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民族文化保护和发展角度看民族医药古籍整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民族医药学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应当高度重视民族医药学的保护和提高。目前,保护和提高民族医学的当务之急是民族医药古籍的整理。民族医药学的古籍不但保留了伟大的民族医药智慧传统,而且折射了整个民族文化。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如果在彻底整理民族医药古籍的基础上,建立高水平的数字信息平台,对将来民族医药学的保护、研究和提高,乃至整个民族文化的保护、提高都会产生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传承民族医药技艺和保护民族医药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然而,在民族医药非遗文化传承中,面临诸多困难,亟需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解决。此文通过文献查阅参考、对照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针对性地对民族医药传承方式、人才队伍、保障措施、配套政策、发展形式5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和应对措施,以期对研究民族医药非遗文化传承的同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于1995年,为综合性民族医药学术期刊,始终坚持以弘扬、传承民族医药文化,提升、繁荣民族医药学术为办刊宗旨,不仅成为民族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为全国民族医药专家提供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交流平台,为传承、创新、繁荣民族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于1995年,为综合性民族医药学术期刊,始终坚持以弘扬、传承民族医药文化,提升、繁荣民族医药学术为办刊宗旨,不仅成为民族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为全国民族医药专家提供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交流平台,为传承、创新、繁荣民族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是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不仅在历史上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至今对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仍  相似文献   

6.
医学人类学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主要研究疾病、健康与文化及就医行为等,其理论与方法是研究民族医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运用医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民族医药,将不断完善民族医药民族志,并指导研究者全面认识、研究民族医药,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弘扬民族医药文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3):F0003-F0003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是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民族医药发展”,这对加强推进全国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在我国属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族医药文化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从事侗族医药研究的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8.
民族医药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民族医药是在不同区域的民族之间共同交流后形成的。近年来,“中国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纳西东巴古籍文献”藏医《四部医典》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民族医药知识得到保护,民族文化得到弘扬,但民族医药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仍然存在。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导向,从历史记忆、民族政策、文化认同、人才教育、健康产业5个维度探讨构建中华民族医药共同体路径。旨在强化各民族医药文化的交互作用,创造互惠均衡的民族医药发展环境,为共同增进健康福祉、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文仲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44-1245
世界上各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总结和发展了对本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重要作用的民族医药,并通过文字、图形、实物、语言和风俗习惯,一代代流传下来.其中一部分已为人们普遍知晓和广泛应用,但还有相当部分的经验尚未整理和研究,也膊无正式记载,而是反映在日常生活和传统习惯中,成为各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日益现代化,在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知识的价值.土家族医药的形成是土家先民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的结果,随着土家族文化的发展,研究土家族医药的文化特征,阐释土家族文化对该民族医药发展的影响,对挖掘、整理、开发利用民族医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4):F0002-F0002
中国少数民族医药是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4月,国务院颁发的《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加快民族医药发展”,这对加强推进全国民族医药的继承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侗族在我国属人口比较多的少数民族,侗族的民族医药文化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从事侗族医药研究的专家、学者,认真努力对侗医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为了进一步弘扬侗族医药,  相似文献   

11.
正坚定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习总书记认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他说:"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2]。他向全党发出号召:"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创刊于1995年,为综合性民族医药学术期刊,始终坚持以弘扬、传承民族医药文化,提升、繁荣民族医药学术为办刊宗旨,不仅成为民族医药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也为全国民族医药专家提供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交流平台,为传承、创新、繁荣民族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速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医药是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其中包括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傣医药、壮医药、苗医药、瑶医药、彝医药、侗医药、土家族医药、回族医药、朝鲜族医药等等。是我国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它不仅历史上为各族人民的生存繁衍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外翻译与传播是打造"健康丝绸之路"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我国传统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谋求人类健康福祉的重要途径。少数民族医药典籍对外翻译与传播存在着文化自觉缺失、译者匮乏、理论研究不足、资金短缺及力量薄弱等困境。树立文化自觉和翻译自觉的信心、培养少数民族医药典籍翻译与传播队伍、重视少数民族医药翻译理论研究、多主体翻译与传播少数民族医药典籍是解决目前困境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族药产品研究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和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药新产品是发挥民族医药疗效优势的重要形式,其研究与开发需注重保持民族医药特色。本文从民族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的选题立项角度,探讨在开发民族药新产品过程中的研究思路,提出需要重视民族药用药经验发掘、民族医药文献整理、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及民族药新产品研究开发中的多种研究策略,如民族药材及其有效部位、有效成分、二次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提高民族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侗族人民在长期对抗疾病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保健文化,积累了大量医药保健经验,构成了中国民族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侗族医药保健理论、侗族文化与医药保健、侗族习俗与医药保健、侗族医药保健技术四个方面进行研究,为传承优秀传统医药保健文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双版纳傣族与泰国兰纳民族有着同缘的民族关系,在民族语言、习俗、信仰等方面具有许多的相似性与可比性。文章在梳理中国版纳傣族与泰国兰纳民族来源的基础上,探讨他们传统医药发展及历史渊源关系,对开展文化联合比较研究(如:医药学比较研究、民俗比较研究、信仰文化比较研究、铜鼓文化比较研究、语言学方面的比较研究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傣药是我国四大民族药之一,是我国民族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了傣医药的起源与发展。论述了傣医药文化与汉医文化、佛教文化、贝叶文化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关系以及与农耕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关系。笔者在文中还提出了发展傣医药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瑶族在历史文化的迁徙与融合过程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与饮食文化,在瑶族人民防病治病与养生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通过探索瑶族特色的饮食养疗文化,进一步发掘与传承民族食养食疗精华,从而丰富充实祖国传统民族医药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20.
民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独特医药理论体系,其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扶持。然而,目前民族医药存在整体研究水平不高,部分民族医药文化和资源甚至还面临灭绝的危险,这是民族医药目前的总体现状。为此,本文站在民族医药远景发展目标和规划的角度,就民族医药现代化所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思考,提出了部分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建议,以资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