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内科病房及其他ICU行机械通气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4例,发生率51.85%。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结论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黄春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82-4984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2013年7月—2016年5月在我院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1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探讨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47例被诊断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31.12%。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经分析,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5 d、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留置胃管以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高度相关。结论通过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可以为临床提供依据,以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胡锡仙 《中国医刊》2013,48(3):58-59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并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机械通气的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8例(51.91%)机械通气时间<5天者19例(27.94%);机械通气时间≥5天者49例(72.06%).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呼吸机使用时间(16.9±5.7)天,非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呼吸机使用时间(3.5±2.4)天.结论 机械通气时间过长是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因素,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ICU病房收治的并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VAP分为VAP组40例与非VAP组1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总结VAP危险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预防策略。结果 180例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22.22%;VAP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水平、机械通气时间、使用胃粘膜保护剂、再次气管插管、意识状态、用广谱抗菌药物等。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积极预防,可有效减少VAP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0月到2014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处理方法,对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呼吸机治疗后,28例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其发生率为28.0%。2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死亡5例,治愈23例,治愈率为82.1%。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关的危险因素如下:(1)呼吸机使用时间过长;(2)使用广谱抗菌类药物;(3)血清蛋白含量低;(4)使用抗酸剂。结论:影响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较多,控制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广谱抗菌类药物及抗酸剂的使用,维持患者体内血清蛋白含量,方可减少呼吸及相关性肺炎的患病风险,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健康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MODS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MODS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治疗10 d以上、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使用7 d以上、衰竭器官数量2个以上、气道切开、ICU治疗1个月以上、使用制酸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导致MODS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在治疗期间进行针对性干预,可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ICU内6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VAP的危险因素并探讨预防护理对策。结果:本次60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19例,占31.7%。患者年龄、慢性疾病、营养不良、误吸、大量应用抗生素和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等是VAP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针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相关因素和细菌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48例发病时间和病原学特点。结果 ICU重症患者机械通气1≥48h 112例,并发VAP48例,发病率为42.8%。重症患者并发VAP时病死率35.4%。VAP机械通气平均发生在(5.3±2.5)d。与机械通气时间、意识障碍相关;VAP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为主,占81.8%,药敏试验显示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结论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病死率高,尽可能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有利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ICU接诊的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8.0±3.7)d和(14.2±6.1)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1.2±6.4)d和(21.3±9.8)d,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5.0%。观察组的上述三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集束化策略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医源性危险因素,探讨防控对策。方法:选择116例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医源性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鼻胃管留置、抑酸剂、糖皮质激素应用相关。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医源性危险因素多,除一般性预防外,应该尽早无创通气减少气管插管、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抑酸剂及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7月至2011年12月于本院ICU住院并采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的5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其与患者自身基本因素、治疗性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老年患者、留置胃管、重复插管、住院和应用呼吸机时间较长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应用激素、抗生素应用种类较多及并发多种基础疾病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其他患者,同类别内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中应根据这些因素给予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于2013年112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应用呼吸机通气支持,统计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白蛋白水平、胃内容物反流、呼吸机应用时间等因素与呼吸机肺炎之间联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应用呼吸机通气支持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5例(18.3%);经分析,300例患者中,年龄≥60岁126例患者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47例(37.3%),明显高于<60岁患者8例(4.6%),P<0.05;白蛋白≥30.0g/L、APACHE II评分≥15、应用抗酸剂、胃内容物返流、呼吸机时间≥7d、体质量指数≥25kg/m2、应用糖皮质激素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1.5%、29.7%、24.6%、24.3%、26.4%、26.3%、26.0%,均P<0.05;年龄、白蛋白、APACHE II评分、抗酸剂、胃内容物返流、呼吸机时间、体质量指数、糖皮质激素OR值分别为3.34、3.26、2.80、2.31、2.89、4.13、3.23、2.98。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与患者年龄、白蛋白、APACHE II评分、呼吸机时间等因素相关,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人工气道护理的防控效果。方法:抽选84例急危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根据人工气道建立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切开组(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与插管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各入组4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人工气道护理,以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等为标准评析两组的防控效果。结果:插管组患者的机械通气、ICU入住时间相比之下均显著短于切开组(P0.05),插管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1.4%比较于切开组的45.2%显著更低(P0.05)。结论: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更加能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人工气道护理的实施有助于防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综合性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ICU于2002年1月~2005年4月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发病时间、病原学检查进行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为46.34%,病死率为47.4%,VAP的发生与机械通气时间相关,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为主,且药敏显示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结论: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高,病死率高,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VAP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25例VA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未发生VAP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间年龄、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声门下吸引、营养状态、应用镇静剂、意识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年龄、呼吸机应用时间、胃内容物反流、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声门下吸引、营养状态、应用镇静剂、意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因素分别为:年龄≥70岁(OR=4.20,95%CI:1.22-28.56)、呼吸机使用时间长(OR=3.89,95%CI:1.45-27.67)、胃内容物反流(OR=3.54,95%CI:1.33-20.28)、应用质子泵抑制剂(OR=3.15,95%CI:1.09-17.34)、未进行声门下吸引(OR=2.88,95%CI:1.67-15.78)。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复杂,通过加强老年患者的营养支持、尽量缩短呼吸机时间、体位管理、减少抗酸剂的使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等措施以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98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并根据是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分成两组,观察组的100例患者均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照组的98例患者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果: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侵入性操作、药物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等;观察组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留置胃管率及穿刺置管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发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较多,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急症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进行研究,并且对其病原学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我院急症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其病原菌以及耐药性,并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138例实施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有48例患者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为34.7%;48例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上机时间明显较未出现相关性肺炎的患者的上机时间长;另外,使用抗菌药物不能明显降低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论: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药对消毒、无菌操作引起重视是预防患者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有效措施,并且还应该根据药敏实验合理的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8.
经气管插管应用机械通气是ICU抢救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患者的重要手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又是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导致气管插管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患者免疫力低下、人工气道长期留置、口咽部及胃内容物的误吸、患者体位、呼吸机管路的污染及手卫生等。通过对呼吸机管路的维护和患者呼吸道、口腔和分泌物及营养支持等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回顾2010-01~2011-12间重症医学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例,比较鲍曼不动杆菌组(ABVAP组)与非鲍曼不动杆菌组(NABVAP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时间和激素使用情况,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病例98例,其中ABVAP组29例,NABVAP组6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呼吸系统疾病(χ2=4.57,P=0.03)、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8.64,P=0.00)与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使用≥7 d(χ2=5.70,P=0.02)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该采用包括缩短糖皮质激素应用时间等在内的综合措施,预防鲍曼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防治及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36例,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加强ICU病室的环境管理、加强基础护理等方法。结果 36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一例死亡。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