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的致病原因以及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从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神经内科老年眩晕患者中选择3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确定的病因将其平均分成两个组别,即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对有效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经过分析发现,导致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眩晕的病因较多,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后循环缺血、精神因素、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等。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之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导致神经内科老年眩晕的因素较多,要想提升治疗效果,首先应当加强对致病原因的分析,从而更好地进行对症治疗,促进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眩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采用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眩晕障碍[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和平衡障碍等临床症状评分和DH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昂丹司琼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神经内科眩晕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降低临床症状评分和DHI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头痛症状的临床观察探析。方法将252例2013年4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252例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并且观察患者出现头痛种类的区别。结果经观察,252例患者在经过临床的治疗以及诊断之后,可以发现患者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出现的头痛症状引发的临床表现为呕吐、头晕、视线模糊、四肢抽搐等,而患者的头痛症状种类也分为了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其他头痛。结论在神经内科的头痛患者临床治疗中,经过观察可以了解到患者出现头痛的大多数原因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其他头痛,同时也需要注意在此类头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出现的临床表现,对呕吐、头晕、视线模糊以及四肢抽搐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帮助患者减少头痛带来的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小脑出血约占所有脑出血的10%左右,高血压病是常见原因[1].小脑出血是后颅窝常见疾病,是神经科常见急重症疾病之一.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眩晕、呕吐、共济失调,少数患者发病迅速,短期内昏迷,出现脑干受压、脑疝或发生急性脑积水[2].治疗上根据血肿大小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及内科治疗.现将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确诊的60例自发性小脑出血内科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所采取的临床治疗措施以及相应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共计60例为本次研究的对象,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症状等给予患者神经内科疾病对症急救治疗措施,对所选择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60例患者中共有54例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占总人数的90.0%,且与进行治疗之前相比较,治疗后患者的出血量发生明显减少,治疗前后的出血量相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入选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其中共有15例患者发生疾病相关并发症,占比为25.0%。进行入选患者住院时间的统计,平均住院时间为(10.7±2.1)d。结论神经内科急救脑出血患者在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后,能够取得较显著的救治效果,使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可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使患者更好地康复。  相似文献   

6.
患者赵某,女,48岁,干部。于1991年4月1日因间歇性眩晕13年,加重1月,以“眩晕待查”收住。患者于入院前1月因高烧,支气管感染门诊医师予青霉素,链霉素合用肌注,5天后出现双唇麻木、头痛不适,继之出现眩晕,头脑空虚,不能转颈,双眼睑沉重、畏光,转颈及受光刺激后眩晕更甚,强迫仰卧位,生活不能自理,伴恶心,曾有呕吐,但无喷射状呕吐,自服“眩晕停,颈复康”痊状未缓解,且加重;追问其病史,曾于13年前及1年前各有1次用青、链霉素后出现上述类似发作,但症状较轻,经用“眩晕停,谷维素”及对症治疗后,症状于短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门诊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诊疗特点。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4例头疼患者的诊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各种头疼类型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疼,慢性头痛,丛急性疼痛所占比例较大,对症治疗后,患者头痛情况均得到了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内科的头疼具有多种形式,临床治疗上,应对患者的临床病症和相关病史进行全面了解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实行对症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神经内科眩晕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对治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70例神经内科眩晕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眩晕的原因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的治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可以看到,造成眩晕的原因中占比最高的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通过不同措施进行治疗后,患者的疾病好转率较高。结论眩晕患者的疾病相关病因众多,其中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和慢性主观性头晕为主,可根据不同的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措施,能够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优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为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恶心呕吐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查明确其病因,予以对症治疗。结果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为胃肠道疾病、药物因素、肝胆胰疾病及精神因素,其百分比依次为60.50%、21.00%、16.00%、5.00%,经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依次为97.52%、83.33%、93.75%、60.00%。结论消化内科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多种,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占比最高,予以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缓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恶心呕吐患者,共计收治患者100例。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明确其病因,然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结果在精确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后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缓解。结论消化内科导致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病因有很多,其中肠胃道疾病致病者所占比例最高,对患者实施对症治疗后症状均可得到有效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60-62
目的探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0例依不同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用整脊手法治疗,观察组用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观察组)治疗颈性眩晕临床效果优于单纯整脊手法(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选择整脊手法配合小针刀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眩晕、头痛、颈肩痛、心悸、视物模糊等临床症状,并可有效缓解疼痛感,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方法将高血压急症患者60人随机分为西药组(单纯给予硝酸甘油)及中西医结合组(给予硝酸甘油+天麻素注射液),分别对血压控制情况及眩晕、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进行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达血压治疗终点,中西医结合组血压下降平稳,恶心、呕吐、眩晕、头痛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硝酸甘油加用天麻素注射液不但血压控制满意,同时明显减少了由于高血压及血压下降引起的头痛、恶心、眩晕、呕吐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有关因素与治疗措施。方法研究资料是本单位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患者,其中切口发生感染的患者有50例,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切口感染组,另一组为切口未感染组,每组患者有50例,对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结果经过分析统计我们发现,造成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的因素主要为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年龄、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接台手术、非层流室、参观人员和急诊手术。结论患者在发生腹部切口感染的时候一定要先明确致病因素,然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以不断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眩晕是推拿科、针灸科、五官科、神经内科乃至心血管的常见病。颈性眩晕是经过五官科、神经内科、心血管科检查排除后,再经过推拿医生的详细检查方可明确诊断。确诊为颈性眩晕的患者有的在手法或针刀治疗后旋即症状缓解,而有些则临床效果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研究神经内科头痛症状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神经内科所医治头痛症状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发现,200例头痛症状患者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患者居多,和其他头痛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头痛症状临床表现中呕吐、头晕患者居多,和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差异显著,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头痛症状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引起高度重视,加深对此类头痛类型的了解,深入研究其病因、临床特点等各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对头痛症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并研究神经内科头痛症状临床结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神经内科所医治头痛症状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结果发现,200例头痛症状患者中,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患者居多,和其他头痛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且头痛症状临床表现中呕吐、头晕患者居多,和其他临床表现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头痛症状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引起高度重视,加深对此类头痛类型的了解,深入研究其病因、临床特点等各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对头痛症状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质量,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的研究发现以"头晕""眩晕"为主症就诊者约占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20%~30%,眩晕发病率较高,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由于眩晕患者常同时伴有严重的耳鸣、呕吐、心悸等症状,故发病时常常不知就诊科室,辗转于急诊科、神经内科、骨科、五官科及心内科、消化科等。这样造成眩晕患者不能及时专业地得到诊治,医疗人员也不能系统地观察和诊疗,导致眩晕疾病诊治的"二高二低"现象,即发病率高、误诊率高,诊治规范率低、治疗效果低。  相似文献   

18.
<正> 病史摘要:患者吴某,女,24岁,因慢性中耳炎1986年5月住院行乳突根治术,术后头痛、眩晕呕吐,经过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减轻而出院。7月份头痛又加剧,且出现面瘫及吞咽困难,故于1986年8月13日再次入院。检查:体温,脉搏正常,神志清楚,痛苦表情。左耳内有脓性分泌物及肉芽组织增生,耳后无红肿。  相似文献   

19.
喻晓霞 《中外医疗》2011,30(5):67-67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33例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眩晕、恶心、呕吐、头痛及平衡障碍,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60~80岁高发年龄;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中老年人持续出现眩晕、呕吐、头痛要注意小脑出血的可能,应及早行CT检查,预后与年龄大小、出血部位、出血量及是否合并各脏器功能衰竭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眩晕病症患者致病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眩晕患者50例,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疾病危险因素,检查患者神经系统以及身体指标。结果 50例患者存在有四种眩晕病因,其中良性阵法性眩晕患者17例,后循环缺血患者14例,偏头痛患者11例,高血压患者8例。结论良性阵法性眩晕属于眩晕最常见致病因素,临床诊断需要对此有足够重视,结合患者病史和临床症状,给予神经系统检查,明确患者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