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秀华 《中外医疗》2013,(25):76-76,7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行非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以往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功能分级0~1级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55%)明显低于对照组(10%),研究组呼吸机辅助时间(7.96±2.23)h、ICU治疗时间(38.51±4.53)h以及住院时间(13.14±2.32)h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04例接受冠脉搭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非体外循组和体外循环组,每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非体外循环组患者的手术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带管时间以及血管活性药支持时间均少于体外循环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优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体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诊治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均75例。研究组采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法施行冠脉搭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调我院实施冠脉搭桥手术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观察组33例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对比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搭桥支数、术后苏醒时间、住院费用、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后神经系统症状、术后肾功能不全、低心排、围术期死亡)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应用非体外循环法冠脉搭桥术,可减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51例冠心病患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21)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30)。将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少于体外循环组,并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平均随访9.6个月,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的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观察组患者采取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指标。结果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经过对比,观察组穿刺至置管时间和卧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X线曝光时间和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出现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患者时,选择并发症出现率更低,术中出血更少,卧床时间更短的桡动脉入路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7.
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临床对比研究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兰 《四川医学》2010,31(9):1393-1395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方法研究组57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对照组15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总天数、住院总费用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辅助呼吸时间、术后引流量、ICU监护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无1例发生心绞痛,3例术后38h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对照组7例术后24h出现心律紊乱,频发室早。其余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随防6~36个月,研究组心绞痛消失,疗效满意;对照组术后2例13个月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3例心律紊乱,频发室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安全、有效。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比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术中心脏创伤小,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减少护理工作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右侧腋下小切口和胸骨正中切口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5年3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通过随机表法分为50例实验组与50例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口手术,对比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比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辅助通气时间、术后监护时间、住院时间、术中输血量更低(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临床治疗中,可通过右侧腋下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使术中出血量减少,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助于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脉旁路移植术,试验组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术后ICU治疗时间(h:71.93±18.43 vs 84.34±17.13)、术后机械通气时间(h:14.56±7.64 vs 14.56±7.64)明显较短(P0.05),术后心房纤颤持续时间10 min所占比例(%:26.47 vs50.00)显著较低(P0.05),而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及LVEF、LVEDD水平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改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确切,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车建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8-118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冠心病患者5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4h内拔除气管插管;在ICU监护的时间为72-98h;出院时间为12-18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患者免疫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等发生概率,有效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并且减少呼吸神经系统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中医养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5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法分为178例对照组与178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接受中医养心汤治疗。结果经过对比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同时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临床治疗中,通过中医养心汤可以取得更为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具备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44例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衰竭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顺序编号后按奇偶数分成两组,观察组72例患者接受桡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72例患者接受股动脉介入治疗,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接受相同的临床护理,一段时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穿刺置管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置管时间、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临床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06%,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左心衰竭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术后能够较快恢复,临床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就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简称非体外下冠脉搭桥术,OPCABG)的临床经验和疗效予以总结分析.方法 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OPCABG的3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1例患者中途改体外循环下进行,另29例患者的手术治疗均在全麻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进行搭桥1~5支(平均3.2),手术时间在2~6 h左右(平均3.3±1.2)h.通过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在接受OPCABG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的发生症状改善明显.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采取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有助于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减少一些呼吸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中对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患者采用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治疗方法所具有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瓣膜病78例,将17年4月前入院的39名患者设为对照组,17年4月以后入院的39名患者设为实验组。实验组患者接受心脏瓣膜手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同期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上述两类手术的非同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术后恢复指标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心脏瓣膜手术与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的同期实施对于冠心病合并瓣膜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且治疗预后较高,可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治疗需求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志青  翟会芳  韩晨 《中国民康医学》2022,(13):135-137+15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该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观察组采取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水平[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2、24 h血清心肌损伤指标[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远端吻合口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5%,低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血清cTnI、CK-MB水平均高于术前,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治疗冠心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82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路选择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左胸切口组(41例)与正中切口组(41例),左胸切口组采用经左胸微创小切口实施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治疗,正中切口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左乳内动脉前降支搭桥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ICU病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并分别于术后1个月、术后1年对比两组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左胸切口组的手术时间、ICU病房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正中切口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左胸切口组的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LVEDD、LVEF均明显优于正中切口组(P<0.05)。左胸切口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正中切口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左胸切口组明显低于正中切口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中切口入路比较,左胸小切口非体外循环搭桥术的各项手术指标更理想,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应用于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患者均为 2支以上冠状动脉病变 ,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 ;搭桥数目 2~ 5(3.4± 0 .95 )根。使用一侧乳内动脉 36例 ,桡动脉 2 7例 ,双侧乳内动脉 8例 ,胃网膜右动脉 2例。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 4~ 9h (6 .5± 2 .5 )h ,ICU监护时间 5~ 16h (9.5± 3.5 )h。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脑卒中。随访 3个月~ 2年 ,平均随访 11个月 ,均无胸痛发作 ,复查ECG无ST -T段改变发生。结论 非体外循环全动脉化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 6 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 ,术后临床效果好 ,并将提高移植血管的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早期和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0年7月~2004年12月,128例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56)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72).将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早期及5年以上远期随访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少于体外循环组,两组搭桥数、住院天数均差异无显著性.两组平均随访6.2年.随访率81%.非体外循环组术后心绞痛再发生率、血管桥通畅率和远期死亡率与体外循环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大部分患者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术后早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有或无体外循环行非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临床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就术中和术后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而言,与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具有更大的挑战性。无体外循环的冠状动脉搭桥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可能通过去除心肺旁路并因此减少与之相关的全身炎症反应,而使高危患者获益。本试验旨在比较进行非择期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相匹配的一组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的术后早期临床结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间,2273例患者接受了非择期(紧急或急诊的)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并与同时期接受有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3487例患者进行比较。校正术前危险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间手术死亡率、术后卒中、住院时间、术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放置、术后肾衰竭和出血相关再次探查的情况。通过倾向评分将接受无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和接受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相匹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探讨其对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54例在我科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支血管病变115例,三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139例。结果入组患者均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平均术中搭桥2.94根,术中转为体外循环辅助支持4例,围手术期需IABP辅助20例,术中无死亡病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2例,死亡6例。全组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4.76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心绞痛症状。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有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