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胸痛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的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急性胸痛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取64层螺旋CT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肺动脉进行图像重组,分析成像质量。结果 18例患者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大于50%,28例患者为急性肺动脉栓塞,5例患者发生在胸主动脉夹层,检查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在2-4分,57例患者肺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61例患者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2±1.1)s,扫描范(27.61±1.62)cm。结论在急性胸痛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能够在8s完成检查,得到主动脉以及肺动脉等图像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双低CT血管造影在胸痛三联症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胸痛三联症患者100例,因胸痛、气促、胸闷、呼吸困难入院,其中50例患者接受常规血管造影检查,将其纳入对照组;另有50例患者接受双低CT血管造影检查,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CT值、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评分、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诊断正确性。结果观察组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对照组(P<0.05);CT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主动脉、肺主动脉图像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扫描时间、碘剂量、噪声值、对比噪声比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诊断正确率均高于90%,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低CT血管造影具有图像质量清晰、辐射小、扫描时间短、噪声小等特点,可作为诊断胸痛三联症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T血管成像(CTA)胸部三联检查在急诊胸痛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至12月诊治的52例急诊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均在本院接受CTA胸部三联检查,另选取同期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需行单纯冠状动脉CTA(CCTA)检查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评估研究组患者检查结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平均扫描图像质量、扫描部位辐射剂量和扫描参数。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16例,肺动脉栓塞12例,胸主动脉夹层5例,其他疾病11例,另8例患者未见明显异常;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扫描长度(S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E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扫描时间以及总检查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A胸部三联检查应用于急性胸痛中可快速鉴别诊断患者疾病,具有图像质量优等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炫速双源CT在自由心率胸痛三联成像中的图像质量和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胸痛患者行炫速双源CT扫描整个胸部,同时行冠状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104例.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并对冠状动脉狭窄情况与DSA进行对比.结果 扫描时间为(7.3±1.9)s.升主动脉CT值为(440.5±84.3)Hu;肺动脉平均CT值为(344.5±88.8)Hu,主动脉和肺动脉图像质量全部为优.全组1352段冠状动脉质量基本能满足诊断,其中优89.5%,良10.3%,差0.2%.共15段管腔重度狭窄(其中3段闭塞),27段管腔中度狭窄,43段管腔轻度狭窄,与DS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炫速双源CT扫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自由心率胸主动脉、肺动脉和冠状动脉成像图像质量好,对胸痛三联症的及时准确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胸部三联检查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0例以临床急性胸痛为首发症状的患者行64层或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评价成像质量能否满足临床需求.结果 共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 15例(其中2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4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1例).冠状动脉显影图像质量优的节段占82.1%(495/603例),图像质量良占10.4%(62/603例),图像质量差占7.5%(46/603例);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均值≥200HU;平均扫描时间为(8±1.0)s,总对比剂用量为80~100ml.结论 多层螺旋CT三联检查能在8秒左右一次完成检查,能同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放射科收治的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拟行胸痛三联扫描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BMI)不同选择管电压,若BMI≥24kg/m2,管电压为120Kv;若BMI24kg/m2,管电压为100Kv。将其为A组、B组,A组为BMI24kg/m2(58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B组为BMI≥24kg/m2(50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扫描,分析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A组患者图像质量与B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受限剂量与B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症低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高,图像质量可靠,患者承受的辐射剂量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CBCT与MSCT在口腔疾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分别选择行CBCT与MSCT检查的口腔疾病患者各30例,分别列为CBCT组与MSCT组,比较两组患者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结果①CBCT组、MSCT组图像合格率均为100%,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BCT组CTDIvol、ED分别为(3.38±0.11)mGy、(2.02±0.17)mSv,均低于MSCT组的(3.96±0.33)mGy、(3.08±0.27)m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检查口腔骨性组织与MSCT图像质量无异,但辐射剂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85例,将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诊断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MRI血管造影诊断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的诊断情况、图像质量、扫描时间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诊断结果的特异性(79.07%)、准确性(93.02%)、敏感性(82.50%)、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80±1.0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特异性(52.38%)、准确性(61.94%)、敏感性(54.76%)、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30±0.50)分;观察组的扫描时间(6.60±2.00)s低于对照组的(580.00±150.00)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较高,能够更加准确的对肺动脉栓塞做出判断,同时扫描时间也大大地缩减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胸痛三联症患者行CT检查的护理措施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4例胸痛三联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美国GE64排VCT扫描检查,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护理措施及CT检查应用价值。结果经诊断主动脉夹层3例、急性肺动脉栓塞4例、冠脉闭塞或狭窄4例、未见异常3例。②观察组检查耗时(65.8±2.1)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1±1.6) min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CT检查对胸痛三联症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极高,有效的CT室护理配合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1):123-126
目的对比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诊断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3月~2018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57例AAS患者,行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64排MSCT)扫描,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对本病的诊断价值。结果经术后确诊,57例急性主动脉综合征患者中主动脉夹层(AD)23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11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PAU)9例,创伤性主动脉离断7例,主动脉瘤破裂7例。3.0T MRI和64排多层螺旋CT(MSCT)诊断结果和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0T MRI检查时间长于64排MSCT,检查费用高于MSCT,图像质量评分更高,信噪比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3.0T MRI和64排MSCT对AAS的诊断方面各有优缺点,准确率均较高,是AAS检测的准确快捷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需要、经济能力结合医师判断选择适合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诊断不明的急性胸痛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2例胸痛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v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曲面重组(Curved-planar reconstruction,CPR)及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等多种重建技术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腹主动脉,评价成像质量是否能满足临床需要。结果:92例患者中,共检出冠脉病变16例,主动脉夹层27例,肺动脉栓塞20例。结论:64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完成胸部心脏大血管的CTA检查,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在两种不同电压下显示急性胸痛患者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以评估低电压扫描在急性胸痛患者推广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双源C T胸痛三联扫描模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对361例胸痛三联检查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图像质量及辐射的有效剂量。结果120kV组与100kV组在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辐射剂量的对比中,120kV组的辐射剂量大于100k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胸痛三联检查两种不同管电压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肺动脉、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无影响,并且应用100kV 管电压扫描可以降低患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可以作为急性胸痛患者的首选。  相似文献   

13.
桑雅荣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2-13
目的探讨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在急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20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MSCT"一站式成像"检查,所选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A、B两组,分别行前瞻性心电门控轴扫描(A组,62例)及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B组,58例)。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结果A组平均有效剂量为(7.92±2.19)mSv,B组平均有效剂量为(24.01±7.62)mSv,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9,P〈0.001);两组冠脉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χ2=3.521,P=0.318);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均大于200HU,两组肺动脉及主动脉增强后CT值无明显差异(t=0.733,P=0.467;t=1.636,P=0.107)。结论 128层MSCT低剂量"一站式成像"对于低心率的患者,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又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绝对时相收缩期窄曝光窗前门控扫描降低房颤患者心脏和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房颤患者132例,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6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窄曝光窗(R波后220-380ms)前门控扫描;对照组采用相对时相(R-R间期35%~75%)适应性前门控扫描。两组扫描参数完全相同,扫描完成后重建出最佳时相的图像,比较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CT剂量容积(CTDl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分别为(15.01±5.62)mGy、(210.14±74.63)mGy.cm、(2.95±1.05)mSv,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43±20.82)mGy、(398.02±203.56)mGy.cm、(5.57±2.88)mSv,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利用双源CT对房颤患者进行心脏和冠脉成像,采用绝对时相收缩期窄曝光窗前门控扫描,可明显缩短曝光时间,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大幅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采用两种不同扫描方式对患者实施头部MSCT检查过程中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收治的接受头部MSCT检查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轴位常规方式进行扫描,研究组采用螺旋方式进行扫描,比较2组患者CT检查图像质量、扫描操作过程中的辐射剂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头部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97.5%,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显著(P<0.05);扫描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对患者实施头部MSCT检查,可以使图像质量提高,减少操作期间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千伏技术在计算机X线摄影(CR)中对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及图像质的影响.方法 将32例被检者以随机化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千伏技术(60~80 kV)摄影,研究组采用高千伏技术(120 kV)摄影.使用Toshiba DCW-20A X线机和Kodak DirectView CR 975系统对被检者进行胸部摄影,用热释光剂量计测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由甲乙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获得的CR 图像质量以5分制作为等级评分标准进行评分,≥3分的图像被认为临床可接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结果 研究组X线吸收剂量为(0.22±0.03)mGy,对照组吸收剂量为(0.63±0.18)mGy(P<0.05);医师甲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8±0.50和4.19±0.54(P>0.05),医师乙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为3.81±0.54和4.12±0.62(P>0.05).结论 与一般千伏技术比较,高千伏技术具有低辐射剂量及高分辨率的优点,因此在CR检查中使被检者X线吸收剂量明显降低,且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 128 层螺旋 CT 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阳西总医院人民医院在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 50 例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 128 层螺旋 CT 扫描和冠状动脉造影,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 128 层螺旋 CT 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对采用 128 层螺旋 CT 对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进行检测的图像特征以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比较 2 种检测方式对急性不典型性胸痛患者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结果 本组 50 例患者共检测冠状动脉狭窄 50%以上者 25 例。所有患者在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的同时均可以清晰显示双侧肺动脉以及主动脉,共 437 段冠状动脉被纳入评估,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优良率为 92.9%(406/437),2 种检测方式对急性不典型胸痛患者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特异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程度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3,P=0.232)。结论 128 层螺旋 CT 在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检查中应用效果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比剂优化注射在双源CT(DSCT)在急性胸痛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72例急性胸痛患者行胸痛三联筛查,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6例),采用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对照组(36例),采用全剂量注射;分别测量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全部患者图像质量均能达到诊断要求,两组间降主动脉、肺动脉及冠状动脉平均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比剂分段优化注射可以保证图像质量,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不同CT延迟时间及扫描时间前提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成像的图像质量,优化CT机器扫描计划,获取最佳成像参数。方法:采用东芝320排螺旋CT对疑诊下腔静脉或下肢静脉疾病的60例患者进行直接法下肢静脉血管造影,随机分成3组。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A组延迟时间50s、扫描时间10~20s。B组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C组延迟时间20s扫描时间30~40s。所有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VR及MIP重建,按照4个等级评估下肢静脉图像质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实验组图像质量不全相同,B组与C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均为良或优,A组与B、C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且图像质量主要为良及可。结论:相同液体量(200mL)、造影剂浓度(1∶7~1∶9)、注射速率3.0mL/s条件下,320排螺旋CT下肢静脉直接法血管造影,采用延迟时间30s,扫描时间20~30s可以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图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低心率胸痛患者Flash一站式扫描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4年4至8月,收集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因朐痛行三联检查的患者共63例,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1例,心率稳定且在65次/min以下,采用基于体重的3期对比剂注射方案(350mgI/ml,A:0.7 ml/kg,固定注射对比剂时间10s,B:同速率注射1∶1混药8 s,C:同速率注射生理盐水6~7 s),另外32例胸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无心率要求,采用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双相对比剂注射方案(对比剂90 ml,生理盐水40 ml,速度5 ml/s),分别测量并比较两组间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降主动脉中段、远段),肺动脉(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右冠状动脉近段的CT值,计算主动脉、肺动脉的平均强化值及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由两名放射科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采用5分法(1分优,5分不能诊断).计算有效辐射剂量(转换系数k取0.017 mSv·mGy-1·cm-1).结果 所得主动脉、冠状动脉CT值、噪声、信噪比、对比度噪声比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CT值低于对照组),但仍满足诊断标准,而两组间平均对比剂用量、平均有效辐射剂量,试验组明显低与对照组[(72±10)比(90 ±0)ml,P<0.01;(3.0±0.3)比(18.8 ±2.7)mSv,P<0.01].结论 对于低心率患者,采用Flash胸痛三联序列扫描及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扫描速度快,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较传统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均降低,且能够获得满足诊断的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肺动脉强化CT值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