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与西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7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治疗组给予针灸结合梅花针扣刺、拔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卡马西平、甲钴胺片、维生素B1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组间与组内之间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9.74%高于对照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结合梅花针叩刺、拔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症状的改善及总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范丽英 《当代医学》2016,(12):156-157
目的 探讨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共同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手段和依据.方法 选取9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泛昔洛韦0.25g,1天3次口服,配合甲钴胺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应用梅花针叩刺配合拔罐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进行治疗,隔天治疗1次,持续治疗2周;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表对2组患者治疗之前与之后的神经疼痛程度进行计分评价,并且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之后2组患者的疼痛VAS计分与治疗之前相比均出现降低(P<0.05),而治疗组患者VAS计分的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梅花针叩刺拔罐治疗配合甲钴胺穴位注射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用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对照组用阿昔洛韦治疗.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76.9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梅花针叩刺拔罐结合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0):115-118
目的评价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9月丽水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确诊为风寒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H-B分级情况、Bell氏麻痹十级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B分级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分级多分布于Ⅲ、Ⅳ、Ⅴ级;治疗后观察组H-B分级(多分布于Ⅰ、Ⅱ、Ⅲ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多分布于Ⅱ、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联合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风寒型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神经功能与麻痹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刺络角罐结合苗药散剂外敷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夹脊穴穴位注射,治疗组同时给予刺络角罐和苗药外敷,对照组则给予微波加利多卡因凝胶外搽观察。观察治疗后1周、2周、4周疼痛(VAS)评分和睡眠质量(VA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疼痛和睡眠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经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组均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刺络角罐结合苗药散剂外敷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镇痛和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0例予氨酚待因片口服治疗,治疗组230例在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予梅花针叩刺、刺络拔罐及中药口服治疗。两组均治疗12 d。比较2组治疗效果、疼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疼痛彻底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7.3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04%,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理论指导下中医综合疗法可有效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医的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其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口服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比较中,治疗后的ESR、CRP、U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C-反应蛋白下降不明显,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对比梅花针与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带状疱疹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菱针组与梅花针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三菱针组采用三菱针点刺治疗;梅花针组采用梅花针扣刺治疗;并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治疗后临床体征、治疗前后的VAS值以及血清中1L-6、...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针灸和中药配合治疗(针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31例病人针药治疗组予活血化瘀、疏肝理气中药,配合局部梅花针叩刺、拔罐和穴位注射治疗.使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同时观察28例病人西药治疗组,予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和口服抗抑郁药物治疗,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针药组止痛有效率81%,西药组5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灸与中药配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较好的疗效,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带状疱疹皮损愈合后,受累区域仍然出现疼痛或瘙痒等不适的一种神经损伤综合征。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疼痛持续数月或数年以上,夜间不能入睡,严重影响日常休息、工作、生活,给患者生理、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现临床多无有效方法,治疗比较棘手。2012年10月2013年3月,笔者跟随导师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火疗及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活血止痛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10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活血止痛膏外敷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活血止痛膏外敷患处,对照组用阿昔洛韦软膏外敷患处,均每日1次,10d为一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止痛、止疱、结痂、疗程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且未有一例留有后遗神经痛。结论活帆止痛膏治疗带状疱疹的止痛、止新生疱疹、结痂疗效明显,见效快,无后遗神经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服中药血府逐瘀汤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口服加中药洗液外敷患处治疗。对照组行单纯两药治疗,两组以4W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81%;对照组有效率55.2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口服血府逐瘀汤口服加中药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刺络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口服阿昔洛韦并外敷阿昔洛韦软膏为基础治疗,治疗组再予刺络疗法辅助,共治疗10天,15天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在缓解疼痛和促进结痂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缓解症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有1例发生后遗神经痛,对照组有3例发生后遗神经痛.结论:刺络疗法辅助治疗肝经郁热型带状疱疹疗效肯定,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刺络拔罐加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络拔罐加TDP照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37例,与单纯围刺法治疗带状疱疹24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6%,对照组为70.8%。治疗组随访18例,对照组随访14例,无后遗神经痛分别为15例和4例,有后遗神经痛分别为3例和10例。治疗组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认为刺络拔罐加TDP照射综合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1例下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和治疗组45例。对照纽口服止痛和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65.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研究苗药复方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及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的疗效。方法:对60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苗药内服、外敷;对照组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加肌注维生素B12;比较治疗前后疼痛的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VAS评分改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苗药内服外敷能显著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止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及PHN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及刺血拔罐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有助于减轻神经痛,并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4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6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局部围刺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和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量表(VAS)及现时疼痛程度(PP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RI、VAS及PPI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及PPI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局部围刺联合针刀松解夹脊穴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优于围刺联合针刺夹脊穴,可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闫秋林  杨飞  梅奉侠 《吉林医学》2012,33(19):4198-4199
目的:探讨梅花针叩刺配合药物罐及实施系统护理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针对30例经梅花针叩刺配合药物罐治疗带状疱疹的患者进行系统护理,包括皮肤、疼痛、饮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30例患者中27例痊愈,无后遗神经痛,3例患者伴轻微后遗神经痛。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及系统的护理,可以缩短病程,减轻疼痛,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针刺配合中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取我院于2016年1月份到2016年11月份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40例实施常规西医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40例实施针刺配合中药治疗的患者设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VAS分值下降,实验组降幅大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联合中药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进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