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发性流产属中医“屡孕屡堕”或“数堕胎”的范畴。本病治疗当从“治未病”的思想来防治,即采用:未孕先查、先防、先治;孕后则早期干预;孕后防流、保胎,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将中医特色理论“治未病”思想运用到临床胎停育的防治中,通过孕前、孕后未病先防;胎停育后既病防变,预防性的治疗胎停育防止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及临床特点等分析,以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为基础,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医治未病思想的理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治未病"是中国古代医家针对疾病提出的预防学术思想,是对中医预防医学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未病先防、欲病先治和既病防变三个方面。"治未病"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及指导中医临床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多种因素导致人群  相似文献   

5.
"治未病"思想体现了中医诊疗中的一大特色,本文从"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出发,并结合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病特点,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和慎防药毒四个方面探讨中医"治未病"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王秀云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临证经验丰富,尤其擅长诊治复发性流产。王教授认为肾为生殖之本,复发性流产的病机主要责之于肾,补肾益气、固护胎元贯穿治疗始终;气血为养胎之源,益气养血、濡养冲任之本,胎元可安;瘀血为堕胎之患,补肾活血,方可安胎。在复发性流产的治疗中,王教授做到师古不泥,灵活运用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诊治方法,审证求因,辨证论治。时时强调复发性流产要"预培其损",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到复发性流产的防治中,孕前调理,孕后积极安胎,对防止流产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目前已形成一套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变防渐、瘥后防复等方面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目前仍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程长,治愈率低、治疗费用多且易复发,中医方面防治UC手段多、不良反应小、病人耐受高,将"治未病"理念与UC的治疗结合起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UC的未病先防可通过远离诱因、调畅情志、控制饮食及起居有常与耳穴养护等方式扶助正气、防其发生;UC的既病防变可通过辨证论治、中药内服,采取个体化精准治疗,辅以针刺艾灸等手段达到既变防渐;UC的瘥后防复可通过维持治疗、调护脾肾、定期复查、膏方调养等中医特色方法来扶正固本,达到防止复发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李允辉 《西部医学》2015,46(6):65,67
<正>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就儿科而言,治未病思想中的"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应用更为广泛,现就以上三方面在小儿临床与保健工作中应用体会进行阐述。1中医"治未病"理论治未病思想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中指出"肾热病者,颐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者刺之,名曰治未病"。这些中医思想均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它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肛窦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将其预防医学思想与肛窦炎的防治结合起来具有显著的意义。在防治肛窦炎方面提出"未病先防"应普及肛窦炎的健康教育、采取合理的饮食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既病防变"强调应及时诊治,以防它变。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思想贯穿于现代预防医学三级预防的三个环节,从"治未病"入手来阐述HIV/AIDS的三级预防,在"未病先防"、"已病防传"、"既病防变"三个方面对HIV/AIDS的防治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通过阐述"治未病"的含义和"治未病"思想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提出摸清基线资料,建立预警机制以"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实施早期干预机制以"既病防变";持续随访,发展长效机制以"瘥后防复"。并进一步分析了"治未病"思想对教师的要求,包括树立"治未病"观念,指导心理工作;提高个人素养,灵活运用"治未病"思想;扩展"治未病"思想,正人先正己。"治未病"思想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在产后康复中的治未病思想,其中又从5个方面对未病先防进行了阐释;并指出既病防变应掌握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争取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其传变。  相似文献   

14.
刘翠娥  徐莲芝 《中医学报》2011,26(3):257-25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卫爱武 《中医学报》2011,(8):939-940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的中西医结合孕前的防治思路.方法:确立“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之原则.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孕前防治、帮助受孕、保胎治疗3个阶段.结果:达到内养正气,祛除病因,保胎成功之目的.结论:该病多因脾肾两虚,正气不固,邪气乘虚而入,伤及冲任,从而使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及免疫等功能失调致病.  相似文献   

16.
用"治未病"的预防思想阻断糖尿病的蔓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中医历来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要想降低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必须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未病先防就是要全民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密切监控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既病防变就是要促进糖耐量低减人群向正常糖耐量转化,阻断糖尿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17.
慢性疲劳综合征正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其病因主要为起居饮食不节、劳逸损伤、情志不舒、素体虚弱等,病机以脾虚为主,兼有肝郁、肾亏。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三方面内容,特别适合指导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同阶段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滋病防治中"治未病"理论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治未病"理论的渊源,探讨其在艾滋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及应用前景.结果与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涵盖了健康和疾病的每个阶段,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治未病"理论在艾滋病防治中,具有更为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痛风是一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痛风病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开展社区医学干预,降低痛风病的发病.方法 采用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即是采用预防和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结果 通过社区医学干预和相应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本病健康知晓率,预防社区发病的重要途径.结论 开展社区医学干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对于降低痛风病在社区的发病率、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探讨中风先兆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角度,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探讨古今医家对中风先兆防治的研究.以期在今后的研究中,医学界能不断继承、发掘、完善中医预防医学理论,并将其充分运用到中风先兆的防治中,以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