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镇痛(PCA)的效果和安全性,并观察其对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全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中度以上疼痛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根据需要启动PCA泵,分别给予氯诺昔康每次0.8mg,吗啡每次1mg,锁定时间5min。以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总和及24h镇痛总体效果来评价镇痛效果,同时测定血浆β内啡肽、皮质醇浓度。结果:氯诺昔康组与吗啡组的疼痛缓解总和及镇痛总体印象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吗啡组起效早于氯诺昔康组(P<0.01)。氯诺昔康组的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组(P<0.01)。2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P>0.05)。启动镇痛泵后3h,2组β内啡肽皆有显著上升,2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全子宫切除术后PCA,效应与吗啡相当,不良反应较少。氯诺昔康可引起β内啡肽的显著升高,其机制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2.
氯诺昔康联合吗啡于妇科手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效应及安全性.方法:60例妇科开腹手术后疼痛患者随机分为H组和M组,接受PCA治疗.H组为使用氯诺昔康联合吗啡,M组使用吗啡.结果: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组与吗啡组术后VAS评分及镇静并无明显差异性.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吗啡组.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吗啡用于妇科腹部手术后PCA效应于吗啡接近,可引起轻度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3.
氯诺昔康用于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持续静脉镇痛用于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卵巢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两组.氯诺昔康组(n=30)应用PCA镇痛(每次l mL,总量40 mg/48 h),并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术后行疼痛评分(BCS)及不良反应的观察.对照组(n=30)为空白对照.结果:氯诺昔康组术后B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后应用氯诺昔康静脉持续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吗啡、氯诺昔康复合吗啡用于开胸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45例分三组,每组15例.PCA药物配伍为:A组吗啡50mg,B组氯诺昔康40mg,C组吗啡30mg 氯诺昔康24mg,溶于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PCA工作方式采用持续背景剂量(2mL·h-1)配合单次按压剂量(1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每个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48h内总的按压次数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稍高于A、C两组,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期间B组和C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B和C两组间则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氯诺昔康用于开胸手术后PCA镇痛效应与吗啡相近,都能达到很好的镇痛作用.相对于单独应用吗啡或氯诺昔康,两者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相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10例,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55例和吗啡组55例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氯诺昔康组给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吗啡组给0.05%吗啡10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氯诺昔康组在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的VAS评分均比吗啡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好,镇痛效果接近于吗啡,头晕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L组8例,术后使用氯诺昔康自控镇痛PCA泵(1mg·次-1,24h限量40mg),M组16例,使用吗啡PCA泵(1mg·次-1,48h限量80mg),C组16例,手术结束时静注氯诺昔康8mg,术后48h氯诺昔康32mg持续静脉输注,同时应用吗啡PCA泵(1mg·次-1,48h限量80mg).观察48h记录术后4,8,12,24,48h各组VAS评分、吗啡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中L组术后镇痛效果差,12h时VAS仍高达(50.3±4.5)分,故12h后均加用吗啡镇痛.术后各时段M组与C组镇痛效果均相似,而吗啡用量C组(27.3±10.7)mg·48h-1,明显少于M组(41.3±16.3)mg·48h-1.C组和M组术后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单独氯诺昔康不能控制上腹部术后剧烈疼痛,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很好的缓解疼痛,而且可以减少34%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7.
氯诺昔康在术后患者静脉吗啡自控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单次静注在术后患者静脉吗啡自控镇痛中的辅助作用.方法:90例行中上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术后均采用患者静脉吗啡自控镇痛.M组:术毕缝皮时开启镇痛泵.L1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氯诺昔康8mg,然后开启镇痛泵.L2组:术毕缝皮时及术后6h各静注氯诺昔康8mg,术毕开启镇痛泵.术后24h和48h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Keele疼痛描述四分法(VRS)评估镇痛效果,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各组VAS及VRS差异均无显著性.吗啡总药量、患者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方面,M组最多,L2组最少,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次PCA按压的时间M组最早,L2组最晚,最后1次PCA按压的时间L2组最早,M组最晚,按压的总间隔时间M组最长,L2组最短,L2组与L1组和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的发生以M组最多,L2组最少,头晕的发生则相反.结论:术后患者静脉吗啡自控镇痛时分次加用氯诺昔康8mg可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降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骨科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中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骨科手术患者110例,术后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55例和吗啡组(M组)55例接受PCA治疗。PCA药物配方分别为:氯诺昔康组给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吗啡组给0.05%吗啡100mL。手术结束前缝合深层组织时给予患者静脉连接PCA泵。背景输注速率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术后定时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等情况。结果L组在术后4、8、16、20、24、32和48h的VAS评分均为M组相应各时间点的参数要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应用于骨科手术后PCA的镇痛效果及耐受性好,镇痛效果接近于吗啡,头晕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和吗啡用于骨科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20例ASAⅠ~Ⅱ级硬膜外麻醉行股骨骨折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和吗啡组(M组)。术毕给负荷剂量L组氯诺昔康0.1mg/kg,M组吗啡0.1mg/kg,随后L组氯诺昔康32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M组吗啡40mg加生理盐水至100ml,分别加入镇痛泵药池,背景输注为2ml/h,PCA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0分钟。观察记录镇痛效果及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L组和M组镇痛效果差异无显著性,M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术后PCA的镇痛效果与吗啡接近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适用于PCA。  相似文献   

10.
氯诺昔康、右美沙芬与吗啡协同镇痛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诺昔康、右美沙芬复合小剂量吗啡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45例,术后使用100mL一次性镇痛泵.所用药物为分别为吗啡50mg(吗啡组,n=14)、吗啡30mg 右美沙芬15mg(右美沙芬组,n=14)、吗啡30mg 氯诺昔康16mg(氯诺昔康组,n=14)和吗啡30mg(对照组,n=6).记录术后3,6,24,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活动后VAS评分和48h内使用吗啡总量并记录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术后6和24h吗啡组、氯诺昔康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右美沙芬组6h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6和24h吗啡与氯诺昔康组活动后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右美沙芬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且在6h显著高于吗啡组.各组术后镇静评分无差异.术后48h吗啡总量吗啡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氯诺昔康与右美沙芬组低于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病例吗啡组明显高于其他3组.右美沙芬组1例眩晕,吗啡组1例皮肤瘙痒,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非阿片类药物氯诺昔康与右美沙芬与吗啡联合应用可增加吗啡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刁敏锐  杜瑞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1):1506-1507
目的 比较骨科手术后患者氯诺昔康静脉自控镇痛(PICA)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100例ASAⅠ~Ⅱ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ICA(n=50)和PCEA组(n=50)。PIC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静注氯诺昔康8mg和恩丹西琼(恩丹西酮)4mg后连接镇痛泵(48mg氯诺昔康+生理盐水至100m1);PCEA组于手术结束前约30min硬膜外腔注入吗啡1mg和恩丹西酮4mg加生理盐水至10ml后连接镇痛泵(9mg吗啡+布比卡因150mg+生理盐水至100m1)。连续量为2ml/h,自控量为0.5ml/15min。术后连续监测BP、RR、ECG、Sp02,定时观察记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4h、8h、16h、20h、24h、32h和48h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吗啡PCEA组略低于氯诺昔康PICA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皮肤瘙痒发生率PCEA组明显多于PICA组(P〈0.05)。结论 骨科手术后氯诺昔康PICA与吗啡PCEA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氯诺昔康PICA组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方宝霞  刘杰  刘慧敏  陈富超  林洁 《安徽医药》2013,17(9):1564-1567
目的 系统评价曲马多联合氯诺昔康用于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维普VIP等数据库,收集曲马多联合氯诺昔康联合用药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项临床试验,5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VAS评分:联合用药组术后12、24、48 h患者的VAS评分较曲马多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WMD=-0.69,95%CI(-1.26,-0.12),WMD=-1.09,95%CI (-1.63,-0.55),WMD=-0.57,95%CI(-0.80,-0.35)];与氯诺昔康组在各时间点VAS评分无明显差异;(2) PCA有效按压次数:联合用药组术后12、24、48 h 的PCA有效按压次数无明显差异;(3) 不良反应:联合用药组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结论 术后PCA将曲马多与氯诺昔康联合能得到满意的临床镇痛效果,同时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持续输注剂量0.5mg/h,单次给药剂量1mg,锁定时间10min,每4h最大限量20mg。应用PCA泵的同时,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mg,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记录疼痛VAS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药物用量,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家庭病房晚期癌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16例。PCSA组:为100ml液体中含芬太尼30μg、氟哌啶5mg、玻璃酸酶500U,PCSA泵注前先经肌肉注射芬太尼1μg/kg、氟哌利多0.05mg/kg、PCA每次0.5ml,背景输注量2ml/h,锁定时间15min。PCEA组:为100ml液体中含0.75%布比卡因25ml、芬太尼500μg、氟哌利多5mg,置管后注入负荷剂量5ml,PCA每次0.5ml,PCEA2ml/h,锁定时间15min。观察患者第1、3、7天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VAS、镇静评分及镇痛期间的其它不良反应。结果首日PCEA镇痛效果优于PCSA,其它时间段两种镇痛方法的总体满意度无明显差异。腹胀、尿潴留及穿刺部位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PCEA组明显高于PCSA组(P<0.05),头晕、嗜睡则以PCSA为著。结论PCEA组患者镇痛效果确切,PCSA不良反应少,安全、经济、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应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地塞米松(10mg,2mL)组;B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2mL)组;C组:地塞米松(10mg,2mL)+生理盐水(2mL)组;D组:单纯生理盐水(4mL)组。各组于术前30min静注相应药物,术中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2mL/h,48h)。记录术后2、4、8、12、24、48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48h最痛程度(PD)评分、术后2d平均疼痛程度(MD)评分来评价其镇痛效果,以舒适度分级(BCS)~睡眠障碍度分级(SS)来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记录术后各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切口感染、延迟不愈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D组术后2、4、8、12、24、48hVAS评分高于A、B两组(P〈0.05),同时BCS分级低于A、B两组(P〈0.05):A组术后2j4、8、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48h内A组的PD、MD、SS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A、B两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D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程度,同时减少术后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及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抗炎镇痛药)对快通道非停跳冠脉搭桥术(OPCABG)患者自控镇痛及周转时间的的影响。方法40例OPCABG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应用吗啡/氯诺昔康(试验组)和吗啡(对照组)治疗,记录疼痛及镇静评分、按压次数和药物用量、并发症发生率、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按压次数、药物用量及恶心发生率,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ICU滞留时间,试验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自控镇痛安全有效,可加快周转。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氯诺昔康、帕瑞昔布钠联合阿片类镇痛药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90例拟行胫骨骨折手术患者均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根据术后镇痛方式不同随机分为三组:C组(对照组)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L组(氯诺昔康组)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氯诺昔康8mg,连接电子静脉镇痛泵。镇痛泵中加入氯诺昔康32mg,其余配方同C组。P组(帕瑞昔布钠组)在手术结束后常规接上电子镇痛泵镇痛,回病房后肌肉注射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继续给予40mg帕瑞昔布钠q12h,至术后48h。静脉镇痛泵的配方同C组。镇痛不足时由病房医生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给予哌替啶50mg肌肉注射。记录三组术后4、8、12、24、36、48h的疼痛评分及副作用。记录三患者术后24h镇痛泵的芬太尼用量、按压总次数和有效次数。结果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和L组均显著高于P组(P〈0.01),术后各个观察时点NRS评分C组与L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和24h芬太尼用量C组和L组均显著大于P组(P〈0.05)。结论对于术后中、重度疼痛的患者帕瑞昔布钠复合阿片类静脉镇痛较氯诺昔康能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艳  张雷 《中国药师》2007,10(12):1197-1199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复合丙泊酚、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0例早期妊娠妇女分成氯诺昔康组(L组)300例和对照组(P组)300例。麻醉前2h,L组口服氯诺昔康8mg,P组服用安慰剂。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用药总量、术后腹痛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腹痛L组少于P组(P<0.01),术中丙泊酚用药量L组少于P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无痛人工流产可增强麻醉效果,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术后腹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