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脏介入手术,对手术配合及护理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6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资料,按照术前准备、术中、术后等阶段对手术配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良好的手术配合及精心护理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率为100.00%;心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为63例(95.45%),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2例(3.03%),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除。结论术前严谨细致的手术方案及预案的制定、术中各专业间的密切熟练配合、术后精心护理、对患者情况的密切观察与跟踪,以及术后的评估是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导致心脏介入手术延期的原因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手术延期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比未实施护理干预的47例AMI患者,与针对其心理问题采取相应护理干预的43例AMI患者,在早期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6个月后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护理干预组患者介入手术延期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护理干预组(27.9%vs61.7%,P〈0.05);随访6个月,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护理干预组(7.3%vs17.0%,P〈0.05),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结论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护理工作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PCI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PCI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对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护理措施及临床价值。方法取本院导管室2016年至2018年诊疗拟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50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分析并归纳此类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相对于治疗护理干预前,患者接受干预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治疗护理干预前患者干预后心理情绪有明显改善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为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方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通过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配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情绪有积极影响,保障治疗依从性,促进和谐护患环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2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314例,给予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及资料前后心理应激指标。结果围手术期观察组并发症例数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更高,治疗后焦虑(SAS)与抑郁(SDS)评分相较于护理前期阶段更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心脏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患者的消极情绪,提升治疗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护理对心脏介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研究方法对116例患者分组进行观察,2008年12月份以前手术的58例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法,2008年12月-2009年6月期间手术的58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为干预组,除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外,还配置本患者的责任护士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全程陪护,同时特别强调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24h到术后24h期间睡眠质量、血压高、心悸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进行全程心理干预后睡眠质量及血压、心率的变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程心理干预可缓解心脏介入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了应激反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提高手术成功率,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康复效果,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理护理方法;随机选择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50例患者为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全程加上心理护理干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和术后康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情绪,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反应,利于患者康复,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药物治疗护理措施,给予研究组患者术后常规药物治疗和早期康复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心脏射血分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护理以及康复治疗,在手术1d后,两组患者在心脏左室射血分数上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1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复检,研究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在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心脏急诊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2014年4月至2016年6月在鲁山县人民医院106例围手术期心脏急诊介入手术患者,随机数表法分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循证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等生理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1.32%(6/53)明显低于对照组30.19%(1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对改善心脏介入手术术后机体生理指标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进行PCI的全程介入的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A组和B组,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A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低于B组;A组的心脏功能恢复正常以及住院时间均要长于B组。结论全程介入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行急诊PCI使用的效果明显,能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出院,缩短出院时间,在临床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干预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接受安全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心内科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10.0%比37.5%、0.0%比10.0%、2.5%比15.0%),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0%比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安全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降低并发症、护理风险事件、护患纠纷发生风险,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2.
闫歌 《黑龙江医学》2022,46(4):465-467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0年8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4例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运动耐力[6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0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204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10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一般常规护理模式护理,102例患者作为干预组采取术前、术中及术后包括心理护理一体化的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率、围手术期焦虑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期间焦虑评分也较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围手术期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利于介入手术的顺利完成,促进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52%比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5.65%比7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对接受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脏介入治疗的100名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围手术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的应用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黄淑程  贾方 《黑龙江医学》2021,45(8):846-847
目的:观察室内认知管理法在心脏导管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室内认知管理法实施前(2018年1月—10月)于心脏导管室行冠脉介入诊疗者60例为对照组,室内认知管理法实施后(2018年11月—2019年8月)的同类病例6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冠脉介入诊疗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导管室内认知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冠脉诊疗病例干预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理想血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室内认知管理法对心脏导管室手术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焦虑情绪,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专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根据入院编号单双数将其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单数者,接受常规护理)与观察组(编号为双数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干预),每组30例.对2组干预前1 ...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接受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并接受围手术期有效护理干预,观察其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0例患者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85.00%。术后出现1例急性胃潴留、1例高碳酸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护理满意度评分79~96分,平均(89.9±1.3)分。结论经腹膜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治疗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满意,围手术期有必要配合运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身心舒适度,保障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从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笔者选择在我院接受心脏术前介入心内科干预的患者1200例,并随机将其分为心理分级护理组合常规护理组,对分级护理的患者实施术前介入心内科干预治疗,而常规护理组则采用心脏介入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模式。结果:通过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分,通常规护理相比,分级护理的评分明显较低(P≤0.05),而且分级护理组患者住院天数较常规护理天数亦明显较低(P≤0.05)。结论:在心内科手术治疗过程中,介入术前心理分级护理干预能极大地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值得大力推广使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