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损伤机制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对4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12例采用石膏托外固定,34例采用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按Lv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评估,判断患肢整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手术组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2.2±2.4分)明显高于非手术组评分(87.2±3.6分);手术组取得了较好的膝关节稳定性和运动功能.结论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应明确诊断,关节镜下复位内固定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采用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的25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yshol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评估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2.1)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为(42.9±4.9)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2.3±2.7)分,术前IKDC评分为(36.4±4.0)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90.0±2.1)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四隧道技术治疗成人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达到创伤小、固定牢固、功能恢复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进行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80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探究该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11例患者均治疗有效,并且无不良并发症出现,预后较好。结论关节镜辅助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临床效果良好,手术恢复快、创伤小、切口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内固定方法.方法 2009年9月~2011年11月,应用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成人新鲜前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8例,均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结果 手术进行顺利,所有骨折解剖复位,术后随访4~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非吸收缝线固定法进行骨块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取该院探讨关节镜下实施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内、外侧及辅助正中入路,采用“8”字法缝线固定治疗急性儿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2年(14~32个月,平均26个月),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评价膝关节稳定性,根据Lysholm评分、IKDC评分及Tegner评分来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术后骨折部位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 X线及CT片示骨折均为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均为阴性,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86~96分)(94.7±3.3)分、IKDC评分为(72.2~94.1分)(84.6±3.2)分,Tegner评分7~9分(8.35±1.4)分,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检步态均正常,测量双小腿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规避骺板“8”字法缝线固定术治疗急性儿童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创伤小、固定可靠、膝关节活动度及功能好,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缝线“8”字打结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价值。方法以68例患者为对象,比较患者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Lachman试验阴性率。结果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良好。术后Lysholm评分为(92.84±1.65)分,显著高于术前(28.46±1.37)的评分(t=33.486,P=0.000)。术后Lachman阴性率为0.00%,显著低于术前100.00%的阳性率(c2=36.942,P=0.000)。结论关节镜下缝线“8”字打结空心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手术适应证,观察经关节镜用纽扣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在关节镜下用纽扣钢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9例,受伤时间2h~26天,平均6.3天。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0例。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4个月。用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98分。结论Ⅱ型及Ⅲ型胫骨棘骨折有手术适应证,关节镜下治疗可得到更好的效果,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8.
刘柱同  孙小平  王延斌 《重庆医学》2013,(24):2844-2846
目的探讨分析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且随访时间满1年的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体格检查的差异,通过X线检查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Lysholm评分以及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结果随访末期所有患者的膝关节主动屈伸均可达到0°~130°。术后6个月骨折线块全部消失,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为86~98分,平均(92.7±4.3)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P<0.05);术后6个月,IKDC2000主观膝关节评分为83~96分,平均(90.7±4.2)分,与患者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P<0.05)。结论关节镜下缝线套扎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方法简便,创伤小,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杨晓  王跃  吕波 《四川医学》2013,(6):756-75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19例。结果 19例术后平均随访16.8个月(12~26个月),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完全愈合,仅1例患者残留后抽屉试验阳性,3个月时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1分(91~96分)。结论关节镜下双束缝线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是一种简便、安全、微创、可靠的方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聚对二氧杂环已酮(PDS)线高张力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3年1月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的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患者42例,在关节镜下应用PDS线将撕脱的前交叉韧带止点“十”字交叉固定于髁间嵴附着点处,同时于胫骨中上段应用空心钉为PDS线提供张力,加强固定撕脱的骨折块。采用Lysholms—Tegner膝关节功能评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42例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5个月,Lysholms-Tegner评分为(96.78±1.33)分。Lachman试验均阴性,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病例。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PDS线结合胫骨中上段空心钉高张力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手术,可牢固固定骨折块,愈合率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了临床疗效.方法:完成手术30例.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结果:本组3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钉协同双线锚钉内固定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并用缝线内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2009年对1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于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进行骨折复位及固定.根据Meyers-McKeever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分型:Ⅱ型6例,Ⅲ型5例,Ⅳ型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8天,平均11 5天.术后使用支具于伸膝位制动4~6周.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 2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复查示髁间嵴骨折均愈合,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伤膝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一致,关节稳定.结论:关节镜下应用非可吸收缝线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功能良好,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8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效果较好,能加快骨折愈合,提高患者满意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关节镜下利用肩袖过线器、半月板缝合套件钻胫骨隧道、爱惜帮缝线固定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31例,术后进行康复训练。根据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法评价患膝术后疗效。结果31例患儿经3~10个月随访,患膝Lachman试验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无肿胀、疼痛、屈伸受限及关节不稳等。按Lysholm评分法,术前平均评分为51.2分,术后97.5分。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儿童前交叉韧带下止点撕脱性骨折,由于缝合技巧、隧道制作以及固定方法的改进,具有对骨骺发育的影响小、操作简便、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7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关节镜治疗,对照组35例进行切开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升高,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其膝关节功能评分也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远远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明显.能够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膝关节镜下,寻找并确定骨折块的部位,用前交叉韧带定位器在胫骨结节的内侧向前交叉韧带起点左右各钻一个骨道,复位骨折块后用钢丝内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3月~2年,平均1年2个月,X线复查显示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无前向不稳,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钢丝内固定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7.
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是一种特殊的关节内骨折,由于胫骨髁间前棘是交叉韧带的附着点,治疗不当会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畸形愈合致髁间窝撞击引起伸膝受限,多年来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方法,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导致关节感染、粘连,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近年来我们采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胫骨髁间前棘撕脱骨折,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40-134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收集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患者16例,采用关节镜下骨折复位,爱惜邦缝线经胫骨结节内侧骨道穿入,于前交叉韧带止点围绕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块交叉捆扎固定。术后进行随访观察,判定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结果:随访病例16例,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2.3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无不稳症状,术后参照Lysholm评分90~100分,平均95.2分。结论:关节镜下爱惜邦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愈合良好,避免再次取内固定物手术损伤,并可早期功能锻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韧带重建治疗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4月,对23例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患者关节镜下行自体韧带重建。结果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7个月,平均18个月,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进行评估,平均得分由术前(53.7±4.1)分提高到术后(88.5±3.5)分。结论关节镜下自体韧带重建可有效治疗陈旧性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及尼龙编织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 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1例,其中Ⅱ型7例,Ⅲ型10例,Ⅳ型4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利用前交叉韧带胫骨导向器准确确定骨床或骨块上的钻孔位置;于胫骨结节内下部经皮向关节腔钻入两个骨隧道;采用双股5号尼龙编织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床或骨块上的钻孔及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子胫骨结节内前方的骨桥上.结果 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6~30 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Lachman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显示除2例骨块前缘有2 mm上撬外均为解剖复位,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者18例,屈膝活动受限者3例,但均超过90°,其中1例因术后3个月膝关节伸屈范围仅0°,-20°,-45°,在关节镜下行膝关节二次松解术,膝关节伸屈范围达0°,-10°,-110°.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2.8±2.5)分(86~100 分).结论 关节镜下复位及双股尼龙编织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