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择期接受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于术前使用0.5%罗哌卡因10~15 mL进行腹横肌阻滞,对照组于术前使用0.25%罗哌卡因10~15 mL进行腹横肌阻滞。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插管麻醉,术中静脉输注麻醉药物维持麻醉。记录两组患者拔气管后自控镇痛泵使用量,拔管后1 h、术后6 h、术后24 h及术后48 h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点静息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时点镇痛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vs. 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结合0.5%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中,镇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的经产妇分为两组,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0.25%罗哌卡因(R组30例)和0.25%罗哌卡因+40 mg纳布啡(RN组30例)。术毕所有患者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并连接静脉镇痛泵(PCIA)。记录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静息及咳嗽疼痛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两组术后24 h PCIA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及术后PCIA首次按压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镇痛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RN组与R组比较,术后2、6、12 h时静息VAS评分较低(P<0.05);术后2、6、12、24 h时咳嗽VAS评分较低,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均<0.05)。RN组术后24 h与R组比较,PCIA中舒芬太尼总消耗量减少,距离手术结束首次按压PCIA时间延长,术后通气时间、拔出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时间缩短(P均<0.05)。RN组术后48 h与R组比较,恶心呕吐及寒颤反应发生率降低,镇痛满意度评分升高(P均<0.05);两组均未见与腹横肌平面阻滞操作引起的血肿、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与单纯罗哌卡因相比,纳布啡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强化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80例患者,根据罗哌卡因浓度随机分为0.250%组、0.375%组、0.5%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2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超声引导两点法分别注射0.250%、0.375%及0.500%的罗哌卡因20m L行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合计共40m L,C组无TAP阻滞,各组拔除气管导管后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镇痛,记录拔管后1h(T1)、术后6h(T2)、24h(T3)、48h(T4)的静息VAS疼痛评分,以及PCIA用量。结果:与C组比较,罗哌卡因0.250%、0.375%、0.500%组T1-T4时VAS评分静息时均明显降低(P<0.05);PCIA泵使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与罗哌卡因0.250%组比较,罗哌卡因0.375%、0.500%组PCIA泵使用量明显减少;T4时罗哌卡因0.500%组PCIA泵使用量(102.8±0.5 m L)明显少于其他3组(P<0.05)。结论: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在术后48h内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浓度0.500%罗哌卡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中的麻醉及术后镇痛效果,探寻一种比较适用于该种术式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行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全凭静脉全麻组(A组)、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B组)及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组(C组).B、C两组分别先以0.25%罗哌卡因及0.25%罗哌卡因与吗啡4mg混合液25 mL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A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15min后行全麻,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中芬太尼等的用药量、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中知晓发生率及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并进行术后镇痛VAS评分.结果 芬太尼用药量B、C两组明显少于A组(P<0.05);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B、C两组明显短于A组(p<0.05);术后6~24 h内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1或0.05),而术后14~48 h内VAS评分C组显著低于A、B两组(P <0.01或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C组明显长于A、B两组(P<0.01或0.05).三组均无术中知晓发生.结论 小剂量吗啡-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是一种更适合应用于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操作相对简便、副作用较少且可产生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唐芳  王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9):1169-1172, 117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行择期手术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罗哌卡因+全麻(R+G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DR+G组),各20例。G组采用全身麻醉,R+G组采用全身麻醉+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RD+G组采用全身麻醉+1 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2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腹横肌平面阻滞,术后病人均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镇痛。观察3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和丙泊酚、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术后24 h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病人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时点静息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咳嗽VAS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3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DR+G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低于G组(P < 0.05);DR+G组、R+G组、G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在T1、T2、T3时间点3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4时间点,DR+G组静息VAS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R+G组、G组(P < 0.05~P < 0.01)。DR+G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G组(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能减少术中、术后全麻药物用量,改善结直肠癌根治术后镇痛效果,减轻病人疼痛,降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吉水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 2月收治并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比较2组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48 h疼痛评分、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和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气腹前(T0)至气管拔管后1 0 min(T3)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8 h内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0%,略低于对照组的8.11%(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较好,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延长神经阻滞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亦不会增加不良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拟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阻滞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行术前常规检查,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进行诱导麻醉。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中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对照组仅行腹直肌后鞘阻滞。记录两组芬太尼使用量、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以及两组患者术后1 h、6 h、12 h及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阻滞组的芬太尼用量为(172.36±41.28)μg,少于对照组的(283.46±39.76)μg(P0.05);阻滞组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6.42±1.59)min、(3.41±0.74)min,低于对照组的(8.06±1.64)min、(5.22±0.92)min(P0.05);阻滞组术后1 h、6 h、12 h及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可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剂量,同时缩短苏醒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复合全麻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和镇痛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TAP组(T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T组于麻醉诱导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分别注入0.33%盐酸罗哌卡因30 m L,C组注入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和胃肠恢复时间,评估并记录术后2 h、12 h、24 h的VAS镇痛评分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T组术中芬太尼用量明显降低(P0.05);术后苏醒、拔除气管导管时间明显减少(P0.05);PONV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术后2 h、12 h的VAS镇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胃肠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单纯静脉全麻比较,TAP阻滞复合全麻明显减少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芬太尼用量,改善术后早期恢复和镇痛效果,有助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实施。  相似文献   

9.
李晓军 《中外医疗》2013,32(13):40-41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骶管麻醉下新生儿苏醒期躁动。方法选择40例腹部手术新生儿,随机等分为全麻组(Ⅰ组)、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Ⅱ组)。Ⅰ组静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诱导气管插管,术中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Ⅱ组取左测卧位行骶管穿刺,确认进入骶腔后注入0.20%~0.25%罗哌卡因(2~3mg/kg),均含1∶20万肾上腺素。骶管注药后诱导插管,间断静注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泵注维持麻醉。记录镇静、躁动评分(SAS)、视觉模拟评分(VAS)、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结果两组停药后SAS评分、VAS评分、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和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手术全麻复合骶管麻醉,可以降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0.
兰飞  王天龙 《北京医学》2016,38(1):39-42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在腹横肌平面阻滞对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EX)和对照组(CON),每组30例.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DEX组予右美托咪定1.μg/kg+0.25%罗哌卡因至40 ml,CON组予0.25%罗哌卡因40 ml,每侧20 ml.术后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静息及活动时VAS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24 h和48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及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静息和活动下VA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Ram-say评分在2h、6h、12 h DEX组明显高于CON组(P< 0.01);DEX组术后24 h和48 h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显著降低(P< 0.001),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ON组(P<0.05).结论 经腹子宫全切除术患者,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罗哌卡因应用于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显著降低了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增强了术后镇痛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局部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行子宫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及卵巢功能的影响,为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麻醉方式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取腹腔镜子宫切除术10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2例)。对照组患者术中采用罗哌卡因进行局部阻滞,观察组患者术中采用罗哌卡因局部阻滞联合腹横肌平面阻滞进行麻醉。(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2)对两组患者的麻醉疗效进行评价;(3)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介素-6(IL-6)的变化情况,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围术期的疼痛状况进行评估;(4)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等卵巢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5)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2)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观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佐辛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腹横肌平面阻滞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6月本院接受结直肠癌腹腔镜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192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6例。两组均行相同的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阻滞镇痛(罗哌卡因+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采用地佐辛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术后阻滞镇痛。观察两组术后1、3、6、12、2 4h(T_1、T_2、T_3、T_4、T_5)的镇痛效果(VAS评分);比较两组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T)、PCIA有效按压次数(D_1)、PCIA按压总次数(D_2)以及舒芬太尼使用量(V)。结果:两组T_1、T_5时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T_3、T_4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D_1、D_2均少于对照组,T多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实施腹腔镜手术腹横肌平面阻滞的直肠癌患者行地佐辛混合低浓度罗哌卡因阻滞镇痛不仅能够显著提升镇痛效果、延长镇痛时间,而且能够有效减少舒芬太尼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腹横肌平面阻滞对中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根据腹横肌阻滞用药将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0例,A组接受罗哌卡因与右美托咪定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B组接受罗哌卡因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C组不接受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各组患者入室稳定状态(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30 min时(T2)、气管拔管10 min后(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监测术后的血清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及静息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评分。记录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拔管时间、麻醉后护理单元(PACU)停留时间。结果 T2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P<0.05);T3时间点,A组患者的MAP低于B组和C组,且B组的MAP低于C组(P<0.05);T2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激反应及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年龄45~65岁,ASAⅠ级或Ⅱ级)分为两组,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A组)和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组(B组).所有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行双侧TAP阻滞.A组患者每侧药液配方为0.25%罗哌卡因20 mL,B组患者每侧注入20 mL 0.25%罗哌卡因复合0.5 g/kg右美托咪定.实时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并记录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和术后首次补救镇痛的时间,检测神经阻滞前(T1)和手术结束即刻(T2)及术后24 h(T3)患者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评估术后24 h患者的40项恢复质量(QoR-40)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少于A组(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术后2 h、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降低,术后首次补救镇痛时间延长(P<0.05).T2和T3时刻B组患者的NE、Cor及IL-6的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的QoR-40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和应激反应,提高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适宜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全麻及术后镇痛方法。方法:86例全麻下行开胸、开腹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组)和单纯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43例。联合组于关闭胸、腹壁前用0.35%的罗哌卡因30ml沿切口行分层浸润,同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单纯组于缝合皮下时停止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所有病例术毕待自主呼吸完全恢复后接静脉病人自控镇痛泵送麻醉恢复室。记录两组麻醉时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不同时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相关不良反应发生例数。结果:联合组至术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小于单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24h舒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单纯组,术后24h时恶心呕吐、尿潴留、腹胀、呼吸抑制及嗜睡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不仅可使高海拔地区老年人全麻术后苏醒快、气管导管拔出时间缩短,还可明显提高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QL)阻滞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在腹腔镜下胰腺癌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2022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胰腺癌手术的患者40例,男15例,女25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表字法分为QL阻滞组(Q组)和TAP阻滞组(T组),每组20例。患者术毕转运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Q组在PACU行双侧腰方肌阻滞,双侧分别推注0.25%罗哌卡因20 mL。T组在PACU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分别推注0.2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镇痛方案为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1、6、12、24、36、48 h的舒芬太尼累积用量、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补救镇痛情况等;相关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呼吸抑制)以及阻滞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局麻药中毒)。结果:术后1、6、12、24、36、48 h,Q组静息VAS疼痛评分和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均明显低于T组(P<0.05),两组补救镇痛、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未出现穿刺部位感染、血肿和局麻药中毒等并发症。结论: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静脉吗啡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者70例,随机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吗啡镇痛组(TM组)与吗啡镇痛组(M组),各35例.全麻诱导后,超声引导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注射,TM组每侧予0.375%罗哌卡因20ml,M组每侧予生理盐水20 ml.采用VAS评分法评估术后2、6、24h静息及咳嗽时疼痛强度和术后24 h内吗啡总用量.记录术后相关指标及镇痛满意度.结果 TM组术后2、6、24h咳嗽VAS评分分别为27±13、28±12及34±15,均低于M组的50±19、59±22及47±20(P< 0.05);24 h吗啡总用量TM组为(15±9)mg显著低于M组(27±11)mg(P< 0.01);恢复室留观时间TM组为(28±16)min,M组为(43±19)min(P< 0.01);进饮更早,术后因疼痛导致的睡眠中断次数TM组与M组分别为(2.5±1.9)次vs.(4.0±2.8)次(P<0.05),提高了术后镇痛满意度(P<0.01).结论 与单纯吗啡自控镇痛相比,加用腹横肌平面阻滞更有利于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术后镇痛,改善术后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腹腔镜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及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76例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全身麻醉诱导,观察组行腹横肌平面阻滞后给药罗哌卡因,对照组患者则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对两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进行比较,同时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评分,并对比两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芬太尼给药量、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2 h、12 h及24 h时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横肌平面阻滞符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腹腔镜肠癌患者芬太尼给药量,缩短其术后苏醒、拔管等时间,降低患者术后疼痛感,且安全性更高,因此该种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膜透析置管术中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和95%有效浓度(EC95)。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拟行开腹腹膜透析置管术的33名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接受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注射罗哌卡因20 mL。初始罗哌卡因浓度为0.50%,浓度变化梯度为0.05%,根据前1例患者的阻滞效果采用序贯法决定下1例患者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记录不同时点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手术开始(T_1)、切开腹膜(T_2)、放置透析管(T_3)、手术结束(T_4)。结果 31例患者完成研究,2例退出。31例患者中18例(58.0%)腹横肌平面阻滞效果满意,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EC50为0.269%(95%CI:0.222%~0.291%),EC95为0.342%(95%CI:0.307%~0.497%)。麻醉中无穿刺部位出血、血肿,未见头晕、耳鸣等局麻药不良反应,无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腹膜置管术中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麻醉安全有效,使用20 mL罗哌卡因进行腹横肌平面阻滞的EC50为0.269%,EC95为0.342%。  相似文献   

20.
林玮  钱彬  林芩 《西部医学》2018,30(5):740-743
【摘要】 目的 评估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62例,年龄18~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均分为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和对照组各31例。全身麻醉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横肌平面阻滞组共注射05%罗哌卡因30 ml,对照组共注射生理盐水30 ml。观察患者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腹横肌平面阻滞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较好,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 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以促进全身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