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起病形式、发病特点(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语言改变)评估患者是否具有阳性体征、起病时间前循环小于4.5小时、后循环小于6小时,怀疑或证实为AIS,立即进入绿色通道。观察进入绿色通道的患者数量、溶栓患者数量的变化、溶栓后患者症状改善率(NIHSS评分)、DNT时间、死亡率、出血率等。结果:急诊科协助入院绿色通道患者显著增加,2012年20例,2013年30例,2014年50例。溶栓人数2012年4例(20.00%),2013年7例(23.33%),2014年30例(60.00%)。2012年、2013年、2014年DNT平均时间分别为89.4±1.2min、73.3±2.2min、58.2±2.7min。2012~2014年溶栓治疗患者共41例,出现出血并发症4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由绿色通道就诊,溶栓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陈倩倩  巫庆荣 《黑龙江医学》2022,46(19):2333-2335
目的:探讨急诊创新绿色通道入院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静脉溶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需要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前入院的2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创新绿色通道后入院的3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MRS评分与NIHSS评分,溶栓治疗时间(DNT)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RS评分与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77、4.536,P<0.05);观察组患者DN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基本符合标准时间,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5.202、3.100、3.697、3.229,P<0.05)。结论:对急诊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进行创新绿色通道入院流程,能够缩短DNT,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魏国喜 《当代医学》2013,(24):95-96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接诊至溶栓治疗开始平均用时22.4min,4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再通36例,构成比为85.71%,未通6例(14.29%),死亡2例(4.76%)。所有患者均未在静脉溶栓治疗中出现严重的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4.
5.
6.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其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非常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AIS治疗方法是静脉溶栓,在发病后4.5 h内是最好的溶栓时间,而就诊至静脉溶栓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DNT)则是60 min内[2]。因此,AIS治疗关键在于把握溶栓时间。近年来,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大部分医院的DNT均>60 min,影响患者的溶栓效果[3]。为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60例AIS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探讨AIS患者静脉溶栓应用绿色通道急救护理路径对DNT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于安阳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静脉溶栓率和治疗前后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就诊至溶栓时间[(60.3±2.3)min]短于对照组[(89.2±3.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静脉溶栓率(90.0%)高于对照组(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善绿色通道及溶栓流程对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率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时间控制节点法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4月—2019年3月急诊科接收的AIS患者34例作为对照组;2019年4月—2020年3月急诊科接收的AIS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流程;观察组采用绿色通道时间控制节点法缩短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应用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本中心救治的1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64例)常规急诊流程,给予实验组(64例)院前急救联合急诊绿色通道救治。调查两组患者救治环节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CT检查时间以及入院后溶栓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实验组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与急诊绿色通道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中,能够明显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开辟急诊绿色通道对急诊心肌梗死(AMI)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为ST段抬高的AMI(STEMI)患者52例开通绿色通道迅速施行静脉溶栓的临床资料。结果:从接诊到溶栓开始的时间间隔平均25min,发病到溶栓治疗开始时间:2h内16例,3h内20例,4h内12例,5h内4例,梗死血管再通率92.3%。全部患者溶栓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严格掌握AMI患者行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开通绿色通道,早期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在有效溶栓治疗时间窗内完成溶栓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74)及无效组(n=124),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按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及预后不良组(n=4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同时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间从发病至用药的各段时间的差异,评价时间管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及冠心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是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糖尿病史、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时间管理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主要是由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差异(P<0.01)导致的.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预示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溶栓前NIHSS评分低预示静脉溶栓预后良好.降低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可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98例,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及达标率,比较两组脑出血转化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出血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1 d及1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降低脑出血转化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医学创新》2020,(6):78-81
目的:探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98例,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绿色通道护理路径,观察组采用急诊快捷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及达标率,比较两组脑出血转化率、住院期间死亡率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绿色通道各环节的停留时间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出血转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 h、1 d及1周,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快捷护理路径可有效缩短AIS患者溶栓绿色通道停留时间,降低脑出血转化率,减少神经功能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静脉溶栓的围溶栓期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行AIS静脉溶栓治疗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两组患者均行静脉溶栓(rt-PA)治疗,对照组常规行围溶栓期护理,观察组采用个体化围溶栓期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围溶栓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监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4h NIHSS评分(26.36±9.86分)、治疗后3d(22.68±8.64分)、治疗后7d(18.68±9.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30.71±8.58分、27.31±7.56分、23.02±6.97分)(P0.05)。观察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显著低于对照组(28.13%,9/32)(P0.05)。结论 AIS静脉溶栓治疗期间,采取个体化、针对性的围溶栓期护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并降低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15.
16.
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I,时内或6小时内。  相似文献   

17.
静脉溶栓治疗是抢救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有效措施,尽早再灌注可以保存缺血心肌周围尚未至不可逆损伤的心肌,而缩短患者就诊后至获得有效溶栓的时间是保证患者在溶栓治疗时间窗内接受溶栓治疗的关键[1].现就我院急诊科2010年7月~ 2013年7月开通急诊绿色通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26例疗效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2001年修订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为标准[2].心肌梗死部位及“ST段抬高”均通过常规十二导心电图检查及十八导心电图检查判定.  相似文献   

18.
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超早期溶栓即发病6 h内溶栓,能够疏通阻塞的血管,促进脑组织血液灌注的恢复,提高患者的安全性与生存质量.但是,由于突发疾病使患者的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发生改变,影响其对治疗的依从与配合,需加强护理干预促进溶栓治疗的顺利进行.本文探讨针对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早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222例,其中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184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38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进行预后分析。结果非恶化组与恶化组17个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有9个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分别是年龄、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溶栓前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次日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NEU)。将以上9个因素逐一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随机血糖、次日空腹血糖2个指标在两组间有显著意义。入院随机血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01;次日空腹血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ROC-AUC)为0.797。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入院随机血糖、次日空腹血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早期预后负相关,其中次日空腹血糖相关性更大。结论入院随机血糖、次日空腹血糖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选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历资料,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将选用常规溶栓治疗的设为对照组;选用急诊介入开通治疗的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