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丽萍 《当代医学》2011,17(8):50-51
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收治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临床诊断,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片,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62例患儿均经临床观察及相关检查排除了溃疡、胃炎、肿瘤等器质性病变,49例单切面超声显像观察胃排空时间,32例胃半排空时间延长,占65.31%。临床分型:按突出的症状进行分型,运动障碍样型34例,溃疡样型15例,返流样型8例,非特异型5例。(2)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FD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B超、X线等检查排除溃疡、肝、胆、胰及肠道器质性疾病,排除现症感染,做出临床诊断。另外,多潘立酮片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进行探讨。方法研究群体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且均符合此次研究的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常规治疗同时采用中成药治疗,并设为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小儿功能消化不良患儿则实施常规治疗,为参照组。就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对两组患儿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的症状消失时间更短,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电子胃镜、幽门螺杆菌试验、影像学检查等方法综合诊断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可有效排除其余病变,便于医师开展治疗。采用中成药+常规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现状。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门诊就诊的1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复方胃蛋白酶散、多潘立酮混悬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55%明显高于对照组90.55%,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断并不难,但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临床治疗中联合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诊治效果分析。方法:将我院92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儿童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药物多潘立酮治疗方案,观察组57例采用常规诊治加健胃消食口服液治疗方案,治疗两周后观察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观察组总有效率92.98%;观察组与对照组较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较为明显,两组相比较具有临床效果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健胃消食口服液配合常规诊治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分析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找到临床效果最佳的治疗方式。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样为方法将两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患者4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辅导护理治疗,两组患者的病症表现、病程经历、性别比与平均年龄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87.82%,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显效率80.54%,实验组患者的呕吐、胃痛、胃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仅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相对有限,有些慢性疾病患者的疾病治愈率相对较差,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之上增加心理疏导治疗可以有效消减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更加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疾病治愈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消化不良(dyspepsia)可有两部分构成,即器质性消化不良(organic dyspepsia)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 dyspepsia,FD)。消化不良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症状群,它比消化性溃疡还要多2~8倍,在消化疾病专科门诊中约占全部病人20%~40%。众所周知消化系统疾病、全身疾病乃至某些药物等原因引起的消化不良,称为器质性消化不良;而相当一部分患者虽经过“全面检查”,也未能发现足以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称为FD。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naldyhpepsin,FD)的发病机理、诊断分型和治疗作一概述。1发病机理1.1胃肠运动和胃排空功能的改变胃肠运动和胃排空功能的改变是FD的主要发病机理。早在1980年国外有学者报告FD患者存在着胃电活动异常(胃动过速),胃窦部运动异常伴固体食物胃排空延迟。如王振华等采用核素胃排空试验,连续动态观察70例FD患者排空情况,结果证实42.9%有胃排空延迟,并且发现各时间段有快慢不均的异常情况[1]。朱瑞平用单切面实时超声显像法检测FD患者17例,发现较正常对照组15例胃液体排空时间延长,胃窦收缩频率、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将健胃消食口服液应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儿内科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多潘立酮、健胃消食口服液进行治疗,观察患儿康复效果.结果: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健胃消食口服液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进行,可有效加快患儿症状改善速度,疗效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1年5月~2006年6月诊断为FD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0例中有75例Hp检测者,阳性20例,阳性率2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FD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别,制酸药及促动力药联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1.
因为FD的患病率甚高,临床上不可能对每一位有消化不良的患者都进行详尽检查,为此,大多数学者认为应以经验治疗与辅助检查相结合,既不漏诊,又不至于花费较多.对此可参考国内外学者制定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针对性治疗。方法:对我院消化科2001年5月~2006年6月诊断为FD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80例中有75例Hp检测者,阳性20例,阳性率26.67%。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FD的Hp感染率与正常人群无差别,制酸药及促动力药联用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应用莫沙必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该院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应用不同的药物治疗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胃排空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7.14%),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率(75.57±19.58)明显高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率(59.38±18.66),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4.29%)与对照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治疗效果较显著,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胃排空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再临床上广泛的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病因尚未明了的一组临床症状群.凡患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部不适、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早饱、厌食、恶心、呕吐、烧灼感、胸骨后疼痛、反胃等消化功能障碍症状,并持续4周以上,经胃镜、钡餐造影、肝胆胰 B超和各项化验检查均无特殊异常,方能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症候群,占消化疾病患者的20%~40%.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一组具有上腹部疼痛、烧灼感、早饱感和餐后上腹饱胀,伴食欲减退、嗳气、恶心或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临床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  相似文献   

17.
邹柳燕 《当代医学》2014,(13):143-144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广东省龙川县妇幼保健院患儿80例,随机分为2组(n=40),对照组使用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红霉素,15 mg/(kg&#183;d),3次/d,连续治疗7 d为1疗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及腹痛腹胀改善时间分别为(2.9±0.5)d,(3.1±0.5)d,(3.5±0.6)d,均显著快于对照组的(4.5±0.8)d,(4.3±0.7)d,(4.9±0.6)d(P〈0.05),观察组的痊愈率为4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特殊、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能更快的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症候群,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和早饱,可伴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症状。各级医院、各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均有机会碰到表现为消化不良的患者。消化不良症状既可由器质性病变引起,如常见的消化性溃疡、胃癌、胆石症、慢性肝病等,也可由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药物如非甾类抗炎药等引起。如果经过检查找不到可以解释患者症状的器质性病变或原因,即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on,FD)广泛存在,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曾有过消化不良的症状,只是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对正常生活影响的程度不同。西方国家资料统计FD约占消化系统疾病的20%-40%^[1]。近年来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很快,已对FD判断标准形成了共识。凡具有反复或持续的上腹痛或不适,包括早饱、腹胀、呃气、反酸、烧心、恶心、及呕吐等症状,而无确切的器质性疾病可解释者,即可称为F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