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采用饮食回避方法诊断治疗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资料3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30例患儿均以消化系统表现为主,其中慢性腹泻22例(伴血便15例)、呕吐4例、便秘2例、喂养困难2例,并不同程度的伴有湿疹、呼吸道感染、缺铁性贫血、低蛋白血症、脓毒血症等症状.所有患儿给予氨基酸奶粉替代牛奶蛋白喂养或母乳喂养儿乳母避免牛奶蛋白饮食并辅以益生菌、黏膜保护剂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易误诊,氨基酸配方粉有利于确立诊断及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和婴儿湿疹的关系,研究牛奶蛋白过敏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对婴儿湿疹的作用.方法 241例婴儿湿疹患儿分为观察组(n=161)及对照组(n=80),观察组再分为A、B、C组,A组纯母乳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及其制品,B组人工喂养儿给予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C组混合喂养儿母亲回避牛奶制品及添加氨基酸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对照组患儿进食普通配方奶粉或(和)母亲不能回避牛奶制品.于生后6个月内随访观察婴儿皮损情况.结果 6月龄时观察组婴儿湿疹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人工喂养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及混合喂养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是婴儿湿疹的常见病因,早期识别及早期回避可以明显减少婴儿湿疹的发生,改善不适症状,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的发病特点、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搜集2014年1月-2016年12月经我院诊断为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的30例婴儿资料,对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检查及治疗情况做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1)发病特点:30例患儿均存在反复腹泻的症状表现,其中伴脓血便11例,呕吐4例,皮肤湿疹8例,咳嗽气喘2例,眼睑水肿1例。(2)实验室检查:提示嗜酸粒细胞0.5×109/L者22例,贫血6例;9例检查提示牛奶蛋白特异性IgE呈阳性;镜检可见肠黏膜灶性红斑、糜烂或小结节者23例,无典型表现者7例。上述患儿经牛奶蛋白回避与开放激发试验,结果均呈阳性。便常规部分提示异常,凝血系列与肝肾功能检测未见异常。(3)治疗及转归:经环境控制、氨基酸奶粉喂养及深度水解配方等治疗后,患儿腹泻症状均逐渐好转恢复。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发病无特异性,伴发症状较多,牛奶蛋白回避与开放激发试验对本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有一定效果,争取尽早规范的治疗对促进患儿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儿反复喘息与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食物回避疗法治疗奶粉喂养、频繁喘息发作婴儿的疗效。方法通过测定过敏原特异性IgE及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对奶粉喂养、频繁喘息发作婴儿进行食物回避疗法治疗。结果 89例反复喘息的婴儿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牛奶阳性12例,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发现牛奶过敏7例。对奶粉喂养、频繁喘息发作婴儿,食物回避疗法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反复喘息发作的婴儿中,牛奶过敏发生率高;机体内免疫机制复杂,食物回避、食物激发试验可作为食物过敏的诊断手段;对奶粉喂养、频繁喘息发作的婴儿,食物回避疗法可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奶蛋白过敏婴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效方法。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9月住院及门诊疑似奶蛋白过敏患儿予皮肤点刺试验、SIgE检测、B超或碘水造影排、直肠肛管测压、肠镜等确诊奶蛋白过敏73例,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结果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2周,临床症状及体症缓解和消失。结论奶蛋白过敏婴儿予氨基酸配方营养粉喂养可明显缓解症状,提高患儿及家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在牛奶蛋白过敏患儿中的应用及对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就诊于我院的牛奶蛋白过敏患儿74例,所选患儿均接受游离氨基酸配方奶粉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消化道表现改善、营养不良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患儿消化道表现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74例患儿中...  相似文献   

7.
韩娟  骆冬兰  钟丽华 《当代医学》2021,27(27):69-71
目的 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湿疹的临床效果及牛奶蛋白过敏与婴儿湿疹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80例湿疹患儿,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口服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及母亲回避牛奶及奶制品方法调理,对照组采用外擦剂治疗,饮食不做调整.比较两组临床疗效、SCORAD分值、湿疹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发率、SCORAD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口服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及母亲饮食回避牛奶及牛奶制品方法可快速改善患儿湿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治疗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就诊的60例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婴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美滋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喂养并给予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改为多美滋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喂养。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7、14、30 d,观察组SCORAD分值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湿疹的临床治疗上,运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不仅可以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过敏状态,同时可以降低治疗后复发率,总体效果佳,更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喂养干预食物蛋白过敏婴儿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氨基酸配方和大豆蛋白婴儿配方粉剂治疗食物蛋白过敏患儿疗效观察。方法:临床观察氨基酸配方和大豆蛋白婴儿配方治疗食物蛋白过敏患儿症状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指标。结果:氨基酸配方和大豆蛋白配方粉剂喂养食物蛋白过敏婴儿12周能改善患儿过敏症状和满足婴儿的正常发育的营养需要;且未见明显代谢异常。结论:氨基酸配方和大豆蛋白配方粉剂能明显改善患儿过敏症;肠内营养粉和大豆蛋白配方粉剂可满足食物蛋白过敏婴儿的正常发育生长;经过12周临床观察,喂养干预患儿未见明显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食物回避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的随访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患儿共88例,对患儿进行营养学指导与调整喂养方案,采用食物回避的治疗方法在第3个月、6个月时进行随访观察,纪录患儿生长发育及饮食喂养情况。结果食物回避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在3个月、6个月时患儿临床症状、生长发育情况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治疗3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88.63%),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为(98.86%),进行食物回避治疗后第3个月的总有效率低于治疗后6个月时的总有效率,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回避治疗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治疗效果显著,具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运用的优越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露  林燕妮  梁晓红 《当代医学》2011,17(9):109-110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0年7月期间确诊为CMPA患儿67例,将临床表现、特异性试验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7例CMPA临床表现多样,常累积多个器官系统,48例表现为特应性湿疹,伴皮肤瘙痒,其中8例伴有嘴唇面部水肿,23例呕吐、腹泻、腹胀、肠痉挛,19例患儿表现流涕、喷嚏、鼻塞、轻咳,1例出现血丝便,呕吐血性物转儿内科。营养状态正常54例,生长发育迟缓23例,食物变应原试验阳性38例,其中22例有多项阳性,饮食回避后所有患儿症状缓解或消失,在家长知情同意下开放激发试验阳性,持续氨基酸配方粉(AAF)喂养后症状再次缓解或消失,体重增长,营养状态改善。结论牛奶蛋白过敏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临床常被误诊,部分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医务人员提高对食物过敏的认知度,并在临床工作中掌握对其进行鉴别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对怀疑CMPA患儿,选择饮食回避和食物激发试验是较可靠的临床诊断方法。在食物回避阶段,服用氨基酸配方粉(AAF)是较好的既满足营养需要又满足剔除过敏源要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莉 《包头医学》2018,42(1):26-28
目的:对婴儿迁延性慢性腹泻证与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过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究.方法:本院选取了时间段从2015年7月~2016年9月到消化科就诊的婴儿120例.将婴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实验组婴儿诊断为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照组婴儿诊断为无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对于乳糖不耐受的婴儿使用不合乳糖成分的奶粉喂养,牛奶过敏的婴儿使用混合的氨基酸类的奶粉进行喂养.观察两组婴儿的临床症状,调查婴儿的家族过敏史以及母亲的饮食状况,比较两组婴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2,喘息史、尿半糖试验阳性发生率与对照组、实验组1差异均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1、实验组2疗总有效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婴幼儿的迁延性腹泻病因较为复杂,但多与乳糖不耐受或牛奶蛋白过敏相关,对于饮食的合理调控能有效地改善病情,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腹泻病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的20例1~6个月患儿,临床表现为反复的腹泻伴/不伴脓血便。行电子肠镜、血细胞分析、肝功能、凝血系列、便常规及培养、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结果除部分患儿轻度贫血、便常规异常外,血小板计数、凝血系列、肝功能均正常。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检测有一种或多种蛋白不耐受。肠镜结果示:肠黏膜不同病理改变。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是引起婴儿腹泻病的原因之一,回避牛奶蛋白/氨基酸配方粉是解决牛奶蛋白过敏引起腹泻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胃镜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区别,初步探讨胃镜在婴儿牛奶过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比14例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食物回避治疗前后4周胃镜改变情况,对比非IgE介导组和IgE介导组胃镜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两组胃镜检查均显示:胃黏膜多发糜烂;十二指肠黏膜颗粒样增粗,部分伴糜烂。食物回避治疗4周后胃、十二指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两组胃黏膜病理均表现为慢性炎症性改变,部分伴嗜酸细胞浸润。结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胃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区分非IgE介导型和IgE介导型无帮助;胃黏膜病理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可能无助于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5.
梅少华  吴成 《安徽医学》2014,35(1):75-78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FA)患儿特异性抗体和细胞免疫因子变化特点及氨基酸乳品联合益生菌的干预效应.方法 对临床疑似为FA的患儿(50例),通过食物回避试验,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特异性抗体,分为单一过敏组15例、多种过敏组15例和非FA组20 例,以及根据抗体阳性情况分为IgG阳性组20例、IgE阳性组10例和非FA组20例.采用流式细胞学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23指标水平,并做对照研究.并且对26例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随机分两组,通过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及联合益生菌两种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对照其免疫指标变化,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于FA患儿,单一过敏组和多种过敏组相对非FA组,CD+3CD+8的淋巴细胞百分比水平明显降低,CD-3/CD+19明显升高,IgE阳性组CD23较其他组升高明显.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以及联合益生菌两种方案干预,可以降低患儿CD+3CD+4/CD+3CD+8与CD-3/CD+19细胞的水平.结论 FA患儿体内的部分免疫指标有所改变,应用氨基酸配方奶粉或是联合益生菌干预下,可改善牛奶过敏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调节机体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IgE介导型和非IgE介导型牛奶蛋白过敏患儿胃镜和胃、十二指肠黏膜病理改变的区别,初步探讨胃镜在婴儿牛奶过敏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14例牛奶蛋白过敏婴儿食物回避治疗前后4周胃镜改变情况,对比非IgE介导组和IgE介导组胃镜和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胃镜检查均显示:胃黏膜多发糜烂;十二指肠黏膜颗粒样增粗,部分伴糜烂.食物回避治疗4周后胃、十二指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两组胃黏膜病理均表现为慢性炎症性改变,部分伴嗜酸细胞浸润.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胃镜改变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对区分非IgE介导型和IgE介导型无帮助;胃黏膜病理检查无特征性改变,可能无助于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7.
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牛奶蛋白过敏致婴儿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经验.方法 23例2~6个月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或反复的呕血或呕咖啡渣.22例患儿行电子胃镜检查观察胃内出血情况.同时行血常规、肝功能、凝血象、血清学食物过敏原检测及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结果 所有患儿除有轻中度贫血外,血小板计数、凝血象、肝功能均正常,嗜酸性粒细胞正常.10例患儿血清学食物过敏原测定中5例IgE阳性;2例牛奶蛋白抗体阳性.3例患儿伴轻度低蛋白血症.22例胃镜检查结果显示:糜烂性胃炎18例;2例食管糜烂;1例十二指肠糜烂;1例十二指肠降部溃疡.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显示局部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清学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阳性1例,余为阴性.饮食回避治疗及对症处理,患儿均痊愈.结论 牛奶蛋白过敏在小儿中并非少见,且临床表现多样化.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表现之一.内镜下表现以胃黏膜糜烂为主.饮食回避是主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且疗效肯定.胃黏膜病理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适度水解配方奶粉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的疗效。方法96例特应性皮炎患儿均为纯牛奶奶粉喂养,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普通牛奶奶粉喂养,同时先给予我院自制的0.05%地塞米松乳膏外搽患处1周后改为我院自制的氧化锌搽剂外搽患处3周;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将普通牛奶奶粉改为适度水解蛋白配方的低敏婴儿牛奶奶粉,共治疗1个月,治疗组要求在1个月后继续坚持低敏奶粉喂养。治疗结束3个月后回访并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痊愈率、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回访比较两组痊愈患儿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部分水解配方奶粉短期辅助治疗婴儿特应性皮炎无显著疗效。而长期应用有预防特应性皮炎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孟鲁司特钠颗粒在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中牛奶蛋白过敏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其治疗安全性。方法 对延安大学附属医院106例单纯母乳喂养小于6个月婴儿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其母亲膳食中回避牛奶和(或)其制品的食物,同时母亲按1000 mg/d,补充钙剂,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颗粒2 mg/次,1次/d。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从第6周起,其母亲每周重新恢复一种已回避的食物,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加重或再现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6%,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逐渐恢复已回避的食物后,患儿临床症状再现或加重出现率观察组47.9%,对照组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颗粒在治疗小于6个月单纯母乳喂养儿牛奶蛋白过敏有显著疗效,且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影响婴儿脐血IgE值的可疑因素,提出预防婴儿过敏的早期干预措施.方法 对将分娩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于分娩时采集脐血IgE,跟踪婴儿记录出生情况,对影响脐血IgE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皮肤点刺试验筛查出牛奶蛋白过敏婴儿并进行喂养干预.结果 检查的645例婴儿脐血中,IgE阳性共189例(29.3%),婴儿脐血IgE阳性者母亲过敏性疾病史发生率、婴儿出生时体重值均明显高于脐血IgE阴性者(P<0.05),并且性别为男孩及出生时有窒息史者对IgE阳性的发生也有影响(P<0.05);55例牛奶蛋白过敏的干预组婴儿有18例(32.7%)发生湿疹,明显低于未干预组(P<0.01).结论 父母亲尤其是母亲的过敏史是导致脐血IgE升高的危险因素,同时,婴儿的出生情况包括体重、性别、窒息史等与IgE有相关性,母乳喂养或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及高风险食物的回避使婴儿过敏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