾化吸入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吞咽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对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及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取我院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及假性球麻痹患者82例,分为对照组42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肢体运动评分、言语功能评分、吞咽功能评分舌体运动评分比对照组高,治疗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舌下针刺法联合脑心通胶囊,治疗中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及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效果较好,方可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体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透刺法配合头皮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偏瘫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吞咽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签后将98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常规电刺激治疗,治疗组使用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穴位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综合疗效和洼田氏饮水试验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石氏评分和吞咽钡餐透视(VF)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石氏评分和VF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降钙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GRP和E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穴位刺激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症状和CGRP、ET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损伤后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疗效差异,并探索两类患者对康复治疗敏感性不同的原因。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损伤球麻痹患者70例,其中假性47例,真性23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给予综合性的吞咽康复治疗4周,所有患者治疗方式和时间相同,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以及吞咽X线荧光透视(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定治疗前后的吞咽障碍程度,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评估真性球麻痹和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治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康复治疗4周后,洼田饮水试验、SSA及VFSS的评估结果均证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真性球麻痹患者。结论  假性球麻痹对吞咽康复治疗敏感性高,康复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