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两种检测方法,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在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胃病患者,先行胃镜检查,行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感染,作为标准对照,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将两种方法所得的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比较.结果:快速尿素酶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62.7%、82.2%、90.5%、91.2%,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敏感性、特异性、正确性分别是70.6%、94.4%、96.5%、94.4%,两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快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差异小,但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容易接受,是一种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幽门螺旋杆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8例临床怀疑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呼气试验,胃镜下取胃窦黏膜做病理切片与尿素酶染色阳性为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对比指标。结果:^14C-UBT对Hp感染检出的灵敏度为95.14%,特异性为94.33%。结论:^14C-UBT在胃肠道Hp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简便可靠,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比常规方法、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序贯治疗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炎和胃溃疡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由幽门螺旋杆菌导致的胃炎或胃溃疡患者1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和阿莫西林序贯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患者经治疗后,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提示螺旋杆菌根除的患者82人,根除率为91.2%。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尿素[~(14)C]呼气试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提示螺旋杆菌根除的患者66人,根除率为73.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莫西林序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且在安全性上表现都尤为可观,适合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放大胃镜检查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呈阳性的患者进一步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技术检测胃黏膜的改变情况。结果用组织切片法、快速尿素酶法、14C尿素呼气试验法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6.33%、69.39%、58.16%,用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检出消失型胃黏膜集合小静脉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和不规则型的感染率分别为76.60%、82.98%,高于规则型12.77%。结论放大内镜智能分光比色成像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粪便抗原(SA)检测方法在诊断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用ELISA试剂盒,对82例接受胃镜检查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同时进行快速尿毒酶试验,组织学染色和^14C尿素呼气试验。三项检查中至少两项阳性作为“金标准”判定为Hp感染。结果:金标准诊断Hp感染阳性30例,阴性40例。金标准阳性的30例中28例粪便抗原检测阳性,阴性的40例中,37例粪便抗原检测阴性。敏感性90.3%、特异性94.5%、准确性92.8%。结论:Hp粪便抗原检测是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微量胶囊法14C-尿素呼气试验(UBT)诊断幽门螺旋杆菌(H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52例因消化道症状就医的患者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UBT)、快速尿素酶(RUT)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将上述三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加以比较j其中67例患者经抗HP治疗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高于快速尿素酶及病理组织学。经抗HP治疗后的患者大部分HP检查阴性,阳性者其14CDPM值也大为降低。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具有安全、简便、可靠、无交叉感染及无创伤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传染知识掌握率的效果.方法 选取182例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91例.其中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护理后的尿素酶试验、细菌培养、血清学检查和治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尿素酶试验阴性72(79.12%)例、尿素酶试验阳性19(20.88%)例、细菌培养阴性84(93.31%)例、细菌培养阳性7(7.69%)例、血清学检查阴性87(95.60%)例、血清学检查阳性4(4.40%)例以及临床总治愈率92.21%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提高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传染知识掌握中临床上获得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尿素呼气试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最受推荐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其中~(14)C尿素呼气试验是最为广泛应用的检测方法之一。为确保该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从试验前的基本信息、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管理、试验气体收集过程及试验后的报告发放几个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确保质量控制贯穿于~(14)C尿素呼气试验的全过程。一、~(14)C尿素呼气试验的适应证根据检测成本、可用性、临床情况、人群感染率、感染的验前概率,以及某些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如质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2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 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胃黏膜快速尿素酶法(RUT) 和活组织切片染色法联合检测的结果 作为Hp感染诊断的"金标准",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的132例患者进行粪便Hp抗原(HpSA)及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的检测,并与"金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RUT法检出Hp阳性95例,组织切片染色法检出Hp阳性92例,其中81例2种方法 检测均阳性,将此81例患者作为Hp感染的现症患者,26例2种方法 均阴性者作为Hp非感染者.对"金标准"检测的81例Hp阳性患者及26例阴性患者再行HpSA及14C-UBT检测.以"金标准"作为Hp感染的诊断标准,14C-UBT检测的敏感性为95.06%(77/81),特异性为92.31%(24/26),阳性预测值为97.47%(77/79),阴性预测值为85.71%(24/28),准确性为94.40%(101/107);HpSA检测的敏感性为91.36%(74/81),特异性为88.46%(23/26),阳性预测值为96.10%(74/77),阴性预测值为76.67%(23/30),准确性为90.65%(97/107).结论 HpSA及14C-UBT检测是非侵入性诊断Hp感染的较理想的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临床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也可以联合运用检测方法 来减少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幽门螵杆菌)感染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确诊的497例患者均通过组织病理学方法检出Hp作为标准对照,并同时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所选患者按疾病种类分为三组: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组)、对照组2(消化性溃疡组).结果:14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率观察组低于对照1及对照组2(P<0.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特异性及敏感性较差,可能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结果,在临床上,应联合其它不同检测方法,提高HP感染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分析免疫组化染色与C14尿素呼气试验在胃镜活检标本中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进行C14尿素呼气试验的胃活检组织110例,选择免疫组化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6.67%。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敏感性为90.38%,特异性为81.03%,阳性预测值为81.03%,阴性预测值为90.38%。结论在胃镜活检标本中,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对幽门螺杆菌感染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染色结果准确可靠,判断直观清晰,可用于综合诊断幽门螺杆菌胃炎。  相似文献   

12.
14C-尿素呼吸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4C-尿素呼吸试验(UBT)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对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Warthin-Starry(WS)染色作对照,用14C-尿素呼吸试验对经胃镜确诊的112例消化性溃疡和429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102例消化性溃疡和411例慢性患者在Hp治疗前后均进行Hp检测,评价该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假阴性、假阳性,以及治疗前后14C -UBT的检测值。结果 以WS染色快速尿素酶试验同时阳性为标准,112例消化性溃疡中,两者同时阳性102例,同时阴性4例,WS阳性UBT阴性5例,WS阴性UBT阳性1例;敏感性为96.2%,特异性83.3%,准确度95.5%.429例慢性胃炎中,两者同时阳性411例,同时阴性8例,WS阳性UBT阴性8例,WS阴性UBT阳性2例;敏感性98%,特异性80%,准确度97.6%。Hp根除治疗后14C的检查情况见表1。结论 14C-UBT是一种快速、简便、无痛苦、敏感性和特异性好、准确度高的Hp检测方法;又不需胃镜检查,有助于Hp治疗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4例病人分为3组,其中13C尿素呼气(13C-UBT)试验组57例(A组),14C尿素呼气试验组79例(B组),HE染色试验组98例(C组),3组均同时与胶体金法作对照。结果 A组胶体金法与13C试验法阳性符合率为87.89%,B组胶体金法与14C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1.12%,C组胶体金法与HE染色试验法阳性符合率为89.29%。结论胶体金法检测幽门螺杆菌操作简单,是一较理想的非侵入性诊断Hp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改良~(14)C-尿素呼吸试验。试验以5μCi~(14)C-尿素与50mg非标记尿素加入高浓度奶粉溶液中同服。呼气分别在0、7、15、30、45、60、90分钟直接收集于1mmol氢氧化海胺中。呼出的~(14)C量直接以dpm/mmolCO_2表示。实验显示,在试餐后7至90分钟内,确诊为幽门弯曲菌阴性18例其dpm值均在200以下,而阳性17例则均在200以上;两者比较,在试餐后测定之任何时相,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5)。~(14)C呼出高峰期在试餐后30分钟,因此可以第30分钟呼气的dpm值大于200作为判断~(14)-尿素呼吸试验之阳性标准。本文进而对46例呼吸试验结果与胃窦及胃体活检标本的培养及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出呼吸试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95.5%,阳性预测值为96.0%,阴性预测值为100%。 该试验具有简易、可行、准确的优点,适于作为胃幽门弯曲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之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分析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与组织学病理染色硼酸美蓝染色法(BAMB)对胃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12月因胃部不适,如厌食、嗳气、反酸、疼痛,出血等在我院门诊和住院并且在1个月之内没有服用任何抗生素药物及铋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400例,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并在胃镜检查时分别取胃窦、胃体、小弯组织进行活检,病理切片作硼酸美蓝染色二次检测,比较两种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的阳性结果为285例,阳性率71.3%,硼酸美蓝法检测的阳性结果为266例,阳性率为66.5%,χ2=2.105,P=0.147,因P>0.05尚不能认为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不等。结论 14C—尿素呼气试验和硼酸美蓝法都是可靠的检测HP的方法,对HP感染具较准确的诊断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4C-尿素呼气试验对幽门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54例有不同程度上腹不适、疼痛患者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幽门螺杆菌.结果:在4954例受检者中,测出幽门螺杆菌阳性3027例,阳性率61 1%,阴性1927例(38 9%).结论:14C-尿素呼气试验操作简单,患者无痛苦,可作为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卡式^14C-尿素呼气诊断仪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与胃镜下快速尿素酶试验和^14C-尿素呼气试验的结果相比较。结果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效果与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快速尿素酶试验。结论卡式^14C-尿素呼气试验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同时分析幽门螺旋杆菌与冠心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冠心病人88例为研究组,同期入院的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56例为对照组。两组分别行14C尿素呼气试验、胆固醇、甘油三酯检查,比较两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及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结果。结果:冠心病人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率比非冠心病人组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比阴性患者胆固醇、甘油三酯更明显异常。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可影响脂质代谢异常。推断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诊断消化科住院病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81例本院内科因消化道症状就诊的住院患者行胃镜检查时同时取标本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病理组织学检测,胃镜检查结束后立即做13C-UBT检测。以内镜检查结果作为诊断HP感染的金标准,计算13C-尿素呼气试验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13C-尿素呼气试验的诊断准确率为93.8%,敏感性91.9%,特异性95.5%,阳性预测值94.4%,阴性预测值93.3%。结论 13C-UBT诊断消化科住院病人HP感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测定消化科住院病人Hp感染的一种可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0例符合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试验前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结果分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1个月停止免疫抑制治疗.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用文献方法.治疗后第四周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血小板计数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两周检测1次,并在治疗结束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17例HP感染组患者,4周后15例阴性,HP根除率88,2%.14例进行根除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6例恢复正常.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联性,主要是通过免疫反应参与发病,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