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产程中指导产妇行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以矫正枕后位效果观察。方法选择第一产程进入活跃期后取诊断为枕后位而无明显头盆不称的产妇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指导研究组产妇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纠正胎位;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法、产程进展及胎儿、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胎头转正率为91.79%(55/60),对照组胎头转正率为56.7%(3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181,P=0.000)。研究组阴道分娩率为91.7%(5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0%(33/60)。研究组剖宫产率为8.3%(5/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27/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625,P=0.000)。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的潜伏期、活跃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先露速度明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13,P=0.014)。研究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26,P=0.015);研究组阿氏评分4~7分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04,P=0.027)。研究组产妇产后出血量(165.05±70.97)m L明显少于对照组产妇产后出血量(220.00±124.89)m L(t=2.963,P=0.004)。结论在产程中指导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侧俯卧位对纠正枕后位是有效的,可降低手术产率,提高产科的分娩质量,且方法简单,易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利平  亓潇  叶朋 《当代医学》2021,27(19):13-15
目的 探究BiPAP与NCPAP结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135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5)及研究组(n=70).对照组接受BiPAP治疗,研究组接受NC-PAP结合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与血氧指数.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1%,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O2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aCO2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BiPAP比较,NCPAP结合猪肺磷脂注射液的疗效更确切,可明显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基础治疗方法均相同,研究组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分级(1级、2级、3级、4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_2、PaO_2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和对照组预后存活率分别为78%、70%,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能明显提高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冯敏  罗兵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10):1689-169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INSURE技术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NICU 8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INSURE技术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PS 70 mg/kg,观察组给予PS 100 mg/kg,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100.0%)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0%,P < 0.05);观察组用氧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气分析结果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气分析结果及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PaO2上升,PaCO2下降,pH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PaO2[(77.55±5.79)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对照组[(72.45±4.37)mm Hg],PaCO2[(39.45±2.45)mm Hg]低于对照组[(40.88±2.32)mm Hg],观察组pH(7.36±0.02)改善优于对照组(7.35±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5.0%,P < 0.05)。  结论  100 mg/kg PS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氧合指数,减少用氧时间及临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92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号的偶数对其分组,其中47例患儿(对照组)采取对症治疗,45例NRDS患儿(研究组)应用固尔苏预防。结果研究组患儿的Pa CO2、Pa O2及PH值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RDS患儿的预防过程中,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李金嫦  陈志云 《当代医学》2014,(18):100-101
目的:观察并分析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2月广东省云浮市妇幼保健院儿科6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32),行常规治疗;治疗组(n=3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分析2组患儿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的病情都有所改善,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6.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622,P<0.05)。治疗后12 h,治疗组患儿PaO 2均值为(77.2±4.0)mmHg大于对照组(72.0±3.9)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4,P〈0.05);治疗后24 h,治疗组患儿PaO 2均值为(93.2±4.7)mmHg大于对照组(85.0±4.6)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24, P〈0.05)。结论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PaO 2水平,提高患儿成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何伟金  陈侨 《黑龙江医学》2022,46(17):2151-2153
目的:观察家庭核心化照护模式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9月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及家属意愿分为家庭核心化照护组与常规照护组,每组各60例。常规照护组按新生儿科常规护理模式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常规护理施护,家庭核心化照护组在常规照护组的基础上创设条件,使家长深度参与新生儿心身照护活动。对两组患儿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长、住院时长、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家庭核心化照护组干预后机械通气时长为(97.52±1.38)h、住院时长为(19.32±1.47) h,均显著短于常规照护组的(163.72±10.65) h、(28.03±1.3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25、-33.982,P<0.05)。家庭核心化照护组干预后病死率为1.67%、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常规照护组的11.67%、2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1、9.755,P<0.05)。结论:采用家庭核心化照护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4月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性疾病,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乌司他丁注射液30万U溶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 d。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ICAM-1)、血气指标(SaO_2、PaO_2、PaCO_2)变化水平,并记录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χ~2=4.360,P=0.037);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6.748、5.389,P=0.000、0.000);研究组TNF-α、IL-1β、IL-6、ICAM-1、PaCO_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SaO_2、PaO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3.300、21.780、4.285、7.176、7.712、3.109、8.135,P=0.000、0.000、0.000、0.000、0.001、0.000、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发生恶心、呕吐、腹泻、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8、0.443、0.218,P=0.295、0.506、0.641)。结论乌司他丁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疗效确切,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血气指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及对新生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和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流动力学并未出现明显区别(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患儿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护理后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的各项指标亦可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硫酸羟氯喹联合强的松治疗口腔黏膜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口腔科诊治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2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硫酸羟氯喹联合强的松治疗。连续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5%vs.78.26%,χ~2=6.133,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时的复发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0%vs.2.17%,χ~2=1.903,P=0.167);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时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0%vs.26.09%,χ~2=4.842,P=0.027;13.04%vs.39.13%,χ~2=8.118,P=0.004)。2组患者治疗前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7±1.42)分vs.(5.45±1.32)分,t=0.345,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24±0.86)分vs.(3.86±1.12)分,t=9.598,P=0.000]。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70%vs.23.91%,χ~2=3.903,P=0.048)。结论口腔黏膜扁平苔藓患者应用硫酸羟氯喹和强的松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复发率和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7):165-16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小儿科肾病综合征护理中的应用及对小儿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8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64例,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治疗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知晓评分。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9%,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7%(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8%,明显高于研究组的9.4%(P0.05);对照组依从性为68.7%,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0.6%(P0.05);对照组治疗知识为(46.7±9.3)分、疾病知识为(51.2±7.9)分、饮食知识为(54.6±8.4)分及用药知识为(60.9±5.1)分等均明显低于研究组治疗知识(74.6±14.2)分、疾病知识(76.8±13.7)分、饮食知识(81.1±11.2)分及用药知识(86.4±8.5)分等(P0.05)。结论小儿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理想,可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机械通气相关护理措施,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6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机械通气指证并给与机械通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总结以往临床护理经验提出针对性全面性护理,主要包括预见性护理、饮食护理等,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30例患儿中死亡1例(3.3%),对照组死亡2例(6.7%),χ2=0.351,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57例患儿机械通气时间3~89 h,观察组≤24 h者15例(51.7%),24~72 h 9例(31.0%),72 h 5例(17.2%),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P、UEX发生率分别为5例(38.5%)、3例(10.0%),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应重视其护理措施,针对性全面性采取相关性护理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时间,并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鼻饲大黄辅助治疗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水平的改善作用。  方法  以2018年2月—2020年2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28例AL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鼻饲大黄辅助治疗,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水平,记录机械通气时间,统计治疗前后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观察患者治疗期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死亡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血清hs-CRP,TNF-α、IL-6和IL-8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 0.05);研究组治疗后呼吸频率[(24.81±2.64)次/min]显著低于对照组[(27.64±2.79)次/min],而PaO2[(78.35±6.63)mm Hg,1 mm Hg=0.133 kPa]和氧合指数(314.20±42.17)高于对照组[(70.26±6.21) mm Hg,263.07±39.60,均P < 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4.27±1.39)d]显著短于对照组[(6.95±1.81)d,t=-4.971,P<0.001];研究组ARDS发生率和死亡率(18.75%、3.12%)显著低于对照组(39.06%、14.06%,χ2=6.425、4.873,P=0.011、0.027)。  结论  鼻饲大黄辅助治疗可有效抑制ALI患者炎症反应,促进呼吸功能及血气指标恢复,防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效果及对患者氧合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进行治疗,研究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并配合西地那非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_2、PA-aDO_2、PaO_2/FiO_2)、心肺功能指标(PAP、LVEF)、脑尿钠肽(BN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素-1(ET-1)、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PaO_2、PaO_2/Fi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aD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A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NP、HIF-1α、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在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过程当中,应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一氧化氮吸入并配合西地那非治疗的效果理想,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200例病人随机分为罗格列酮联合治疗(治疗组)100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0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后2~12周血压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92例(92.0%),显著高于对照组72例(72.0%)(u=2.99,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2周收缩压([16.08±1.68)kPa]、舒张压([10.09±1.61)kPa]明显低于治疗前([20.73±0.70)kPa、(13.71±0.84)kPa(]t=3.01,t=4.05,P均0.01);对照组治疗后第12周收缩压([17.74±2.86)kPa]、舒张压([10.92±1.61)kPa]明显低于治疗前([20.73±0.70)kPa、(13.67±0.81)kPa](t=3.05,t=3.15,P0.01);治疗组2~10周收缩压、舒张压较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t=1.98~2.64,P均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第8周后血压处于较平稳状态。结论罗格列酮对原发性高血压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和观察将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质与NCPAP结合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6月新生儿病房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3例,分成31例的研究组与32例的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以NCPAP+固尔舒治疗,对照组患儿以固尔舒+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且治疗后的组间差异也较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且症状缓解时间、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肺泡活性物质+NCPAP进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疗效显著,患儿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32,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32,行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对比2组并发症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危重症专职护理模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治疗和康复时间,值得全面普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进一步分析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探寻其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肺表面活性制剂给予气管内给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氧疗、住院、机械通气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观察组氧疗、住院、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肺部感染2例,肺气漏3例,肺出血2例;对照组肺部感染10例,肺气漏13例,肺出血11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61,P0.001)。结论:肺表面活性制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有效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6):164-167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脑高灌注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的86例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统一治疗方式,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1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脑高灌注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发生CHS率为4.44%(2/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CAS术后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2%(1/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12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颈动脉狭窄患者支架成形术后可降低脑高灌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比较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负性情绪[一般心理健康问卷(GHQ-12)]评分、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和妊娠结局(剖宫产、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结果:研究组FBG、2hPG、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HQ-12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妊娠期高血压、羊水过多、剖宫产、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可降低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标水平、负性情绪评分、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其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