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发病年龄呈年轻化的趋势。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sociated phospholipaseA2,Lp-PLA2)作为一种血管炎性因子,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及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目前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Lp-PLA2的浓度以及酶活性法检测Lp-PLA2酶活性测定其血浆水平。其血浆水平可以反应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现有研究表明Lp-PLA2可以作为预测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的水平可以反应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预后。本文旨在对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综合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运田 《中国民康医学》2005,17(5):196-200,23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与增加心脏原因死亡,心肌梗死及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性相关的一组临床症状,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其范围涵盖了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松  夏勇 《当代医学》2011,17(7):117-118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类。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复杂,主要是在有或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临床上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并无严重狭窄,发病前亦无明显症状,但也可以突发ACS,例如近一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无任何冠心病史而突发。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7,(1):47-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7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46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P)24例,利用CT值定性分析不同类型斑块的性质程度,计算斑块的数目和构成比例,计算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与不同性质斑块之间的关系。结果:与稳定型心绞痛组对比,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斑块检出率显著升高(P<0.05);根据相关标准计算出四支主要血管的狭窄程度,结构提示血管的狭窄性和斑块的类型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P>0.05)。结论:64层螺旋CT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类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40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特点,评价<40岁以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PCI的近、远期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行PCI的40岁以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共50例,男44例,女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6例,不稳定心绞痛(UAP)1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并发心绞痛10例。调查每位患者发病诱因、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型及发病前胸痛史并了解其危险因素的构成;危险因素以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饮酒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为主。计算吸烟指数(吸烟指数:支/d×吸烟年数),吸烟指数>100即为阳性。一级亲属女性<55岁、男性<65岁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该病家族史阳性。观察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 A G)结果并行PCI治疗。血管重建成功的标准:残余狭窄<30%;前向血流TIMI 3级;无主要并发症,如AMI、急诊冠脉搭桥术(CABG)、急性血管闭塞及死亡等。术后继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 9-1 2个月,阿司匹林长期服用并定期随访:以门诊随访为主,复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活动平板等,复查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明显诱因,如劳累、感冒、情绪激动、大量饮酒或吸烟,45例患者住院前有明显胸痛史, 30例合并高脂血症,8例合并型糖尿病,9例高血压,41例有长期吸烟史,7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家族史。50例患者共有56支血管行PCI,其中单支病变45例,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1例,其中1例三支病变中右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予PCI但血运重建未能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住院期间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复发心绞痛。临床随访:1例三支病变患者于术后3个月再发胸痛,造影示两支血管支架内再狭窄,予PCI,胸痛未再发作。随访半年以上.其余患者胸痛完全缓解,心电图或运动平板无典型缺血变化。结论40岁以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且多存在危险因素,为减少心肌缺血的发作,应尽可能避免诱因出现及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同时其冠状动脉多为单支病变。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活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1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冠脉造影,以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12例)与对照组(68例).冠心病患者再分别根据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所有患者在造影前均测定血浆Lp-PLA2活性、白细胞(WBC)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压、体质量指数等指标,同时采集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糖尿病史等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对各亚组Lp-PLA2活性、WBC、hsCRP进行比较,并计算Lp-PLA2活性与WBC、hsCRP及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系数.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p-PLA2活性在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间无显著差别;Lp-PLA2活性随着冠脉病变支数和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升高.血浆Lp-PLA2活性与TC、LDL-C呈明显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与WBC微弱相关,与hsCRP无相关.结论:血浆Lp-PLA2活性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冠脉病变稳定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PCHD)患者血浆中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2年1月~6月在我院完成冠脉造影检查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和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5例,对照组27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累及的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7例、双支病变组27例、三支病变组19例;根据临床症状及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将ACS组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2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19例。比较不同组间血生化指标及血浆Lp-PLA2差异,进行Lp-PLA2水平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观察Lp-PLA2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ACS组患者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SAP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组之间Lp-PLA2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CS组中,AMI亚组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UAP亚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血浆Lp-PLA2水平与Gensini积分和...  相似文献   

9.
张林潮  韦金儒 《华夏医学》2008,21(1):195-197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引起的,不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涵盖了从不稳定性心绞痛到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脏性猝死的一系列临床急症,因其病情变化快、临床表现及危险性差异极大故危险性亦极大。因此加强早期识别、并进行危险分层以采取积极、合理的干预措施尤为重要。现就介入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79例入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ACS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检测Lp-PLA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P<0.01);三支病变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1),而双支病变亚组与单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相比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Lp-PLA2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Lp-PLA2水平可间接反映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酯酶A2(Lp-PLA2)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79例入选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再以临床类型、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将ACS组患者分成不同的亚组,根据临床类型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检测Lp-PLA2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AMI)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亚组(P<0.01);三支病变亚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病变亚组(P<0.01),而双支病变亚组与单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相比Lp-PLA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Lp-PLA2水平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ACS组Lp-PLA2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Lp-PLA2水平可间接反映ACS患者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张义红  田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6-15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8例有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粥样斑块57例,其中4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无粥样斑块,其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对327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的含量,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狭窄情况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39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91例,单支病变组95例,多支病变组102例,其中后两组患者诊断为冠心病.在冠心病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6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79例.结果血清hs-CRP水平在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与粥样硬化组、稳定型心绞痛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粥样硬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和)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由于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变化的不同,本病有不同的临床表型.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将之分为5型.近年临床医学家趋于将本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慢性冠脉病两大类.现主要介绍心绞痛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石喜 《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46-84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猝死,临床上以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更为常见;冠心病已成为世界上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认识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本质上是慢性炎症增殖性疾病,C反应蛋白(CRP)作为慢性炎症标志物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得到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糖水平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203例,均经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糖尿病诊断根据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收集以下资料:病史,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血脂、尿酸、纤维蛋白原等生化指标,致死及非致死性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左室射血分数(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随后按空腹血糖7.0 mmol/L为界限分成2组,比较这两组之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病死率及血脂、纤维蛋白原、EF、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P= 0.000 1)。在空腹血糖>7.0 mmol/L组中,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并且该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载脂蛋白B、尿蛋白阳性率、左室舒张末内径及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率均高于空腹血糖≤7.0 mmol/L组(P值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需要更加严格地控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餐后2 h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根据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和相关心肌演变的过程,冠心病可分为5种类型,即隐匿型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和原发性心跳骤停。近年来又将不同临床表现的各型冠心病综合成两大类:①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也包括猝死型冠心病;②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包括稳定型心绞痛、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缺血性心肌病。目前认为稳定型冠心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管径狭窄,在心肌需氧增加时由于供需失衡而导致心绞痛。传统上将硝酸酯类药物、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作为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内皮功能-外周动脉张力测定技术(Endothelial function-peripheral arterial tonometry technique,Endo-PAT)检测反应性充血指数(RH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对冠状动脉进行Gensini积分,了解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RHI和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变化情况和相关性,RHI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15年1月至2016年6月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志愿纳入研究的志愿者680例,在冠状动脉造影前进行RHI检查,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Gensini积分。比较不同年龄和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不同亚组RHI、Gensini积分的变化,了解RH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年龄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在各个亚组组中,与无危险因素组比较,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合并其他危险因素组RHI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RHI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较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研究中发现,与无危险因素组比较,高血压和并糖尿病和高血压合并非糖尿病危险因素组Gensini积分更高,代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加明显。RHI与冠状动脉造影确诊是否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负相关(r=-0. 6762),与高血压、年龄、糖尿病、Gensini积分均负相关。结论 RH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HI降低可以作为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因子,特别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384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为研究者,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和观察组(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狭窄≥50%),再根据冠脉病变指数分为正常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根据诊断分为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各组均测定脂蛋白(a)[Lp(a)]、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C)水平.结果:脂蛋白(a)[Lp(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在对照组、观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其余变量在对照组、观察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的血清Lp(a)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但三组内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血清L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和心肌梗死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存在正相关性,且与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笔者所在医院近4年收治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肌梗死16例,每例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清心肌酶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 16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均未发现斑块和狭窄.结论 非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肌梗死应尽早冠脉造影,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