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究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心脑病科就诊急性脑出血患者共有160例,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试验组采用给予一般的急救处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有效救治时间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常规组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能为急性脑出血患者赢得宝贵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和研究组(n=32)。对照组施行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施行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对比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有效救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急救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肺撕裂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能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且能改善患者对急救护理满意情况。  相似文献   

3.
李芹仙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90-1491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9年始创建高级卒中中心,根据高级卒中建设与条理规范要求,自2019年3月始,对所有ACI患者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现将收集的2019年3月—2019年8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院内急救护理+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纳入观察组;2018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AC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常规院内急救护理,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急救时效(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评估时间、溶栓等待时间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T患者采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有效缩短病情评估及溶栓等待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在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常规急救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的3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抢救相关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救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2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1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救治满意度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与院内急救一体化救治模式应用于有机磷中毒患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救治满意度,缩短院内抢救时间和中毒症状消失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常规急救模式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护理配合高压氧治疗在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患者中应用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临平院区进行治疗的急性CO中毒患者110例,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3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患者行高压氧联合常规救治,研究组给予患者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治疗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前院内急救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院前急救时间、院内急救时间、首次使用高压氧时间、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中毒严重度、器官功能损害程度、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活质量水平评分(物质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6.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4,(17):2291-2292
目的: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果。方法院前争分夺秒急救,早期救治心室颤动,院内急诊科抗凝、溶栓、生命支持,途中监护、密切观察、持续治疗转运至病房住院,通过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结果64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结论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明显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的有效性。方法将医院急诊收治的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针对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院前与院内急救与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48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经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后死亡发生率为6.25%(3/48),住院康复时间为(15.23±2.11) d,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8/48),剩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针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实施强化院前与院内急救及护理的护理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的中毒症状,控制患者疾病进程,减少死亡及并发症现象的出现,提高急诊救治及护理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群体性创伤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08~2013-06间我院急救中心救治的224例群体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4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进行院前急救,对照组110例患者由家属直接护送患者至急救中心就诊。比较两组患者院前病死率、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及院内反应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和院内病死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医务人员急救反应时间和院内反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群体性创伤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可明显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的模式和实现途径,以及在救治急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JSON的数据交换方式实现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选择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平台上线后3个月我市定点医院抢救的16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选择平台上线前3个月的15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平台上线前后的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率和急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2月至2022年6月接受常规急救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22年7—12月接受院前院内一体化模式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时间、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观察组各项急救相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可有效提升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救治效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流程管理法在急性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院前急救护理干预;2018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50例患者归为研究组,给予流程管理法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过程各时间指标水平、急救效果及患者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院内诊断时间、院内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病死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1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转运成功率为100.00%、急救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00%和8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程管理法能够提高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和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SCOP)患者中的应用及对相关急救时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按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40,院前结合院内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急救时间及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的院前抢救时间和急诊抢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干预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SCOP患者实施院前配合院内急救护理,可使患者得到有效救治,并且明显减少急救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本院于2015年1月开始实施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选取2015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且选取2014年1月-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入院治疗采取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则采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溶栓等待时间、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ther指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急救护理干预前两组ESS、Bath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溶栓等待时间、ESS及Bather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规范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救治疗效确切,缩短了救治时间,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杜晓谱 《黑龙江医学》2021,45(8):860-861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ACI患者,将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接诊的4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组,将未接受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的50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救治等待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救治等待时间、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 h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改良Ramkin评分量表(MR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评分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降低(P<0.05).结论:ACI患者使用优化后的院前急诊护理可缩短患者的救治等待时间,提高救治效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和预后,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对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研究组,另将2016年6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1例设为对照组。研究组按照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存活率、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治疗后7 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56,P=0.033)。结论:将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4.5 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溶栓等待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存活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1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就诊和护理程序,研究组患者给予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从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随访1个月并发症和死亡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治疗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随访1个月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采取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理,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降低并发症与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叶惠娟 《吉林医学》2013,(33):7082-708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与对照组(患者被家属送到急诊科救治),每组18例。对照组患者为家属送到本院急诊科救治,给予常规院内救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救治,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胸痛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 d内胸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少胸痛发生,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院前急诊急救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急诊急救,研究组采用院前急诊急救。比较两组经急诊急救后的存活率、死亡率以及存活患者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经急诊急救后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抢救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1±0.2)h、(10.5±3.1)d,短于对照组的(4.5±0.6)h、(42.8±4.4)d,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1.2±6.0)分,低于对照组的(42.4±4.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研究组存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9%,低于对照组的19.4%(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院前急诊急救处理,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同时还能缩短患者抢救和预后时间以及降低患者其他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其能有效提高患者整体的预后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对脑出血患者采取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总结脑出血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随机将200例急性发作脑出血患者分为研究组(急救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救治效果比对照组好,神经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对照组高,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进一步完善脑出血急救护理模式,以提高脑出血患者的救治效果,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一体化链式护理在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泗洪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研究组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转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一体化链式护理用于创伤急救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