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7月-2012年1月确诊为下颈椎骨折脱位的3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皆行颈椎CT扫描,充分评估下颈椎骨折脱位及脊髓压迫程度。术中采用后路减压复位术联合前路内固定术治疗,术后辅以康复治疗效。结果:术后随访7~21个月,39例患者脱位完全复位,损伤节段稳定,均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神经、血管、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3.17%,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患者,前路内固定术联合后路减压复位术具有有效、安全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后纵韧带骨化(OPLL)是一种罕见的病理过程,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与OPLL的发展有关,自然发展后可能导致脊髓压迫,患者多因早期神经症状就诊。临床中以查体结合影像学检查做出诊断,通常X线侧位可以观察到骨化的后纵韧带,通过颈椎磁共振成像可以判断骨化的韧带对脊髓和神经的压迫程度,通过CT可以进行分型,临床中根据不同的分型及患者的症状体征制订不同的外科治疗策略。无症状患者无需例行预防性手术,但严重颈椎管狭窄并伴有或怀疑有脊髓信号改变的患者应密切监测。有脊髓症状或神经根性症状以及脊髓压迫证据的患者应考虑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3.
位于上颈椎管内的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及脆弱的部分。由于其包含神经、血管结构,上颈椎骨性结构的完整性对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由于上颈椎特殊的解剖位置及较大的活动范围,其易遭受不同方向的暴力。上颈椎损伤主要是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由于受到暴力导致骨折、韧带撕裂、脱位等。该文将介绍上颈椎各种常见的损伤类型、治疗原则、手术方式以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处理各型上颈椎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颈椎病多因颈椎间盘退行变性后,椎体间松动,椎体缘产生骨赘或椎间盘破裂脱出等压迫神经根、脊髓或椎动脉而引起一系列症状.部分颈椎病患者,由于脊髓前后严重受压和颈椎管的储备间隙消失,出现了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在轻微颈椎外伤后可造成严重的脊髓压迫症状,我们称之为"高危颈椎病",常需要手术治疗[1].2003年我科开展了颈椎前路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该病,随访4年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椎侧块钢板内固定治疗下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An技术,对21例下颈椎不稳(其中外伤性颈椎折服位16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4例,黄韧带压迫1例)患者用颈椎侧块钢进行治疗。结果 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21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14个月,无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脊髓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18例获骨性愈合。结论 颈椎测块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需后路减压的下颈椎不稳定患者,该技术固定牢靠,适应证广,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1例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4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牢固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于严重下颈椎损伤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自发性胸腰段脊髓硬膜外血肿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征,研究其诊断方法与治疗手段和临床效果。方法椎板减压及血肿清除术,术后早期大剂量甲强龙和神经营养药物,抗生素的应用、高压氧等治疗。结果多数病例效果满意。结论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取决于距脊髓减压手术的时间、术前血肿对脊髓的压迫程度以及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另外不排除保守治疗及其效果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后路一期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总结采用颈椎前路自锁钢板和后路侧块钢板联合手术复位内固定技术,治疗11例严重下颈椎损伤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5~24个月,全部植骨均获得牢固融合,颈椎间隙高度及生理曲度恢复满意,脊髓功能按Frakel分级平均有一级以上的改善.结论:对于严重下颈椎损伤实施前后路一期手术是达到充分减压,即刻稳定、为脊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及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脊椎病变的简称。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及颈椎损伤引起的脊椎内外平衡失调 ,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笔者于 1 999年3月至 2 0 0 3年 5月采用斜刺加电针治疗颈椎病所致肩胛内上方板硬、结节和条索状反应物 ,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策略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近4年来17例曾诊断为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7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受伤机制、致伤力分级、辅助检查和临床症状选择治疗方式,其中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3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结果保守治疗的4例患者中,有共2例治疗效果良好,骨折愈合差的有1例、关节突脱位复位后颈椎稳定性差的有1例,但均未出现脊髓受损伤的情况。手术治疗的13例患者中,术后当日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治疗效果良好的有7例,出现暂时性吞咽困难的有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的有2例,供骨区疼痛的有3例。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颈椎的稳定性重建效果均达到良好。所有病例患者无脊髓神经受损或加重,无食管瘘及颈部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根据无脊髓损伤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致伤力能量、受伤机制、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的不同,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无脊髓损伤的稳定性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应行坚持牵引、制动、复位、固定的原则进行治疗;手术治疗中前路手术除了可以达到减压及恢复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外,更重要的是可重建颈椎即刻的稳定性,对防止继发性脊髓损伤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河义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99-600
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创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变,均可造成脊髓受压迫,出现躯体感觉运动障碍,严重者造成高位截瘫,高位脊髓损伤可因压迫生命中枢而致呼吸心搏停止。颈椎手术又可造成脊髓和脊神经的继发性损伤,亦有可能损伤颈动脉、椎动脉而造成大失血,术中由于牵拉压迫颈动脉窦和迷走神经,可出现血压、心率的明显波动。总之,颈椎手术和麻醉风险较高,所以对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监护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期实施的76例颈椎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脊髓损伤及其血管性疾病、脊髓血管造影、脊柱脊髓CT、MRI影像,以及由于压迫、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脊髓节段性营养血管供血障碍,可不同程度的引起相应节段的脊神经根、脊髓发生病理、生理改变,产生神经功能障碍.另外,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为脊柱手术中减少血管损伤和并发症提供形态学资料,提高手术质量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脊髓节段性血管的分支及分布情况.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脊髓节段性血管的解剖特点,各种损伤所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其在脊神经节、脊神经前后根和脊髓表面的分布及位置关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董辉  陈绍洋  熊利泽  徐新智  熊东方 《医学争鸣》2002,23(15):1438-1438
0 引言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外伤、颈椎结核及肿瘤等各种颈椎病变,均可因脊髓受压迫出现肢体感觉减退、运动障碍,严重者造成高位截瘫;因病变部位出血、水肿压迫延髓生命中枢,可造成心跳、呼吸骤停;手术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度头后仰可致颈髓压迫、损伤更严重;术中压迫、牵拉或损伤脊髓及神经根,会引起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因此,对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及监护,有其特殊性. 我们总结报告我院近期实施的36例这类手术麻醉和管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张慧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324-324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主要是由于颈椎长期的劳损或颈椎间盘、韧带退行性改变等原因,刺激或压迫颈椎周围神经、血管或脊髓组织、导致颈背部疼痛、乏力、四肢麻木、头晕、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手术治疗颈椎病是恢复颈椎功能的重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以解除对神经和颈椎动脉的压迫。手术的成功与否与术后正确的护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现将患者的术后护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正中入路使用椎弓根钉系统联合前入路使用钢板内固定系统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方法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16例,其中C4/5 7例、C5/6 6例、C6/7 3例,均为IV度(或V度)滑脱,手术采用椎弓根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平均随访27个月(6-48个月),术后脊髓损伤无加重,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无血管、神经并发损伤。结论椎弓根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良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颈椎嵌顿性骨折脱位后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给予颈椎复位,恢复颈椎正常的曲度及稳定性,解除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前提条件.但颈椎嵌顿性骨折脱位手术时,无论先前路还是先后路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来自前后方对脊髓的压迫和矫正骨折脱位的复位以及复位时对脊髓二次损伤问题,影响了手术效果和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我们自2003年1月~2005年9月采用前后联合手术入路,首先后路单开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嵌顿9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颈椎脊髓损伤并发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早期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呼吸模式、血气分析指标,判断患者脊髓损伤平面,以ASIA评分评价瘫痪程度,根据患者颈椎损伤情况及呼吸功能状况行颈部牵引制动、气管切开及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翻身拍背及支气管镜吸痰、抗感染、颈椎前后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等治疗措施。结果出现呼吸功能障碍97例,其中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34例,单纯气管切开48例,15例未气管切开、仅行吸氧及支气管镜吸痰治疗。2例死亡,其中1例肺部严重感染,1例颅脑外伤合并纵隔血肿等多发伤。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全部脱机封管成功。结论急性颈椎脊髓损伤患者应早期进行呼吸功能评估,采用气管切开等进行有效的呼吸道管理,调整患者营养状态并加强抗感染,必要时行颈椎手术等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方法的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月采取同期前后联合入路、单纯前路和单纯后路手术治疗了57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其中40例行同期前后路手术,9例单纯前路手术,8例单纯后路手术;随访时间6个月~7年.结果 57例患者中,8例已死亡,为截瘫并发症引起,实际随访到37例,脱位及椎间隙高度及颈椎生理前凸均完全恢复,复位节段的椎体间已骨性融合.随访到的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恢复.根据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类型、椎体间滑移程度、关节突关节绞索、脊髓压迫的方向及损伤程度决定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以恢复脊柱的正常序列,解除脊髓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早期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89-192
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退变引起脊髓长期受压变性,继而导致脊髓功能障碍的疾病,是最严重的一类颈椎病。一旦确诊CSM建议尽早拟定治疗方案,可分为非手术的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干预具有一定的疗效,应是早期干预最为经典、传统、首选的方案。若经规范保守治疗无效或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表现加重需尽早行手术治疗避免脊髓损害加重甚至不可逆损伤。手术治疗目的在于解除脊髓压迫、扩大椎管、恢复脊髓功能以及重建颈椎稳定性。目前临床CSM手术治疗入路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3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治疗方案选择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发生率为颈椎骨折的10%~14%.由于齿状突具有特殊的解剖形态结构,损伤后可导致高位颈脊髓急性或慢性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骨折愈合率较低.国内近几年来开展了齿状突螺钉内固定术,虽然保留了寰、枢椎的功能,提高了骨折愈合率,但系切开手术,创伤大,组织剥离多,也易损伤颈部重要的血管神经[1].我院手术室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配合脊柱骨病科应用经皮颈前路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22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