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5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有26例。观察组患者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患者均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心电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等情况的发生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缺血性st-t改变、电轴左偏等的发生率都比对照组患者要明显增高(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在临床上要引起医生的重视,重视诊断与治疗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陈鹏 《大家健康》2015,(3):129-130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ST-T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实验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0例为对照组;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临床患病特点、心电图诊断结果、患病易感因素。结果观察组发生呼吸困难、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心界向左偏的几率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几率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时,医生要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再根据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确定诊断结果,给予患者对症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卢氏县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5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结果。结果观察组心悸、呼吸困难、心界向左扩大、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87.93%、74.14%、18.97%、84.48%、15.52%,均较对照组(17.24%、22.41%、0.00%、13.97%、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陈旧性心肌梗死(20.69%)、电轴左偏(27.59%)、束支传导阻滞(18.97%)、缺血性ST-T异常(65.53%)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1.72%、3.45%、1.72%、15.52%)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变现复杂,应结合患者疾病史、心电图、X线、心肌酶谱等综合诊断,以防误诊漏诊,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5.
鲁忠钵 《当代医学》2013,(17):87-88
目的研究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36例,均为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n=50)。观察组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照组是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心绞痛、心梗、呼吸比较困难,且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工作中,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高度重视,如果发现身体不适要到医院诊断并及时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病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观察组46例,均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对照组43例,均为单纯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心电图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呼吸困难、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缺血性 ST -T 异常、电轴左偏以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帮助临床医生对疾病进行正确判断,能够有效避免发生误诊情况,对疾病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与支持,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调查。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研究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30例,对照组为健康人(患者家属)30例。研究组病例符合临床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1]:①患者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补肺汤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概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能通过心电图、X线等检查方式清晰地表现出该疾病的特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补肺汤治疗能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情况。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间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藻酸双脂钠治疗,观察组给予多酚丁胺、酚妥拉明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给予评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伴有心绞痛、左心室增大、呼吸困难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心电图检查结果中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方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病情复杂,需综合诊断,采取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1.
周黎强  颜浩 《四川医学》2006,27(2):138-139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NP水平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方法通过对22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18例COPD患者血浆BNP水平对比分析。结果COPD组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血浆BNP水平有明显差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为(104.82±32.38)pg/ml,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明显高于COPD组,P<0.01。结论BNP血浆水平>80pg/ml纳入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诊断标准,与胸片、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3项标准水平结合,其诊断阳性率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吴广良 《大家健康》2016,(4):120-121
目的:探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收治的70例单纯慢性心源性心脏病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通过心电图和X线检查等诊断结果采取通气改善、吸氧、抗感染等相应治疗措施,总结治疗体会。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悸、心界向左扩大的概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病情好转率为87.1%,死亡率为7.2%,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为95.7%,死亡率为2.9%。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由于病情复杂,易出现漏诊或误诊的情况,因此在诊断过程中要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相关诊断方法,根据诊断结果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选择60例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陈旧性心肌梗死、呼吸困难、缺血型ST-T改变电轴左偏、束支传导阻滞的百分比分别为83.33%、91.67%、16.67%、15.00%、56.67%、83.33%、33.33%、18.3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复杂,不典型,早期临床诊治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46例为研究组,对照组选择46例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测情况,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表现心绞痛、呼吸困难、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显示研究组电轴左偏、缺血性ST-T异常、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掌握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呼吸困难、缺血性ST-T异常等临床特点,对于疾病早期诊断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血液流变学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与23例正常同年龄健康组血液流变学作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改变有显著差异。结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在临床上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就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80例,利用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接受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接受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强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T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将同期收治的单一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75例为对照组,对2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绞痛、心悸、心肌梗死、心界向左扩大、呼吸困难,缺血性ST-T改变、束支传导阻滞等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结果方面,均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该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治十分关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并讨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2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冠心病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硝酸酯类药物,给予对照组藻酸双酯钠、低分子肝素钠等治疗冠心病,观察治疗前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心绞痛、心悸、呼吸困难、胸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硝酸酯类药物治疗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收集时间在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病例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经步长稳心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5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有41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0.6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经确诊后,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步长稳心颗粒对改善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