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风湿寒性关节痛的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58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治疗要求分为刺激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服扶他林为主,刺激组给予口服扶他林+温针灸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对照组和刺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刺激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62.1%,对照组和刺激组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进行对比,治疗后刺激组的各项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采用温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能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此外该治疗方式简单可行,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蜡疗技术应用于风湿寒性关节痛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和判定。方法我院将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0例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风寒性关节痛患者予以非甾体抗炎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风寒型关节炎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蜡疗技术进行干预,并观察2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风湿寒性关节痛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蜡疗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尼莫地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在疼痛症状缓解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祛风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缓解疼痛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60例风湿关节痛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将他们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研究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4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督灸配合温针灸对行痹的治疗作用。方法笔者跟随导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期间采用督灸配合温针灸治疗1例行痹,并于患者治疗期间观察其疗效。结果本例患者在经过督灸配合温针灸治疗后效果明显,全身症状明显减轻。结论督灸配合温针灸治疗行痹疗效明显,可用于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观察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中医内科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接诊的68例风湿关节痛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将他们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B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研究观察A、B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A组明显优于B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腰痹愈汤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于本院抽取2016年10月11日至2018年2月25日8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腰痹愈汤治疗。观察两组疼痛、腰椎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评分、JOA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优,分别为(2.12±0.38)分、(25.03±0.71)分,P0.05;两组不良反应数据对比性不强,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腰痹愈汤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病情,减轻其痛苦,改善相关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风湿关节痛应用身痛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对象来于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接收的风湿关节痛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共计70例,经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病人35例,对照组病人单纯地运用针灸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联合应用身痛逐瘀汤与针灸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予以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3%,两组各数据经分析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运用身痛逐瘀汤和针灸治疗风湿关节痛,可取得明显效果,临床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痹宁汤联合依托考昔对痛风肾病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60例2015年9月至2017年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检中心和风湿免疫科门诊和病房的痛风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依托考昔治疗,观察组使用痹宁汤联合依托考昔治疗,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评分、肾损伤指标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水平均有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Cys-C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CR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痹宁汤联合依托考昔治疗痛风肾病可显著提高疗效,遏制炎症水平,减少肾损害,减轻疼痛,且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医的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其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口服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比较中,治疗后的ESR、CRP、U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C-反应蛋白下降不明显,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温针灸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温针灸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退行性膝关节炎患者纳入观察,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温针灸配合温阳通痹中药口服,对照组予温阳通痹中药口服。疗程均为14d。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治愈13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7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温阳通痹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杨秀兰 《中外医疗》2011,30(21):132-132
目的探讨补肾通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诊治的9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遵照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西乐葆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肾通痹汤治疗,比较分析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2组患者愈显率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中均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肝肾功能毒性作用、局部感染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通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观察通痹汤治疗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0例为观察对象,然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行基础治疗,实验组则给予通痹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在经治疗后其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两组相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通痹汤治疗,其临床疗效理想,能改善临床不良症状,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肾通痹方配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效果及对相关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仅予以益肾通痹方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引入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以及相关血清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为9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隐痛、腰膝酸痛、活动不利、头晕耳鸣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相关血清指标IL-1β、MMP-3、TNF-α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通痹方配合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并能够降低体内IL-1β、MMP-3、TNF-α等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祛风通痹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印例DP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服用祛风通痹汤及前列地尔静滴治疗;对照组40例,弥可保注射液肌注.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为62.50%.治疗组在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及调节血脂方面优于时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祛风通痹汤治疗DPN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84-86
目的评估温针灸联合理疗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4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温针灸,观察组同时联合理疗进行治疗,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的肩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肩部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7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理疗联合治疗肩周炎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减轻疼痛,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干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关节活动度、疼痛情况等,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膝关节的功能、关节活动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的HSS优良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有效的改善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僵硬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减缓了疼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西医药疗法对活动期AS患者疼痛、炎性指标及脊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针灸科及风湿骨病科住院部收集的103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在常规西医药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温针灸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6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ESR、CRP、ALP、VAS、BASDI、BASFI。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86.27%)优于对照组(78.84%);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ESR、CRP、ALP、VAS评分、BASDI评分、BASFI评分均降低(P0.05),但观察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西医药治疗活动期AS,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炎性指标、减轻疼痛、改善脊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通痹方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行通痹方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给予通痹方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普及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用细辛的消痹汤与氨甲喋呤(MTX)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1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用重用细辛的消痹汤和风湿液分别与MTX联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并对两组药物的安全性予以评估。结果:重用细辛的消痹汤和风湿液分别与MTX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者疗效明显优,统计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重用细辛的消痹汤与MTX联合用药方案,疗效肯定,副作用低,是一种较为满意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