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156例胎方位异常产妇,随机均分为两组,试验组78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治疗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自由卧位及常规处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效果。结果 :在产程方面,试验组产妇的活跃期、第二产程和总产程较对照组产妇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三产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顺产方面,试验组产妇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产妇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和宫颈水肿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方位异常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的方法能有效缩短分娩的时间,减轻产妇的痛苦,提高顺产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在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76例胎方位异常分娩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8例。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同时指导患者采取同侧俯卧位。对照组采取自由卧位,行常规处理,不给予间苯三酚。结果观察组患者活跃期、第一产程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宫颈水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可有效纠正胎方位异常,提高阴道分娩率,使难产转为顺产,缩短产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法、产程进展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胎头转正率为91.79%(55/60),对照组胎头转正率为56.7%(3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1,P=0.000)。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33/60)。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2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00)。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先露速度明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1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研究组阿氏评分4~7分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65.05±70.9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20.00±124.89)m L(t=2.963,P=0.004)。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对纠正枕后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俯卧位分娩对胎位异常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分娩的胎位异常产妇241例,采取俯卧位分娩的产妇117例作为研究组,采取平卧位分娩的产妇12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种分娩体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及异常胎位矫正率高于对照组,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肩难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俯卧位分娩可促进胎位异常产妇的自然分娩,降低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的原因及母婴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3-7月本院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按新产程标准处理中转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研究组,按旧产程标准处理中转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种产程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指征,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研究组相对头盆不称、产程时限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研究组头位胎方位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产后尿潴留、新生儿肺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阴道试产中转剖宫产指征中,相对头盆不称、产程时限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和社会因素较旧产程进一步下降,而头位胎方位异常有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可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对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临床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娩期综合性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茹 《海南医学》2007,18(9):80-81
目的 研究产程不同时期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以改善分娩结局.方法 96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产妇产程不同时期施行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纠正异常胎轴、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高坡侧俯卧位、徒手扩张宫颈及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研究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活跃期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及宫口扩张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措施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在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临产后经阴道检查结合B超判定胎方位为枕横位的产妇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在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利用羊水浮力、胎儿重力、子宫间歇收缩力的合力作用,使胎头在下降过程中逐渐从枕横位转至枕前位娩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统计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例数、剖宫产例数、产程时间,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62例(88.57%),剖宫产8例(11.43%);对照组:自然分娩31例(44.29%),剖宫产39倒(5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产妇自然分娩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值分别为6.37、3.98、11.31、15.19、13.20。结论:在枕横位产妇产程中应用体位指导,指导产妇取与胎儿脊桂同侧的侧俯卧位来矫正枕横位,促进了自然分娩,明显缩短了自然分娩的产程,临床应用效果非常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在产程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催产素,观察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比较两组不同产程时间、分娩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第一、二产程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分娩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中转剖宫产率、阴道撕伤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在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9月于本院拟行顺产的足月单胎产妇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静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间苯三酚静滴。比较两组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精神状态(MMSE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X~2=5.074,P=0.024);观察组产妇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能够有效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产妇精神状态,降低分娩疼痛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分娩对产程进展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产妇9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45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的侧卧体位或者平卧体位待产,研究组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待产,比较两组产妇的产程进程和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10.36±1.23)小时,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13.89±2.06)小时,研究组产妇的分娩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第三产程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分娩结局为顺产、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分别为36例、6例和3例,顺产率为80.0%,对照组产妇分娩结局为顺产、阴道助产和剖宫产的分别为29例、12例和4例,顺产率为64.4%,研究组产妇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以有效缩短产妇的产程,提高产妇的顺产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在改善产妇自我效能、疼痛评分及妊娠结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156例拟自然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78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分娩方法,研究组予以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时间、分娩控制量表(LAS)评分、视觉模拟焦虑量表(VAS-A)评分、现实疼痛强度量表(PPI)评分、言语反应量表(VR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自我效能以及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而剖宫产与产钳、胎吸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AS评分高于对照组,而VAS-A、PPI、VRS、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各项分娩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阴道壁裂伤、宫颈裂伤、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助产可缩短产妇产程,降低疼痛感及焦虑状态,提高产妇分娩控制感及自我效能,具有良好的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在初产妇分娩过程中的作用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12月分娩的12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孕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宫颈口扩张到2-3 cm时静脉注射80 mg间苯三酚,肌内注射75 mg哌替啶,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活跃期、第1产程(包含活跃期和潜伏期)、第2产程、总产程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较低,而新生儿阿氏评分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哌替啶能有效缩短初产妇产程,降低初产妇不良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及间苯三酚对初产妇第一产程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6月本院收治的初产妇200例。根据产妇意愿将其分为常规组(n=118)与研究组(n=82)。常规组采用传统卧位或半卧位待产分娩,研究组采用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及间苯三酚待产分娩。比较两组第一、二、三产程所需时间,记录宫口开全平均时间,比较两组阴道分娩、宫颈水肿、宫颈裂伤等发生率,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窒息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484.7±89.7)、(34.9±7.2)、(5.3±1.2)min,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576.4±98.2)、(46.8±9.3)、(6.4±1.2)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口全开时间、阴道分娩率及子宫颈水肿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娩球配合自由体位及间苯三酚可有效缩短初产妇第一产程,提高其阴道分娩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第二产程中胎方位对分娩方式和母儿病率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对在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第二产程5612例产妇的分娩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其中的初产妇、单胎、足月妊娠、无明显头盆不称以及无妊高症等妊娠并发症的持续性枕后位59例,作为枕后位组、持续性枕横位52例为观察研究对象,作为枕横位组,另选同期枕前位的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孕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以及母儿结局。结果对比于对照枕前位组,枕后位组总产程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方位异常会引发孕产妇产程延长并影响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但一旦临床能够及时发现并合理处理枕后位以及枕横位,就能够改善分娩结局以及减少产妇与新生儿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赵贵  汪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8):1116-1118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对枕横和枕后位孕妇第二产程中应用效果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待产的100例单胎初产,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第二产程全程采取自由体位分娩方式;观察组第二产程全程采用自由体位联合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分娩方式。对比2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转位成功率、分娩方式、母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产妇第二产程耗时缩短、产后2 h出血量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转位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宫颈裂伤、新生儿宫内窘迫及窒息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体位联合徒手旋转胎头在第二产程中纠正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效果明显,有助于缩短第二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用于产程中矫正胎方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15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体位护理,观察两组胎方位矫正情况、分娩方式及产程时间。结果研究组胎方位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产程中给予产妇体位护理可有效矫正胎方位,并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时间,有利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第一产程自由体位对枕后位及枕横位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34例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第一产程应用床上卧位待产,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34例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作为研究组,研究组产妇第一产程予以自由体位待产。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妊娠结局及产程异常率。结果研究组产妇各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产程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第一产程应用自由体位可有效缩短产程时间、明显提高顺产率,显著降低产程异常率,在产科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仪心  许凌珺  张翠润 《当代医学》2021,27(11):153-154
目的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300例单胎足月头先露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新产程标准中第二产程时间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观察组为第二产程时间≥2 h的初产妇,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初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产妇会阴侧切、产钳助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产程标准下第二产程时间≥2 h对单胎足月头先露产妇及新生儿结局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临床还需结合初产妇的具体情况审慎观察整个分娩过程,以达到最好分娩结局。  相似文献   

19.
宫颈扩张活跃早期干预枕后位对分娩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枕后位产妇于宫颈扩张活跃早期徒手旋转儿头配合侧俯卧位行产程干预对分娩分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产经B超及四步触诊检查诊断为枕后位的初产妇 2 0 8例 ,取单日临产的 10 4例为研究组 ,行产程干预 ;双日临产的 10 2例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末胎方位 ,分娩方式 ,新生儿体重 ,Apgar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产妇第一产程末胎方位、分娩方式的构成比及两组的总产程、Apgars评分结果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5 )。结论 宫颈扩张活跃早期产程干预是决定阴道分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期间宜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胎方位异常引起的头位难产产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单一组实施手转胎头方位法,联合组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法,比较2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情况。结果 联合组自然分娩成功率为93.33%,高于单一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单一组,且产后出血量少于单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新生儿出生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均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位难产产妇实施自由体位联合手转胎头的效果良好,可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改善新生儿状况,并可降低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