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CVC)联合正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在肿瘤化疗中的护理。方法:将60例肿瘤患者,随即分成A、B两组应用CVC联合正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技术和CVC导管接肝素帽封管;实施输液、留置导管,比较两种接头优劣。记录导管留置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CVC联合正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技术和CVC导管接肝素帽封管组相比,两组置管后均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插管平均操作时间为(25.0±5.5)min。而留置管时间以CVC联合正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更长。结论: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CVC置管联合正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技术可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及其对周围血管的损伤,且留置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2.
宋逸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169-317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感染在ICU的发生率、致病菌的分布特点和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9例样本中培养阳性50例,总体相关性感染率为22.8%,且不同穿刺部位的感染率有所不同,但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发生率较颈内静脉置管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有显著性差异。中心静脉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中阳性球菌占40%,阴性杆菌占42%,真菌占16%,阳性杆菌占2%。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为皮肤表面的正常菌群,导管留置时间、留置位置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在ICU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 100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使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Safeflow进行静脉治疗及护理。结果:平均使用Safeflow 8.4±2.6个。CVC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0.9±2.2天。发热41例给予留取导管血培养,结果均示无细菌生长,无1例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导管回血3例,发生输液器接口脱离6例,发生导管堵塞0例。使用单个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2.8±0.4秒,更换Safeflow平均操作时间3.3±0.8秒,无1例发生针刺伤。结论:应用Safeflow配合规范的导管护理,使其在ICU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方法对129例术前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剪取导管头同时采集两处外周血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观察并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内血培养、导管头培养及外周血培养结果。结果血培养阳性率为6.97%,导管头培养阳性率为35.65%,导管感染率为2.32%。结论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低,一般发生在72h之后。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操作,中心静脉导管的放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订预防对策。方法选择该院肝胆外科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564例,采用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提取患者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1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内静脉留置CVC患者感染率为4.07%。革兰阴性菌感染占43.5%,革兰阳性菌感染占34.8%,真菌占21.7%,感染患者中多重耐药菌感染占52.1%。导管留置14d以上感染率为8.5%,14d以下感染率为2.1%,感染患者多为晚期肿瘤和重症胰腺炎患者。不同导管接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内静脉留置CVC感染不容忽视,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病情、置管时间、接头装置等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6.
剖宫产术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生殖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择期剖宫产术中应用头孢类抗生素对生殖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将45例择期剖宫产者随机分为3组:A组手术前后均不应用任何抗生素;B组术后常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3 d;C组术中一次性应用头孢类抗生素.每例分别在术前术后行阴道液和宫腔液细菌培养,观察手术前后生殖道菌群变化和术后感染情况.结果 患者术前生殖道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36.84%,术后为63.15%(P<0.01),A组手术前、后均以厌氧菌为多,B、C两组术后的需氧菌株数多于厌氧菌;3组间术后宫腔细菌培养阳性率接近,术后感染率为6.67%,但C组术后阴道、宫腔的菌株数较A、B组少.结论 剖宫产术中应用抗生素容易出现生殖道菌群失调,剖宫产术后应合理应用抗生素,以术中一次性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的方法为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216例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长期导管使用情况,探讨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类型。方法:对使用长期导管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216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并按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根据导管留置时间分为6个月内、1年内、2年内及2年以上组,对比其感染发生率。结果:21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06例次,其中导管出口感染率为17.12%,隧道感染率为9.72%,血源性感染率为22.22%;按年龄段分,青年组感染率为19.51%,中年组感染率为47.29%,老年组感染率为62.37%;按导管留置时间分,导管留置6个月内感染率为8.33%,6个月~1年感染率为49.20%,1~2年感染率为58.75%,2年以上感染率为67.56%;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糖尿病组感染率为64.61%,非糖尿病组感染率为42.38%。结论: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类型以血源性感染为主,其次为导管出口感染及隧道感染;随着患者年龄及导管留置时间的增加,感染率越高;合并糖尿病患者感染率高于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一次性造口袋在深静脉导管透析患者淋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终末期肾脏病临时静脉导管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一次性造口袋进行淋浴,对照组则无造口袋进行对比研究,分别观察两组的感染率.结果:一次性造口袋在淋浴过程中密封性能达98%,使用了造口袋患者的导管出口部位感染、血行感染及定值感染的感染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造口袋能减少临时深静脉导管透析患者淋浴的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静脉导管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2014年9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264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静脉置管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132例)和对照组(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132例),记录两组导管留置时间,统计两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对比观察两组置管前后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结果 实验组平均导管留置时间(286.7±43.1)d,导管相关性感染率3.03%,置管7 d CRP(7.0±0.6)mg/L,IL-6(12.5±0.8)pg/mL,PCT(3.3±0.5)μg/L,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效果的更好,患者炎症反应低,导管留置时间更长,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在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使用中心静脉管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实验组每5d更换1次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对照组患者每5d更换1次传统的正压接头。比较两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对照组发生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分隔膜密闭式输液接头能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黄敏  李铭  乔梁  朱义朗 《安徽医学》2012,33(1):99-101
目的对肝衰竭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分析359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CVC)患者的监测资料,比较各项监测参数。结果本组有32例肝衰竭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8.91%。导管相关性感染5项相关因素中,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穿刺局部渗血或皮下血肿、治疗次数是肝衰竭患者行人工肝治疗时中心静脉导管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高危因素。32例CRI中共检出35株病原菌,其中表皮葡萄球菌15株,占46.86%;肠球菌5株,占15.63%;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占12.50%。结论适时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重视导管接头的护理,改进高温季节换药方法,由专职人员进行穿刺操作,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局部渗血,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流程,培养专职护理人员进行全程导管护理,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次性创腔引流袋更换频率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性,以减少医源性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几率。方法:选择80例术后置创腔引流管并接一次性血性液引流袋的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观察组B、C。A组24 h更换1次引流袋,B组48h更换一次,C组不更换直至拔管。分别留取引流管、引流袋内液体及手术切口分泌物送检细菌培养。观察各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术后24 h,A、B、C组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为3例,阳性率11.53%,B组均为2例,阳性率7.40%,C组阴性,χ~2值=3.10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A组各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结果均为5例,阳性率19.23%,B组均为3例,阳性率11.11%,C组阴性,χ~2值=5.49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比较:术后第2天,χ~2值=3.103,P<0.05;术后第3至7天,χ~2值=4.21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一次性创腔引流袋的护理,直接于每24 h计量后排空引流袋至拔管即可,不必常规每24 h或48 h更换1次创腔引流袋,可显著降低或杜绝医源性导管相关性切口感染几率。  相似文献   

13.
邱玉梅 《甘肃医药》2012,(9):705-708
目的:比较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探讨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物的静脉通路的方法。总结导管维护的有效护理措施,降低导管感染的风险。方法:对于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2例为PICC置管组,50例为CVC组。两组患者均按时完成化疗,总结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PICC组中7例出现导管堵管,4例出现导管感染,PICC组置管时间为129天,每个置管维持1.8个化疗周期。而CVC组5例出现导管堵管,3例出现导管感染,置管时间为102天;比较发现年龄、性别、疾病的种类(P<0.05)无明显差异,导管感染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肿瘤患者免疫力低,留置时间长,导管感染机率增加,输液接头的使用均可增加导管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围手术期中心静脉置管后导管感染情况.方法 对95例手术病人在麻醉期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拔管时经导管抽血并切取导管头端,分别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观察、记录导管相关性感染、血培养及导管培养结果、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情况.结果 血培养阳性率8.42%,导管培养阳性率36.84%,导管感染率5.26%,感染者带管时间均超过72 h.60岁以上、恶性肿瘤及带管时间超过3 d的病人培养阳性率略高,但差异无显著性.培养阳性组与阴性组带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 短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导管感染一般发生于72 h之后.导管及血培养结果并不影响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9月该院血液透析中心中心静脉置管患者398例的临床资料,了解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菌群分布,分析年龄、原发病、置管部位及留管时间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关系。结果在所有患者中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有52例,感染率达到13.1%。革兰氏阳性菌34例,占65.38%,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氏阴性菌18例,占34.6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患者年龄<50岁感染率7.48%,≥50岁感染率16.33%(P<0.05);糖尿病肾病感染率19.72%,非糖尿病肾病为9.38%(P<0.05);股静脉置管感染率24.14%,明显高于颈内静脉10.25%及锁骨下静脉5.26%(P<0.05);置管时间≥2周较≤1周、1~2周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8.43%(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高龄、糖尿病肾病、置管时间≥2周及股静脉置管都为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诱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科行颈静脉、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n=80)与B组(n=76)。A组行颈静脉穿刺途径,B组经锁骨下静脉途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1年导管通畅率。结果A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79例,技术成功率98.7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25%;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50%,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8例,发生率10.00%,随访1年导管通畅率为92.50%。B组患者成功实施经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73例,技术成功率96.05%,发生港体相关性并发症6例,发生率7.89%;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15例,发生率19.74%,其中发生导管夹闭5例,发生率6.58%;发生感染相关性并发症5例,发生率6.58%,1年通畅率为81.57%。B组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率高于A组(P<0.05),1年导管通畅率低于A组(P<0.05),两组技术成功率及港体、导管、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颈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无导管夹闭综合征发生,1年导管通畅率高于经锁骨下静脉路径,可作为输液港植入术患者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静脉置管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为降低感染率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全院出院26155例患者,总住院日266643日,其中静脉插管人数11007例,插管总日数119952日,分为PICC置入及深静脉置管( CVC)两组,对使用率、感染率及感染细菌耐药情况及感染诊断辅助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外科、内科以置入CVC为主,使用率、感染率明显比置入PICC组感染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科以置入PICC为主,感染率比CVC置入感染率稍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全院PIC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17%,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 )感染率为0.28%,其中PICC大外科系统的CRBSI感染率为1.57%,为全院最高,PICC总感染率放疗科最低,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院CVC穿刺部位感染率为0.01%, CRBSI感染率为0.09%;放疗科的CRBSI感染率为0.48%,为全院最高,CVC总感染率以放疗科最高,与外科、内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感染病例感染细菌以敏感菌为主,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静脉置管使用应根据患者需求情况,选择不同方式,静脉导管置入后感染率与操作者技术的熟练程度有关,为降低感染率,可建立中心置管小操作室,培养专人进行置管,有利于提高操作熟练程度,减少感染率,更有利于规范预防感染措施的严格执行达到零感染目标。  相似文献   

18.
周莉 《中外医疗》2014,(13):107-108
目的探讨可来福输液接头不同消毒方法对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方法将该院符合入选条件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实验组:输液前用0.5%聚维酮碘纱块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对照组:输液前将棉签蘸0.5%聚维酮碘消毒可来福输液接头。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血细菌培养阳性:置管后7 d,实验组0例,对照组5例;置管后14 d,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可来福输液接头冲洗液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3例,对照组11例。中心静脉置管前端细菌培养阳性:实验组1例,对照组8例。两组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可来福接头消毒方法可减少细菌从接头处侵入导管并定植,从而降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黄金兰 《求医问药》2014,(19):242-243
目的 :探讨分析品管圈管理(QCC)在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行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研究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QCC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及中心静脉导管(CVC)的长期使用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2例,发生率为2.86%;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发生CRBSI的患者有9例,发生率为12.86%。研究组患者的CRBSI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43例,使用率为61.43%;在对照组70例患者中,仍使用CVC的患者有52例,使用率为74.29%。研究组患者的CVC长期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ICU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进行品管圈管理,可明显降低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观察集束化护理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5年4月于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21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集束化护理。同时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来院进行血液透析的采取常规护理的96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美国感染病学会制定的相关感染诊断和临床处理指南。导管相关性感染包括:导管微生物定植、局部感染、小室感染、隧道感染、输液相关的血液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结果观察组共出现导管相关性感染12例,包括导管微生物定植2例、局部感染3例、小室感染2例、隧道感染2例、输液相关的血液感染2例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5.6%;对照组共发生感染19例,包括导管微生物定植3例、局部感染4例、小室感染2例、隧道感染3例、输液相关的血液感染4例以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感染发生率为19.8%。组间比较对照组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为血管透析患者提供完整、高效的专业服务,减少了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在带管期间的安全,有利于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