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与冠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住院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55例,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肌钙蛋白I(TNI)是否超过正常值上线分为冠脉造影提示无主干病变、无肌桥且最严重冠脉狭窄程度≤50%,TNI≤0.023ug/L为对照组,冠脉造影提示主要冠脉狭窄程度50%、TNI≤0.023ug/L且胸痛发作为心绞痛组,冠脉造影提示一支或多支病变且TNI0.023ug/L为急性心肌梗死组。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测定3组血浆Lp-PL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三组之间Lp-PLA2浓度均明显差异(P0.05)。均衡其它危险因素,Lp-PLA2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独立相关(OR=1.023,P=0.000)。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升高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血浆Lp-PLA2浓度升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10例经头颅CT、MRI证实为脑梗死的患者,用超声多普勒检查颈动脉颅外段血管,观察颈动脉壁的病变性质和颈动脉管腔的狭窄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10例脑梗死患者中81例(73.64%)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动脉分叉处(BIF),其次为颈总动脉(CCA);梗死灶同侧颈动脉硬化较对侧严重。[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防止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降低高血脂、高血糖等相关的危险因素对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共收集患者246例,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为依据将所有的患者分组,其中冠心病组176例,非冠心病组70例;将冠心病组患者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69例,双支病变组56例,三支病变组51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三组间的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具有较高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具有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和不稳定斑块对脑梗死的意义.方法 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以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测定颈动脉粥样斑块数量、性质及管腔狭窄程度.结果 检出动脉粥样斑块、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两者同时存在差异性更明显.结论 颈动脉管腔狭窄≥50%和易损斑块均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前言   冠心病(CHD)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CHD和脑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主要死亡原因,CHD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如何有效防治本病,降低CHD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一直是世界各国学者积极探讨的热点课题之一[1].1948年美国的Framingham研究用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来探索CHD的病因,并于1961年首次使用“危险因素“这个名词,对血清总胆固醇升高、血压升高及吸烟作为CHD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三大危险因素取得了共识,至此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降低危险因素可以减少CHD的发病率[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6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2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5例无脑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在1周内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观察对比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斑块发生率为72%高于对照组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梗死侧的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的梗死侧与非梗死侧的斑块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颈动脉硬化患者其脑梗死发病风险更高,对于可能患有该病的高危人群开展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小玲  许勇 《海南医学》2010,21(21):35-36
目的探讨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9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男性住院病人,分为吸烟组(51例)和非吸烟组(45例)。对其冠状动脉病变、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吸烟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吸烟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1),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非吸烟组(P〈0.05)。结论吸烟能升高TC、LDL-C、hs-CRP,降低HDL-C,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颈动脉超声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68例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粥样硬化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王新成 《当代医学》2013,(31):82-8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结果及原因来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0年-2012午郑州币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10例脑梗死患者为脑梗死组,另选其他非脑血管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通过血管外超声手段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硬化斑块形成原因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检验血压、空腹血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尿酸等。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给予不同治疗方式,一组用阿司匹林及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另一组单用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并对比两种治疗效果。结果经干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内部回声增强;而对照组患者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不明显。脑梗死组颈动脉IMT、斑块检出率均较高,其颈动脉内膜一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与非脑血管病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1;p〈0.0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有斑块组与无斑块组进行比较,得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尿酸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脑梗死组的动脉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超声可作为检测动脉斑块的无创敏感性指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时进行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王健 《当代医学》2013,(19):102-102
目的对64排CT冠脉动脉CTA在冠脉粥样硬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3月进行治疗的47例冠脉粥样硬化疑似患者,采用64排CT冠脉动脉CTA(DSCTA)成像进行检查,最后对其成像效果及其检测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 64排CT冠脉动脉CTA(DSCTA)成像检测结果显示:共有121支冠脉出现不同程度的狭窄,涉及患者31例;39支冠脉出现重度狭窄或闭塞,共涉及10例患者。其检查结果和CAG检查结果一致。结论在冠脉粥样硬化患者诊断中,64排CT冠脉动脉CTA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可靠性比较高,可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 (a)[lipoprotein (a),Lp (a)]颗粒水平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以nmol/L为检测单位的Lp (a)试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检测177名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患者和200名体检健康者 (对照组)的血清Lp (a)颗粒水平,将检测结果与患者冠脉粥样硬化程度 (以Gensini积分评估)和其他血清标志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该Lp (a)试剂的检测精密度在可接受范围内,浓度在2.65~235.20 nmol/L的线性验证良好。在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组中有35.51% 的患者Lp (a)颗粒水平升高,该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 (P<0.001)。Lp (a)、胆固醇 (cholesterol,CHO)、载脂蛋白B (apolipoprotein-B,APO-B),肌酐 (creatinine,CRE)、高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Lp (a) (OR=2.883,P=0.004)与APO-B (OR=5.440,P=0.007)是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以nmol/L为检测单位,Lp (a)试剂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均符合实验室检测性能要求,适合于临床检验应用。血清Lp (a)颗粒水平是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独立风险因子,可预测早发性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104例患者行冠状动脉MSCT检查,并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结果软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而钙化斑块和纤维斑块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SCT对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相关性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谢综合征(MS)又称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是一组由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临床症候群,是高血压、葡萄糖与胰岛素代谢异常,血脂紊乱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在人体内集结的一种状态。有研究表明,同一个体具有2个以上的危险因素聚集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即明显增加^[1];MS具有更高的心脑血管死亡率及死亡风险^[2]。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对434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观察其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并与248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2.8%,显著高于对照组(25.0%,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发生在脑梗死病灶的同侧,占85.0%,非梗死侧为12.6%;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居多,占5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大小及其数量、峰值流速、搏动指数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而两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防止斑块的形成对防治脑梗死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研究证实,微量和大量白蛋白尿与2型糖尿病患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管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显著相关性,且独立于常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和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已知白蛋白尿与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