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率的相关因素,以便指导急诊抢救。方法收集2006年5月至2010年10月间12例复苏成功患者,分析其影响CPR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CPR的成功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心源性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选择CAB复苏程序,呼吸衰竭导致的呼吸心跳骤停及时建立气道易于CPR成功。结论早期CPR、持续有效的胸外心脏按压、早期电除颤是CPR成功的关键。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CPR程序,加强围心搏骤停期的监测,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影响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对本院急诊和院内救治的75例非创伤性心跳骤停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5例中院内心跳骤停患者44例,经复苏存活29例(65.9%);31例院前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仅7例(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跳骤停5min内实施心肺复苏49例,存活29例(59.2%);5min后实施心肺复苏26例,存活7例(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跳骤停复苏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尽早进行CPR,在救治过程中时间乃是制约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急诊151例心肺复苏成功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诊病人病情变化快,可预见性小,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应尽快正确地进行复苏,否则会增加病死率[1]。我科近6年来统计出共有160例出现心脏骤停的病人,均采用CPR复苏方法救治。其中心脏复苏成功共151例,按新的提高的复苏标准,肺、脑等重要器官的复苏成功例数分别为101例及31例,总体成功率达94%,现对其成功因素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51病例为1995年1月~2000年12月急诊收治的病人,其中男97例,女54例,年龄波动于19-84岁之间,平均51.5岁。时间由即刻~4… 相似文献
5.
6.
《吉林医学》2016,(7)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59例CPR患者,分为CPR成功组和CPR失败组,统计CPR的成功率和CPR影响因素在两组中的构成比,采用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数据。结果:CPR成功率为19.45%(31例),"开始CPR时间<5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和"心室停搏"的B值分别为-1.898、-2.854、-4.645和4.907,Wald值分别为6.128、10.902、10.466和19.956,OR值分别为6.675(95%CI:1.485~30.008)、17.358(95%CI:3.190~94.465)、104.063(95%CI:6.240~1735.552)和0.007(95%CI:0.001~0.064),P值均<0.05。结论:"开始CPR时间<5 min"、"电除颤开始时间<5 min"、"气管插管"是CPR成功的独立保护因素,而"心室停搏"则是CPR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院内或是院外发生呼吸心跳骤停的老年患者186例,对其实施院内或是院前心肺复苏,并对其进行分析,查看影响老年人心肺复苏的因素。结果老年人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用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时间越短成功率越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8min内进行电除颤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较8min后再进行电除颤的患者的成功率高,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呼吸心跳骤停的病因不同,其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也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不同,其复苏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主要与患者CPR开始时间、电击除颤时机和呼吸心跳骤停发生的地点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特点及其预后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儿科急诊心脏骤停患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心肺复苏的特点及其预后。结果意外伤害诱发心脏骤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项目,0~1周岁发病率为70.00%(35/50)明显高于其他项目,院内发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院外,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伤害是诱发小儿心脏骤停的最主要因素,0~1周岁为本病的高发年龄段,需要提高家属对小儿的监护意识。且开始给予心肺复苏抢救治疗的时间与患儿的抢救成功率之间存在关联性,院外发病患儿提高转运效率,院内发病患儿尽早干预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诊小儿心肺复苏(CPR)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CPR成功率及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0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治疗的患儿102例,对CPR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导致小儿急诊CPR的最常见原因是意外伤害(35.3%);院前救护车转运患儿37例(36.3%).呼吸停止者44例(43.1%),26例(59.1%);心跳停止者58例(56.9%),出院时存活8 例(13.8%).呼吸停止者与心跳停止者之间总存活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外伤害是小儿急诊CPR最常见原因;普及儿科急救常识,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儿科生存链的每一环节,可显著提高小儿急诊CRP的抢救成功率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或呼吸停止的病因、临床特点及心肺复苏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小儿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率与改善预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急诊行CPR患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及预后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呼吸停止者38例(42.2%),出院时存活23例(60.5%);心... 相似文献
13.
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影响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3.01-2008.01我院急诊科及院前呼吸、心搏骤停需紧急实施CPR的患者226例,根据有无围心搏骤停期的表现及病因分为选择顺序组及常规组,对两组复苏成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顺序组复苏成功56例(47.5%),高于常规组24例(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围心搏骤停期患者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心肺骤停的早期信号,做到早期CPR,并根据围心搏骤停期的表现及病因选择适当的ABCD顺序,这将有助于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赵丽华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1,33(3):49-51
目的:探讨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10年9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8例患儿在我科急诊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先停的18例(47.37%),复苏成功15例(83.33%),出院时存活12例(6... 相似文献
15.
16.
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罗宝权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1):60-61
对 6 3例心肺复苏失败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认为复苏失败的因素很多 ,但最关键的因素是病因、复苏开始时间、是否除颤及肾上腺素使用量。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是要求第一目击者掌握以心肺复苏、创伤救护为主的知识和技能 ,尽到第一目击者的责任和义务 ,及时进行除颤及使用大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17.
急诊心肺复苏成功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肺复苏(CPR)是所有急救技术中最基本救命技术,作者从事多年临床急诊工作,成功抢救2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结合2例典型病例,谈一谈急诊心肺复苏中的体会,与同仁共享.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45岁,因胸痛就诊.在门诊就诊途中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倒地,就诊医生马上就地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并与门诊医护人员一起马上将患者送到急诊室进一步抢救.立即建立静脉双通道,安置心电监护显示心室颤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3名医护人员轮流交换进行;静脉推注抢救药品.抢救约8min后患者心跳、呼吸恢复,意识逐渐清晰,心电监护显示为心肌梗死.住院治疗治愈出院,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影响基层医院急诊心肺复苏(CPR)成功的相关因素,以便进一步指导临床抢救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急诊科及院前发生呼吸、心搏骤停需紧急实施CPR的患者102例,根据复苏后表现分为抢救成功组及不成功组,对两组复苏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肺复苏开始时间在5min以内者成功率达79.2%,5~10min为20.7%,大于10min者仅为8.3%;成功及失败组间的复苏具体措施(心脏停搏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的时间、呼吸停止至气管插管成功所用的时间、发现心室颤动至电除颤所用时间)的时间均数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且不同基础病因患者复苏成功率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时间、抢救技术、基础病因仍是影响心肺复苏的重要方面,基层医院应尽量缩短出诊反应时间,以尽早启动复苏程序。作为专业急救人员,应大力加强理论学习和技术操练,做到单病种程序化,从而在最短的时间里对患者实施最有效的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