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临床疗效及后期并发症防治。方法在B超和X线双引导下对97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结果97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90.7%(88/97),2次穿刺成功100%(9/9);内外引流74例,外引流23例;与操作相关并发症主要是胆道出血为8例。89例定期复诊和随诊,生存期最长2年零3个月。后期防治的并发症主要为消化不良、电解质紊乱42例,引流管脱出或老化31例,引流管阻塞23例,胆道感染13例,胆道出血4例。结论PTCD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术后定期复诊,能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延长带管及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ICD术后的临床表现以及护理。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6月到该院实施PICD术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强化护理;基于此选择同时期到该院采取PICD术的4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析术后临床表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满意度为91.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1%,护理满意度为71.1%,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该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采取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安全且有效,加强术后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护理,并发症发生可降25%左右,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4.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有较多并发症,其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最常见,且死亡率极高。2004年12月-2008年9月我院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67例,现将并发ARF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丽桃  沈爱武 《中外医疗》2011,30(6):158+160-158,16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外引流术(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引流管护理的临床价值和体会。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09年10月我院接受PTCD治疗的60例胆道梗阻性黄疸患者开展的引流管规范化护理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通过全面的心理护理,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尤其是胆道引流管的护理,所有患者病情均好转,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TCD术后对引流管规范化护理,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并发症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6.
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PTCD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梗阻性黄疸常由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肝门淋巴结压迫及侵蚀胆管所致。近年来,介入治疗方法已经部分取代了其外科手术疗法或成为外科手术前、后的重要协助手段。但PTCD术后并发症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甚至是致命性因素。因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治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后胆道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PTCD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共113例,统计胆道感的发生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结合患者临床资料,筛选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13例患者中25例发生感染,52例胆汁培养中培养出细菌,其中G-菌86%,G+菌14%,多为肠道菌群.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术前Child-Pugh分级,胆道外引流留置时间延长、高位胆道梗阻、出现胆道再狭窄为出现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胆道细菌感染为PTCD术后常见并发症,病原菌多为肠道内菌群,胆道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术前肝功,术后是否存在胆道引流不畅,术后是否存在十二指肠液反流及其时间相关.提示减少术前准备时间,减少胆汁异常引流及保持胆道引流通畅,可减少PTCD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周兆海 《中国病案》2008,9(4):42-43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53例,均采用B超引导的PTCD术治疗,术后常规X线下胆道造影。结果PTCD术穿刺一次成功41例,2次成功12例,无失败,无显著并发症发生。51例黄疸明显减轻,食欲体重增加,2例黄疸增加,术后最长生存期2年。结论PTCD是一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简便、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81岁,因"上腹胀半年,皮肤、巩膜黄染,伴小便色黄三月"于2011年7月23号入院.患者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一般,皮肤、巩膜黄染,双下肢轻度水肿,7月23号患者MRI示:胆总管上端梗阻,肝内胆管及肝总管明显扩张,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多发小结石,腹腔积液;B超示:肝门部低回声包块(胆总管占位不除外);生化检查示:总胆红素280.2umol/L,直接胆红素155.0umol/L,间接胆红素125.2umol/L,谷丙转氨酶49IU/L,谷草转氨酶112IU/L.经保肝、营养、抗炎对症处理后,于8月5号在DSA机下行PTCD术,胆汁引流管引流出黄褐色液体,8月12号复查生化示:总胆红素332.4umol/L,直接胆红素214.0umol/L,间接胆红素118.4umol/L,谷丙转氨酶54IU/L,谷草转氨酶98IU/L.患者皮肤、巩膜黄染较前好转,8月22号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PTCD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意义。方法:对近18个月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1例患者都成功接受PTCD治疗,患者术后黄疸均有不同程度消退,肝细胞损害也有不同程度恢复。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有所改善。结论:PTCD兼具有明确诊断及褪黄作用,对不宜手术的恶性阻黄患者在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黄疸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分析ERCP术与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PTC D与ERCP联合术治疗。分析和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TBA、TBL、DBL等相关数据。结果患者手术之后3天、7天、15天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手术之前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CP术与PTCD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途径置入胆管金属支架治疗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6月期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及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138例MOJ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手术方式,分为PTCD组(n=65)和ERCP组(n=73);将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情况、黄疸消退情况、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作为观测指标,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手术成功率方面,ERCP组为93.15%,高于PTCD组(81.54%),P<0.05;患者手术后黄疸缓解率方面,ERCP组(91.78%)明显高于PTCD组(78.46%),P<0.05;住院总天数及总费用方面,ERCP组较PTCD组明显减少,P<0.001;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情况,ERCP发生率为5.48%,PTCD组为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途径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术后效果好,且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以及整体花费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减黄治疗,与23例未经PTCD而直接手术的对照组相比。结果PTCD组经过1 ̄2周引流胆汁后,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但两组手术死亡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对于黄疸不重,无合并胆道感染的病人,术前作PTCD减黄治疗对提高疗效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4.
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造影及引流术(PTCD)在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男15例,女7例)行PTCD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胆管癌9例、胆囊癌4例、肝癌及肝转移癌6例、胰头癌3例。结果21例患者成功实施PTCD,其中3例行胆道内支架置入,1例患者PTCD未成功。全组技术成功率95.5%,术后患者黄疸、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发症有胆道少量出血、发热、肝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PTCD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洼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PTC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接胆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可行性。方法对8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ERCP治疗失败患者,超声引导下PTCD成功后,经引流管进入导丝,与ERCP对接后,行胆道支架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7例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5例,左侧肝管2例;一次性对接成功6例,分次进行1例;植入金属内支架5例,塑料内支架2例。7例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患者3天后查血胆红素均明显下降。结论PTCD与ERCP对接术在梗阻性黄疸ERCP不成功时是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术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和引流术 (PTCD)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的价值 ,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的最佳时机。方法 :13例高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 ,测定其PTCD术后第 1~ 3周血清总胆红素 (TB)值 ,并与术前测定值作比较。结果 :PTCD术后第 1~ 3周TB均下降 ,第 2周下降最显著。结论 :PTCD术后第 2周是进行TAE术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术(PTCD)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诊断仪对16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PTCD。结果全部置管成功,一次进针14例(87.5%),二次进针2例(12.5%)。经引流后黄疸均明显减退,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28~518μmol/L,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在86~277μmol/L之间,平均下降198.6μmol/L。肝功能明显改善,有效地改善了症状。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道置管引流术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是一种安全、创伤小、简便、实用的治疗措施,可以明显延长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PTCD(经皮肝穿胆管置管引流术)在胆道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病人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选择性对62例胆道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前行PTCD,继而根据病情作不同的择期手术处理,然后观察PTCD在病人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结果:62例病人均能顺利完成PTCD和择期手术,39例治愈出院,23例好转出院。结论:术前行PTCD可以降低胆道结石并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风险性,部分病人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的操作技术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PTCD治疗.15例彩超引导下进行,6例彩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后,与X线结合下进行.其中1例置入内外引流管.结果 彩超引导下1次穿刺成功率95.24%(20/21),2次成功率4.76%(1/21).除1例彩超下因靶胆管细小(≤4 mm)无法置入引流管外,均成功置管.其中2例彩超下置管后引流量少,经X线透视下调整引流管位置后则通畅.未出现出血、胆汁性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一周后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82.5 μmol/L.结论 彩超引导下PTCD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便、安全有效;与X线结合下应用可提高引流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