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多,有效地改善了肿瘤患者的预后。临床前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但是,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新近研究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CTLA-4抗体、PD-1/PD-L1抗体)之间关系的报告结果进行了探讨。许多研究显示了有趣的结果,但各研究中发现的与抗肿瘤疗效相关的微生物种群不尽相同。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差异是否源于研究设计、试验方法或试验人群基线特征的不同。根据目前的研究进展,临床研究者对肠道菌群在调节免疫反应上的重要作用十分关注。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肠道菌群之间、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生物化学机制显得异常迫切,了解清楚该机制后,临床医师就可以通过准确调控肠道菌群来达到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肠道菌群能够通过局部或全身炎性反应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目前,肠道菌群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影响实体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反应,但造成个体间免疫反应差异的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在其中可能发挥潜在的调节作用。例如嗜黏蛋白-艾克曼菌、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等都具有调节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功能,并促进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进而提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效果。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对肿瘤细胞及免疫细胞的影响和目前肠道菌群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研究现状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虽然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的免疫治疗为部分恶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免疫治疗的低应答率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被认为是免疫治疗疗效的重要预测性生物标志物之一,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中医药是我国补充医学的代表,口服中药对肠道菌群具有调节作用,其对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改善和免疫治疗疗效的提高也被肿瘤学界高度关注。本文将基于肠道菌群总结并探讨中医药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而提高免疫治疗疗效的研究现状,以期为中医药与免疫治疗协同增效提供理论依据,为进一步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寄生于肠道内微生物的总称。肠道菌群受到宿主饮食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同时,肠道菌群也可以参与调控宿主免疫状态。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证实了肠道菌群与抗肿瘤免疫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且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提升免疫治疗疗效,但是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对肠道菌群与肿瘤免疫治疗现有的研究进展及不足进行了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与肿瘤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机体暴露于大量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中,构成机体的生态环境,肠道微生物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肠道菌群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肿瘤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多种恶性肿瘤中的治疗取得重要突破,肠道微生物组对肿瘤免疫治疗,尤其是免疫检测点抑制剂的疗效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对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及影响展开综述,为免疫检测点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人类肠道菌群种类超过1000种,是人体内最庞大的微生物群,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肠道菌群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已有多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宿主免疫构建和影响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答和IC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关。随着人类微生物组计划的开展和测序分析技术的进步,肠道菌群的相关研究逐步深入,基因功能注释和代谢组学分析的成熟和推广丰富了肠道菌群与宿主免疫及免疫治疗间的探索维度,干预和塑造肠道菌群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微生物制品的食源性添加、粪菌移植等研究尚未获得足够证据,肠道菌群的免疫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影响肿瘤对ICI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郭晔 《中国癌症杂志》2017,27(6):459-462
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头颈部肿瘤的常见类型,其治疗水平有待提高。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免疫缺陷的肿瘤,HNSCC主要机制包括免疫耐受的导入、局部的免疫逃逸和T细胞信号的破坏。免疫检查点是T细胞功能的重要决定因素,目前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的抑制剂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人源化的抗PD-1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均显示出针对复发或转移性HNSCC具有一定的解救治疗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8.
耿仕涛  卢昆  张尊月 《肿瘤学杂志》2020,26(11):946-952
摘 要: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生长所处的环境,作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场所,对肿瘤的演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肿瘤微环境能调控肿瘤的生长,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介导肿瘤的免疫逃避,对肿瘤的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研究肿瘤微环境的调节机制对肿瘤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肠道菌群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肠道菌群能够调节肿瘤微环境,促进肿瘤发展。全文综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和介导肿瘤免疫逃避的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简述肠道菌群通过对肿瘤炎性微环境和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来影响肿瘤的发展,从而为肿瘤的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开发基于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中的地位得到广泛认可,是当前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肠道菌群可通过促进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塑造肿瘤免疫环境,并且可能关联其他免疫生物标志物如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新生抗原、微卫星不稳定,影响ICI治疗最终疗效。因此,通过对肠道菌群准确有效的干预,提高免疫治疗的疗效成为肠道菌群临床转化研究的重点。目前以肠道菌群为治疗靶点,借助抗生素、粪便移植、口服益生菌等手段来提高ICI疗效,减少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治疗方式值得深入研究,但临床仍面临较多问题。为此,本文就肠道菌群与ICI治疗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疗法,在部分上皮性肿瘤和血液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大突破,但不良反应常见甚至比较严重,在部分实体肿瘤中的应答率也不够理想。随着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肿瘤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等方式影响肿瘤免疫,部分细菌通过激活免疫起到协助对抗肿瘤的作用,而有些细菌则介导免疫抑制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有关,对治疗敏感或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有一定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也可能被开发为“免疫增效剂”(如Akk菌和双歧杆菌)来辅助免疫治疗。部分临床和临床前研究已证明包括菌群移植在内的微生物干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或减轻不良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免疫治疗的工程细菌的设计开发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基于肠道菌群和免疫治疗的关系,正确挖掘微生物信息、开发合理可行的微生物干预手段,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肿瘤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