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失眠中医学称之为不寐,现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中医治疗失眠注重整体观,多从心论治,注重补心血,滋心阴,养心神,从而达到调理人体元神之府,使生理功能恢复正常的目的。文章根据脑心同源、脑心同病及脑心同治的理论,纵览汉代至今数千年间从心论治不寐的处方,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新的处方思路和依据,也从文献角度佐证脑心同治这一理论与治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路志正教授论治不寐,立足五脏神的理论,五脏神指神、魂、魄、意、志,由五脏之气所化生,又称五脏神。认为五脏功能失调可引起五神的变化而发生不寐。如思虑伤脾,恼怒伤肝,悲哀伤肺,过喜伤心,惊恐伤肾等。治疗上强调审证求因,调理五脏。如心神所伤、从心论治;神魄失守、从肺论治;魂不安舍、从肝论治;意不能藏、从脾论治;志无所定、从肾论治。文章归纳总结了路老论治五脏不寐的临床经验,以资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肺主气属卫,卫气源于肾而固于肺。若因肺气虚,无力助脾宣发五谷形成卫气,也无力推动卫气循行,则卫气不足,循行失常,导致失眠的发生。若肺宣发肃降无权,津液运行乏力,水道不通,液聚为痰,痰郁化热,痰热扰心,出现心烦不寐之症,肺失肃降,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而急躁不寐。肺藏魄,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当脏腑功能失调,令神不安于舍即产生不寐。此外,肺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相互作用亦与不寐有关。但是,临床上从肺论治不寐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不寐从肺论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以完善中医治疗不寐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
刘玲教授在运用中医药治疗不寐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年的临证发现精神心理因素易诱发失眠,心藏神,肝主调畅情志,从心肝两脏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发挥“肾藏精,精舍志”学说,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及临床意义。[方法] 阐释“肾藏精,精舍志”学说,辨析肾精对于人体睡眠的影响,探究从肾论治不寐病的理论依据。在跟师临床的基础上,综合历代医论和现代研究成果,探究“肾藏精,精舍志”理论在不寐病发生及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总结从肾论治不寐病的辨证分型,并附医案以证其效。[结果] 肾潜藏精,充养髓海,是一切精神生理活动的基础,肾精充足人即安卧,肾精亏损人则不寐。肾精主要从生髓主脑、主外司营卫、藏神志三个方面影响人体睡眠,临床上可以采用补精生髓、调和营卫、潜藏肾志等思路来治疗不寐病。经过临床验证,从肾论治不寐,可分为肾阴亏虚型、肾精不足型、心肾不交型、肾不纳气型、肾阳浮越型等,分别辨证治疗,收效良好。所附医案,辨证属肾阴亏虚型不寐病,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治疗,服药两周,停用安眠药,睡眠正常。[结论] 肾不藏精舍志,会导致脑髓不济,营卫不和,从而引起不寐病。“肾藏精,精舍志”学说对于临床治疗不寐病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不寐是临床常见中医内科杂病,其中心肾不交型最为多见。采用滋肾水、泻心火,交通心肾的治法多有效,但在临床上发现部分辨证属此证的患者按上述治法效果不佳。陈士铎从肝胆论治心肾不交型不寐的辨证思路精当、严谨,应用于临床收到佳效。本文对传统心肾不交型不寐的病因病机及论治的认识进行总结,详细论述陈氏对本病证治的独特辨证思路,并附上笔者跟师所遇病案一则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8.
龚丽娟教授临床论治不寐,从阴阳关系理解寐寤的生理特征,从阴证阳证入手辨析不寐的病机特点,形成以治疗烦、急、热为要点的辨证思路,从经方入手,筛选黄连阿胶汤、大补肝汤等作为主方,应用于不寐病证,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针灸病证结合治疗不寐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受某些脑区的控制,是脑功能的体现之一,不寐是脑功能失调的表现.不寐的总病机属脑神失健,神志不安,辨病论治在不寐治疗中非常重要,治疗不寐应强调辨病,注重辩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健脑安神,疏肝养血为不寐的治疗原则.针灸治疗不寐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不寐从胆论治古往今来鲜有系统阐述。本文从中医经典入手,分析“胆”的功能及经络输布等生理基础,并结合古代医案及临床效案,系统探究不寐从胆论治的理论基础,以窥不寐证从胆论治之义。  相似文献   

11.
舌疾是一种以舌干、舌痛、舌痿、舌纵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发生在舌部的疾病。中医认为"舌为心之苗",心和舌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从舌体的色泽、濡润、灵活度以及语言和味觉等方面,可以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和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的病变。其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由舌疗心,如舌下给药治疗冠心病、由舌象判断心功能、由舌象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等;由舌疗不寐,如通过观察舌上红点瘀点判断夜寐情况、通过舌象辨治不寐等;由心疗舌,如从心脾论治舌痛、口舌溃疡等。同时,中医"心-舌"的对应关系也可以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指导舌疾的预防和治疗。郭利平教授应用"心-舌"的中医理论从心论治舌疾亦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从调和脾胃角度治疗不寐的中医病因病机、辩证论治,为临床治疗"胃不和"所致"卧不安"提供参考依据,更好推动中医治疗不寐的发展。方法学习总结张世亮医生以调和脾胃法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结果辩证采用调和脾胃法治愈不寐一例。结论中医调和脾胃法辩证治疗不寐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震后不寐从肝脾论治的疗效.方法:62例震后不寐患者服用从肝脾论治方药,每日1剂,7天1疗程.结果:治愈28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9%.结论:从肝脾论治震后不寐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不寐,即失眠.由于外感或内伤等原因,致使心、肝、胆、证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而成本病.不寐在传统医学中称为"不得眠","目不瞑",亦有称为"不得卧"者.笔者从1982年至今辩证论治不寐患者60例.临床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5.
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吾师顾锡镇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擅于运用特色药对治疗不寐,疗效显著。本文例举并分析了顾师临床辨治不寐的常用药对,以介绍其论治不寐的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法方药。方法通过对心与胃的解剖位置、经络特点、五行关系、生理功能等四个方面来阐述心与胃的相关性,探索脾胃病"从心论治的理论依据。结果通过调心治疗脾胃病,体现了欲治其子,先安其母,开辟了治疗脾胃病的新途径。结论从调心治疗脾胃病值得探讨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教授从肝论治不寐症的诊治思路和临床经验。[方法]随师侍诊,通过对王坤根教授治疗不寐症病案的记录分析,典型医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临证思路、辨证规律的探究,总结此病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结果]王坤根教授认为不寐的病机为气血不和,而五脏中调和气血者为肝脏,故王师治疗不寐多从肝入手。肝主疏泄,若疏泄失司,则肝气郁结,郁久化火,易灼伤肝阴,肝阳上亢而致不寐。具体临床分型可分为肝气郁结、肝郁化火、肝火炼痰和肝血亏虚四证,并分别以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清肝化痰和柔肝养血四法治之,治疗效果斐然。[结论]王师从肝论治不寐,临床特色突出,效果明显,其经验值得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肝的生理与病理方面阐述了肝与不寐的关系,肝的主疏泄与主藏血功能失司对不寐的产生起重要作用,并与其它脏腑间有相互协调的作用,笔者跟师三年,老师运用从肝论治不寐效果显著,现将其论治思路及经验归纳如下,以资同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复习《黄帝内经》等古籍为基础,分析卫气运行与寐寤、卫气与阳气的关系,从中医辨病论治角度提出“卫气运行障碍.入阴不利”是不寐的基本病机,“损卫伤阳”是不寐的直接后果,“扶阳助卫”为治疗不寐基本治则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心与胃因解剖位置毗邻,经络相连,其生理病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临床上不少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胸闷、心悸、头晕发作时常伴有胸脘胀满、恶心、纳呆等胃肠道症状,也有不少冠心病心绞痛每于餐后发作,或餐后规律性地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基于心胃相关理论,导师崔向宁教授在治疗心系疾病,患者伴随胃痞、懊恼烦闷、失眠健忘等症状时,倡导心胃兼顾。从心胃论治胸痹、心悸、不寐的临床验案入手,总结导师运用心胃同治法治疗心系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