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估双源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能力,分析影响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原因。方法采用双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ICA)对在本院门诊或住院拟诊冠心病的74例患者进行检查,将病变分为钙化、非钙化及混合性病变,分别评估每个病变节段的狭窄程度(分为〈50%、50%-75%、〉75%3种),并分别测定各段钙化病变的钙化积分。以ICA为标准,评价双源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结果检查出344处病变节段,其中钙化病变50处,非钙化病变146处,混合性病变148处。双源螺旋CT对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98.4%。双源螺旋CT对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以及混合性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0.0%、78.0%、78.3%,其中对钙化斑块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明显低于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均P〈0.05)。此外,双源螺旋CT评估准确的病变钙化积分[(160±107)Hu]显著低于评估不准确的病变钙化积分[(391±200)Hu](P〈0.01)。结论双源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高,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但对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下降,其中钙化积分明显升高是导致钙化病变狭窄程度判断准确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舒意  陈新月  程巍  彭礼清 《四川医学》2021,42(12):1244-1248
目的:基于冠脉CTA双能成像去钙化扫描对于斑块血管狭窄评估的探讨。方法 :前瞻性随机纳入2020年1月至7月在我院行双能冠脉DECTA扫描的病人25人,收集斑块共35个。记录斑块去钙化前和去钙化后在影像学上的特征。包括:位置、狭窄率、斑块成分和双能去钙化伪影后血管狭窄程度变化及图像的诊断质量。结果:钙化去除后图像对于斑块的诊断无影响,伪影的发生率没有差异;钙化去除前后血管的狭窄率有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去除后血管的狭窄率变化跟其位置及斑块成分无关系。结论:双能去钙化的应用可以减少钙化斑块在CT成像下伪影对于狭窄程度评估的影响,有潜力提高对于冠脉斑块病人根据其狭窄进行危险分层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72例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均经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分析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的诊断效果。结果:72例受检患者冠脉狭窄中存在冠脉狭窄病变处131处,存在钙化斑块104处,无钙化斑块27处。其中73处轻度狭窄,占比55.7%;38处中度狭窄,占比29.0%;20处重度狭窄,占比15.3%。病变主要发生在右冠脉、左前降支、左主干、左冠回旋支、左冠对角支。结论:64排冠脉CT血管造影应用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诊断中能够反应患者冠脉狭窄程度、发生位置、斑块有无钙化,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4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CTA)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疑似冠心病或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以CAG结果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统计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析影响因素。结果:与CAG比较C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分别为轻度狭窄91.8%,中度狭窄87.4%,重度狭窄85.74%,闭塞100%。影响狭窄程度判断主要原因为钙化斑块、屏气不理想及心率波动。结论:CCTA检查是一种简便、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方法。CCTA检查在较准确的判断狭窄程度的同时还可观察斑块性质,以便尽早进行临床干预,防治心肌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双源CT冠脉成像与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对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8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患者均行12导联AECG、双源CT冠脉成像、冠脉造影检查,以冠脉造影结果为标准,评价12导联AECG、双源CT的诊断效能;对确诊冠心病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观察MACE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12导联AECG下心肌缺血指标及双源CT冠脉成像下钙化积分及斑块性质对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88例患者经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61例,12导联AEC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69%、62.96%、73.86%,双源CT冠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44%、92.59%、93.18%;MACE组年龄、冠脉病变支数、12导联AECG结果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以及双源CT冠脉成像结果中冠脉钙化总积分、伴钙化斑块冠脉支数、伴软斑块冠脉支数均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心肌缺血发作次数、冠脉钙化总积分、伴软斑块冠脉支数是冠心病患者近期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与12导联AECG对冠心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而前者诊断效能更高,且12导联AECG下心肌缺血指标及双源CT冠脉成像下钙化积分及斑块性质对MACE发生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 4层双源螺旋CT(DSCT)与冠脉造影(CAG)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因典型症状于我院就诊的63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作64层双源螺旋CT检查与冠脉造影检查,评估64层双源螺旋CT在冠脉易损斑块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SCT检出冠脉狭窄病变141处,CAG检出156处,两者检出冠脉病变节段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作为标准,DSCT检测敏感度为93.6%,特异性为94.3%,阴性预测值为97.0%,阳性预测值为84.6%;DSCT检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软斑块、纤维斑块、硬斑块分别占16.7%、26.7%、56.7%,其中软斑块所占比例显著低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块比例则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DSCT共检出156处冠脉斑块病变,与CAG检出率无差异,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分别为21处、66处与57处,轻度、中度狭窄均以软斑块为主,重度狭窄以硬斑块为主,重度组硬斑块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轻中度狭窄组(P0.05)。结论DSCT对冠心病患者冠脉狭窄程度、斑块性质的诊断均有较高的准确性,与CAG有较高的符合度,对指导冠心病相关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有积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脉病变中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和评价血管内超声及冠脉造影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8例诊断为冠心病或可疑冠心病患者(98处病变)进行冠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对病变的最小血管径、直径狭窄率、病变长度及病变形状进行比较.根据超声检查结果,冠脉病变分为钙化斑块、硬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强并伴有声影,其范围大于90°;硬斑块为斑块的回声与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大致相同,但后方无声影;软斑块为斑块的回声比血管管壁外膜回声弱.结果:冠脉造影示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及病变长度分别为(32.2±8.7)%,(13.2±6.6)mm,明显低于血管内超声结果(41.4±9.6)%,(22.8±8.5)mm,对于钙化、偏心等病变,血管内超声比较敏感.结论:冠脉造影低估了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血管内超声可以明确狭窄冠脉的性状,对冠心病特别是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毕雪峰 《中外医疗》2016,(11):181-182
目的 探讨冠脉血管超声评价冠脉造影判断临界病变和斑块性质的准确性.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的冠心病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后均提示为单支冠状动脉临界病变,对所有患者采取冠脉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经冠脉血管超声检查,其斑块性质及比例分别为硬斑块(56.58%)、钙化斑块(31.58%)、软斑块(11.82%).患者经冠脉血管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其MLD、DS、AS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脉造影检查中,低估了患者病变处的狭窄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的危险性,采用冠脉血管超声能够准确对患者临界病变情况以及斑块性质进行准确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源64层CT(DSCT)评价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筛选出非显著性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和临界狭窄(CAG直径狭窄率50%~75%)53例,重度狭窄(CAG直径狭窄率>75%)37例,对上述两组同期行双源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并完成病变斑块类型及血管重构等特点的对比分析。结果与重度狭窄组相比,非显著性、临界狭窄组中软斑块、结节状钙化、偏心斑块及正性重构等不稳定斑块特征更多见,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64层CT可有效对冠脉非显著性及临界狭窄病变斑块进行评价,并可早期提示斑块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DSCTA)评价钙化斑块引起血管腔狭窄程度。方法:选取我院124例患者应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均对其予以冠状动脉造影(CAG)分析,统计钙化斑块导致血管阻塞情况,并和CAG结果对比。结果:DSCTA检查到小钙化斑块有244处,5%CAG表示出现梗阻;中钙化斑块为88处,14%出现梗阻;大钙化斑块为172处,42%梗阻。DSCTA所具有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44%,阳性预测56%,阴性预测100%,准确率67%。结论:DSCTA能够敏感探测到小等、中等大小钙化斑块血管阻塞情况,其准确率超过90%,2/3大钙化斑块血管阻塞症状能够被诊断出,发生错误诊断的一般为高估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DS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6例DS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按图像是否清晰,冠脉显示完整性,冠脉根部和降主动脉造影剂CT值,有无横断伪影、有无上腔静脉和右心房造影剂伪影等,分四级标准评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DSCT图像质量的原因分为两类,一类与扫描有关,扫描参数、扫描范围、造影剂的使用等;另一类与患者有关,有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冠脉支架伪影及冠脉钙化伪影等。结论优选CT扫描参数,准确计算造影剂用量,应用有效的控制呼吸方式,消除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成因,对提高冠状动脉造影的图像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选择性冠脉造影(CAG)与双源CT冠脉造影(CTA)在诊断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拟诊断为冠脉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双源冠脉CTA检查、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双源冠脉CTA筛查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阳(阴)性预测值和Kappa值(一致性)。结果双源CT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为0.986,特异度为0.750,准确度为0.967,阳性预测值为0.978,阴性预测值为0.818,Kappa值为0.765,双源CTA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以CAG为金标准,双源CTA诊断轻、中、重度管腔狭窄的灵敏度分别为0.985、0.971、0.969。结论双源冠脉CTA诊断冠状动脉异常狭窄的准确性较高,与CAG筛查结果相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源64排CT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价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比分析85例临床拟诊为冠心病患者的双源CT(DSCT)冠脉成像及经导管冠状动脉造影(CAG)资料,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评价DSCT诊断冠脉狭窄程度≥50%的准确性。结果 DS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为63.6%、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77.4%、阴性预测值为83.2%、准确度为81.6%。ROC曲线下面积为0.803,诊断准确度达到中等。结论 DS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准确性受一定因素影响,能达到中等水平,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螺旋冠脉CTA与数字平板血管造影系统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入选的患者,行双源炫速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CTA),并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重建和分析,对比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一致性和特异性。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并据冠脉造影情况给予选用合适的冠脉介入治疗;2种检查中冠脉显影良好,两者检查对冠脉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双源炫速螺旋cT冠脉成像较以往的多排CTA有明显的优点,对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的提高,尤其在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数字平板心血管造影系机可准确的检测患者冠脉病变,并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分析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血管造影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出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拟诊为冠心病且均行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MSCTA)与DSA血管造影检查的病患186例,回顾性统计分析全部病患的临床资料,以DSA为参照,比较分析DSA对狭窄冠脉数量、病变程度及内部斑块性质等的检出情况。结果 MSCTA各节段狭窄冠脉分支及相应狭窄程度冠脉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MSCT对斑块的检出数稍低于DSA,其中非钙化斑块与钙化斑块的检出率与DSA比较,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对狭窄冠脉的确诊率与DSA相近,临床诊断效果肯定,能够准确直观的显示冠脉影像,且具有无创、安全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20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用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进行检查,分析其应用价值。结果:64排螺旋CT冠脉造影(CTCA)检查显示有冠状动脉内斑块样病变386个,其中有钙化斑块为192个,混合斑块46个。经分析冠状动脉诊断出的病变位置、严重程度和血管内超声检测具有一致性,准确性较高。结论:64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其准确性高,可以显示重要诊断影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1年2月间门诊疑似冠心病患者40例,分别进行CT冠脉成像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 40例均顺利完成两种检查,无过敏与并发症。CT冠脉成像发现72支冠状动脉狭窄,冠脉造影发现69支冠状动脉狭窄,两种方式均显狭窄64支。结论 64排螺旋CT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  相似文献   

18.
厨的与冠脉造影(CAG)相对照,研究320排容积CT与对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性狭窄程度的诊断准确性,并对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影响其准确性的原因。方法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CTA)发现冠状动脉管腔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的102名患者,同期行冠脉造影(CAG)。对造成管腔狭窄的375个粥样硬化斑块进行研究,以CAG为参照,计算CTA对管腔狭窄分级程度显示的符合率;并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按钙化、非钙化斑块进行分类比较。结果CTA显示375个粥样硬化斑块并狭窄(钙化宽块256个,非钙化斑块119个),测量狭窄分级程度与冠脉造影所示的管腔狭窄的符合率为89.1%,其中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94%,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为86.7%,具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不符合的41个病灶中92.7%(38个)CTA显示的狭窄程度等级高于cAG,82.9%(34个)为钙化斑块性狭窄,119个非钙化粥样斑块中78.2%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显示纤维斑块占53.8%,纤维脂质混合斑块占33.6%,脂质软斑块占12.6%。其中,不稳定斑块占18.5%(22个),稳定性斑块占81.5%(97个),多为稳定性宽块。结论冠脉非钙化粥样斑块多发生于大分支近段,多为稳定性斑块。320排CT对于显示冠脉非钙化斑块狭窄的符合率高于钙化斑块性狭窄。钙化斑块性狭窄CTA与CAG的不符多表现为对狭窄程度的夸大。320排cT应用冠脉探针技术和斑块分析软件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非钙化斑块性狭窄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非钙化斑块导致冠脉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显示价值。方法 将疑似冠心病并进行CT冠脉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且两种检查结果一致的86例患者,总计258支主支血管图像经EBW工作站后处理后,以DSA为金标准,根据冠脉血管狭窄程度分为4组(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重度狭窄组、闭塞组),首先测量病变组主支血管内非钙化斑块前后3mm内CT值,其次随机测量正常组主支血管管腔CT值。计算单支血管前后CT值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血管组别和轻度狭窄的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和闭塞的组别与正常血管和轻度狭窄组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狭窄和闭塞组别比较,斑块前后CT值,斑块前后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当非钙化斑块致冠脉狭窄达到中度以上时,对冠状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有显示价值,以此对临床冠心病的诊断和术前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与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AG)对照,评价不同钙化积分负荷下,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判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5月100例拟行CAG检查的患者进行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CTA检查。Agatston积分及钙化容积以血管段为单位统计,并以四分位法分成不同钙化积分负荷组,分析不同钙化积分组每段血管管腔狭窄程度,并与CAG结果对照,统计不同钙化积分对冠状动脉CTA诊断管腔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当钙化容积≤79 mm~3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6.9%和96.7%;钙化容积≥80 mm~3时,分别为100%和90.9%。在钙化积分≤65分的冠状动脉段中,与冠脉造影比较,诊断准确性较高,而钙化积分>180分的冠状动脉段中,诊断准确性较差。结论不同钙化斑块负荷对冠状动脉CTA诊断准确性的影响不同,钙化病变的体积大小及斑块内钙化成分含量的多少是影响冠状动脉CTA诊断准确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