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以慢病毒为载体,介导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沉默,并观察其对下游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构建的CTGF小干扰RNA(siRNA)慢病毒转移质粒与包装质粒、包膜蛋白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成介导CTGF基因沉默的慢病毒载体;感染肝星状细胞系HSC-T6,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筛选基因沉默效率最高的慢病毒载体;再根据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水平检测感染效率;应用Real-time PCR法检测CTGF基因沉默后HSC-T6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TIMP-2和I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结果包装的慢病毒载体感染HSC-T6细胞的效率高于50%;感染HSC-T6细胞后,CTGF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TS1具有最佳的抑制效率;HSC-T6细胞CTGF基因沉默后,其TIMP-1、TIMP-2和I型胶原mRNA水平也显著降低。结论包装的慢病毒载体在HSC-T6中具有较好的感染效率和CTGF基因沉默效果,基因沉默后可进一步抑制HSC-T6细胞TIMP-1、TIMP-2和I型胶原的基因表达,这在抗纤维化的研究中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瑞德西韦对不同狂犬病病毒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根据药物、病毒及细胞的不同作用方式,以法匹拉韦(T705)作为阳性对照药物,使用组织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_(50))、直接免疫荧光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瑞德西韦对不同狂犬病病毒的阻断吸附、抑制复制和直接杀伤作用。结果在阻断吸附和抑制复制的实验中,与相应浓度的T705阳性对照组相比,500μmol/L瑞德西韦处理BHK-21及N2a细胞后,CVS-11病毒滴度均降低(P<0.01)。分别与CVS-11及SC16街毒株感染组相比,500μmol/L瑞德西韦处理N2a细胞后病毒的滴度及mRNA拷贝数均降低(P<0.01)。在直接杀伤实验中,瑞德西韦无抑制病毒作用。结论瑞德西韦能够显著阻断狂犬病病毒的吸附并能够抑制其体外复制,但无直接杀伤狂犬病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EB病毒与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感染了世界上90%以上的人群。人体初次感染EBV后将成为病毒的终生携带者。在正常人体内,感染EBV的B细胞能被自然杀伤(NK)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s)控制[1]。最初的CTLs细胞免疫反应并不能清除EBV感染的B细胞,EBV随着这些B细胞的分化增殖而产生大  相似文献   

4.
病毒潜伏状态是一种可逆的没有复制的感染状态,病毒凭借潜伏状态可躲避机体的免疫应答.目前认为HIV-1潜伏感染的靶细胞主要是由激活状态回归至静息状态的记忆CD4+T淋巴细胞[1].虽然潜伏感染的细胞数量极少,大约每1×106个静息CD4+T淋巴细胞中只有一个潜伏感染细胞,但即使联合采用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这些细胞仍可存活[2].  相似文献   

5.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是一种常见病毒。资料显示至少有95%的成人感染。初次感染 VZV 以后,病毒可在部分机体内潜伏。当机体免疫功能受到破坏或抑制。病毒可从潜伏状态下复活,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临床 VZV 脑炎多见于免疫功能异常的患者。单纯疱疹病毒(HSV)为散发性病毒性脑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易感人群与 VZV 感染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观察在没有体内免疫因素影响下,VZV 和 HSV 对脑神经组织的致病性。实验采用体外脑神经细胞感染,以比较两种病毒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致病特点。  相似文献   

6.
HCV感染极易转变为慢性持续性感染,宿主的免疫功能变化可能是其重要原因之一,而T淋巴细胞在宿主免疫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慢性HCV感染过程中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变化与联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急性病毒性肝炎时,细胞免疫可能受损;而免疫功能抑制的病人中,急性乙型肝炎可发展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肝病。由于左旋咪唑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可使有缺损的巨噬细胞活性和紊乱的T细胞功能恢复,因而作者研究了此药对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效用。  相似文献   

8.
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是机体一类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其中Th1以分泌IL-2、IFN-γ和TNF-β为特征,主要参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并在抵御病毒等细胞内致病因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Th2以分泌IL-4、IL-5、IL-6、IL-10为特征,主要调节体液免疫反应并在抵御细胞外致病因子方面发挥作用,并与细胞内感染慢性化及病毒持续发展有关.二者间平衡的调节对维持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至关重要.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呈全球性分布,慢性化比率很高,甚至可以达到50%~80%.从目前研究来看,HCV感染及其慢性化可能与Th1/Th2免疫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重大问题,结核分枝杆菌和HIV均是在细胞内复制的病原体,通过损伤细胞免疫而造成持续感染。随着免疫学的进展,人们逐渐了解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的一些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机制。树突状细胞(DCs)通过高水平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II(MHC II)类分子、协同分子及黏附分子,诱导免疫激活,促使T细胞增殖。HIV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导致Th1/Th2及Treg/Th17(help T cell,辅助性T细胞;Regulatery T cell,调节性T细胞)平衡打破,进一步降低了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结核分枝杆菌和HIV的能力。随着HIV和结核分枝杆菌共感染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HIV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治水平将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0.
刚地弓形虫病的免疫主要是由细胞介导的。以往的免疫实验证实刚地弓形虫感染能改变宿主的免疫状态;急性和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小鼠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生受到明显抑制,表明弓形虫感染后可使宿主T细胞及T细胞亚群受到抑制。本文作者为了阐明刚地弓形虫感染的腹膜渗出液(PE)和未接触抗原的腹膜淋巴细胞(PL)之间的关联,在ConA诱导引起PL增生的小鼠模型中观察PE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紧密相关。目前认为,病毒清除是由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介导的HBV感染的肝细胞溶解和/或CTL产生的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IL)-2等的效应实现的。胸腺因子D(TFD)能与T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启动Th细胞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产生IFN-γ、IL-2和IL-2受体,作用于细胞免疫调节的中心环节,扩大抗病毒免疫作用。我们在前期的体外实验已证实,TFD具有抑制HepG2.2.15细胞系HBsAg、HBeAg表达的作用。我们进一步观察了TFD对后天感染DHBV的鸭乙型肝炎模型的体内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据医学空间网3月2日报道,细胞毒杀性T淋巴细胞(CTLs)是免疫系统的一种成分,它在免疫系统识别和杀死被艾滋病病毒(HIV)或猴免疫缺损病毒(SIV)感染的细胞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些病毒通过变异让CTLs无法识别它们,从而得以逃脱免疫系统的探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以CD4+T细胞DNA为模板,进行gp160扩增,构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前病毒假病毒,通过中和试验验证其具有感染活性。方法选择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成功的病人3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纯化CD4+T细胞,提取DNA,以其为模板扩增gp160全长基因,并克隆到pcDNA3.1(+)表达载体上,酶切验证得到阳性克隆。将此阳性克隆和pNL4-3质粒共转染,获得HIV-1假病毒。用免疫兔血清验证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1株假病毒。用免疫后的兔血清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滴度约在1∶90~1∶270之间。病毒的加入量与细胞感染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假病毒感染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感染率较好地反映出感染性病毒的含量。结论获得了具有感染活性的HIV-1B/C重组型假病毒。  相似文献   

14.
血吸虫感染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型免疫反应。研究表明,Treg和Th17细胞及其平衡在血吸虫感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抑制宿主体内过度病理反应,并有助于血吸虫逃避宿主的免疫攻击;而Th17细胞促进血吸虫感染过程中的免疫病理发展。本文就Treg/Th17平衡与血吸虫感染免疫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应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类,在大多数慢性HBV感染者即使经过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仍不能彻底清除病毒。感染的控制和病毒的清除有赖于机体的免疫系统。感染慢性化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密切相关。通过增强抗HBV感染的免疫治疗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一种治疗策略。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包括免疫激动剂、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负调节分子阻断剂、特异性CTL调节分子激动剂或佐剂、治疗性疫苗、特异性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技术、携带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和多糖类物质等,本文对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鼠慢性病毒性肝炎模型中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肝脏γδT细胞在肝脏T细胞中的比例变化以及细胞因子IFN(干扰素)-γ的表达.方法:C3H/Hej小鼠腹腔注射10pfu(空斑形成单位)MHV-3建立小鼠慢性病毒性肝炎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分析法检测MHV-3感染后0天、5天、10天、15天、20天肝脏中γδT细胞在T细胞中的比例变化及其表达IFN-γ的比例.结果:随着MHV-3感染时间的延长,模型中肝脏γδT细胞在肝脏T细胞中的比例较0天逐渐升高(P<0.05),在感染后10天达到最高值.肝脏γδT细胞大量表达IFN-γ,在MHV-3感染10天后达到最高值.结论:感染MHV-3后C3H/Hej小鼠体内γδT细胞的数量增加并表达IFN-γ,提示γδT细胞参与了MHV-3诱导的小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siRNA抑制登革病毒复制的分子机制。方法用登革病毒感染Vero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稳定表达Si-DENV的Vero细胞系上清中病毒含量,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感染细胞的比例,利用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登革病毒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Si-DENV能够抑制登革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以及病毒释放,与对照组相比,感染后第3~7d,上清中病毒含量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后第7d,Si-DENV组登革病毒感染细胞的比例仅为4.48%,对照组感染细胞比例为81.06%。实时荧光RT-PCR结果表明Si-DENV组病毒基因组RNA及负链RNA含量显著减少,与Si-NC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实验证明Si-DENV下调prM、E、NS1等病毒蛋白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论利用慢病毒转染Si-DENV能抑制登革病毒在Vero细胞中的复制,为登革病毒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明先  刘倩 《山东医药》2003,43(10):54-55
目前认为 ,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包括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 ( HBV)的免疫耐受消失 ,免疫应答引起肝细胞坏死、细胞因子释放引起非特异性肝细胞坏死三个方面。上述免疫反应可导致急性肝炎、暴发性肝炎及慢性 HBV持续感染 [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无症状携带 ( As C) ]等不同结局。1  HBV感染后宿主发生的免疫现象和肝组织免疫损伤参与免疫应答与病毒清除的免疫分子有特异的 CD+ 8细胞毒性 T细胞 ( CTL)、CD+ 4 辅助性 T细胞 ( Th细胞 )、非特异的单核巨噬细胞 ( MΦ )、自然杀伤细胞 ( NK细胞 )和细胞因子。一些粘附分子如细胞间粘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含有RagB的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实现RagB基因在C2C12细胞中过表达,并检测熊果酸对该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使用Flag p LJM1 RagB~(WT)、Flag p LJM1RagB~(54L)和Flag p LJM1 RagB~(99L)慢病毒载体作为模板,PCR扩增Flag-RagB~(WT)、Flag-RagB~(54L)和Flag-RagB~(99L),然后将其亚克隆到p WPI载体的Swa I酶切位点之中,进行菌液PCR鉴定;将克隆好的p WPI-RagB~(WT)、p WPI-RagB~(54L)和p WPIRagB~(99L)质粒和病毒包装质粒ps PAX2、p MD2.G按相应的比例转染到293T细胞中,48 h后收集上清液感染C2C12细胞,实现RagB基因在C2C12细胞中过表达;使用亮氨酸和熊果酸单独或共同处理RagB~(99L)过表达的C2C1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 TOR活性。结果使用上清液感染C2C12细胞,荧光显微镜显示感染效率接近100%,Western blot证实Rag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熊果酸显著抑制RagB~(99L)过表达细胞中m TOR活性。结论通过构建慢病毒载体实现RagB基因在C2C12细胞中过表达,RagB在熊果酸抑制m TOR活性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病毒蛋白等经胞质中的蛋白酶体降解成抗原多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分子共同组成MHC-抗原肽复合体,经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GC)呈递至细胞表面,被T淋巴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识别,激活特异CTL等一系列反应.CTL杀伤反应是控制病毒感染的有效免疫防御机制,MHCⅠ类分子限制性CD8+ CTL是抗病毒感染的重要效应细胞,能够识别由MHC Ⅰ途径呈递的病毒抗原肽[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