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4水平,并同时测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前IL-4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儿治疗后IL-4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1)。结论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4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IL-13在儿童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72例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12、IL-13水平,并同时测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防值的百分比。结果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急性发作期IL-12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正相关(r=0.485,P<0.05),与IL-13呈负相关(r=-0.549,P<0.05);IL-13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r=-0.493,P<0.05)。结论提示IL-12、IL-13在哮喘的急性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是构成气道慢性炎症的各类因素之一。测定IL-12、IL-13水平为哮喘的诊断及判断病情提供较好的实验室参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吸入对哮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轻、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吸入丙酸倍氯米松2周前后和健康对照组(25例)血清中IL-8、TNF-α水平,并同时测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IL-8、TNF-α值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下降(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后IL-8、TNF-α水平下降,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P<0.05)。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IL-8、TNF-α水平升高,糖皮质激素可使其水平下降,并改善哮喘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白细胞介素(IL)-4及尿白三烯E4(LTE4)变化及其与哮喘发作期病情分度的关系,探讨其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8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30例健康儿童,采用超声雾化0.9%NaCl溶液诱导痰液,入院24h留尿标本.以ELISA法测定IL-4的水平,同时测定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计数,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比值(FEV1%).以ELISA法测定哮喘患儿尿LTE4水平.结果 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诱导痰中IL-4、EOS计数、尿LTE4均高于健康儿童[分别为(111.00±180.30)ng/L比(4.78±1.98)ng/L、0.30±0.17比0.07±0.05、(28.20±5.72)pmol/μmol比(1.21±0.02)pmol/μmol],FEV1%则低于健康儿童[(50.96±24.77)%比(119.80±14.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痰液中IL-4及尿LTE4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482、0.437,P<0.01),与FEV1%呈负相关r=-0.647、-0.689,P<0.01).结论 测定诱导痰IL-4及尿LTE4可能较EOS计数更能准确反映哮喘患儿气道炎性反应及哮喘发作时病情程度,可作为临床评价哮喘病情及药物疗效的准确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者240例,其中哮喘急性发作期114例,哮喘临床缓解期126例,同时选取13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根据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将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分为轻度发作组(n=48)、中度发作组(n=36)和重度发作组(n=30),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并抽取空腹血标本测定血常规,计算NLR,对所有研究者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与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相比,哮喘急性发作组患儿中性粒细胞计数(NC)和NLR均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C)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对照组和哮喘临床缓解组间无明显差异;重度发作组NLR高于轻度发作组和中度发作组,并且中度发作组NLR也高于轻度发作组(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中,NLR与FVC、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196、-0. 208、-0. 219,P 0. 01); Logistic回归模型矫正一些危险因素后,NLR仍然是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OR=2. 743,95%CI:2. 001~4. 381,P 0. 05)。结论儿童哮喘急性发作者NLR升高,NLR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 (IL-17)和白细胞介素-35 (IL-35)检测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病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2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发作期患儿104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儿96例为临床缓解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儿童10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IL-17、IL-35水平及肺功能。比较3组儿童血清IL-17、IL-35水平,比较急性发作组与临床缓解组患儿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与IL-35的相关性,分析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17和IL-35与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组与对照组儿童血清IL-17水平依次下降,血清IL-35水平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急性发作组患儿的FEV1/FVC%低于临床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IL-17与IL-35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17水平与FEV1/FVC%呈负相关关系(P0. 05),血清IL-35水平与FEV1/FVC%呈正相关关系(P0. 05)。结论哮喘患儿的血清IL-17和IL-35存在异常表达,鉴于其相互拮抗关系及其与FEV1/FVC%的相关性,临床上可以考虑将其作为哮喘患儿病情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将20例6~14岁的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儿(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治疗,每日1次,每次5 mg,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进行肺功能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IL-6和TNF-α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用力呼气流量(PEF)、25%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25)、50%肺活量最大呼气流量(V50)分别为(86.2±3.6)%、(88.7±2.8)%、(88.9±3.8)%、(90.3±4.2)%、(89.6±3.5)%,均比治疗前的(66.7±2.3)%、(70.5±3.5)%、(69.8±4.3)%、(71.3±3.1)%、(68.6±4.7)%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IL-6、TNF-α分别为(134.30±86.75)μg/L、(1.22±0.51)ng/L,较治疗前的(267.35±112.64) μg/L、(2.83±0.87)ng/L明显降低(P<0.05).结论 孟鲁司特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可缓解症状并改善肺功能,降低IL-6和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香烟烟雾对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气道炎性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25例,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22例,对照组20例,诱导痰检测痰液中各种炎性细胞百分比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8和IL-4的含量,所有入选者均测定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结果 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痰液中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而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8和IL-4水平分别为(277.02±71.37)、(171.69±31.01) ng/L,明显高于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的(158.88±21.95)、(111.42±21.69)ng/L和对照组的(116.78±71.37)、(73.94±15.72)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香烟烟雾暴露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预计值和FEV1/FVC%分别为(51.12±13.30)%、(49.16±11.09)%,均低于对照组的(95.50±10.11)%、(83.18±6.04)%和哮喘非香烟烟雾暴露组的(81.81±5.82)%、(79.00±3.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中IL-8水平与痰液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r=0.742,P< 0.01),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r=-0.739,P<0.01)。结论 香烟烟雾可能通过促进哮喘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I_8的产生而影响气道炎性反应,加速其肺功能的受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通过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血浆中在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中一氧化氮(NO)的变化,探讨NO在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2009年住院治疗的哮喘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入院时抽取空腹静脉血2 ml,各项指标测试完毕再抽取2 ml静脉血,测定各组血浆中NO的含量,肺功能检测仪检测相关肺功能指标.结果 急性发作期组与健康对照组血浆中NO含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期组与缓解期组患者的FEV1%预计值、FEV1/FVC值及PEF%预计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与女性之间、各年龄组之间血浆N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哮喘急性发作期血浆中NO含量吸烟者较非吸烟者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发作期血浆中NO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NO含量与FEV1%预计值呈负相关.急性发作期轻度、中度、重度及危重患者血浆NO含量逐渐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炎症介质白三烯E4动态变化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夜间哮喘组(n=20)、哮喘非夜间发作组(n=20)和健康对照组(n=10),动态监测尿液中LTE4浓度及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PEF)。结果:夜间哮喘组夜间段LTE4浓度[(229.93±26.54)pg/mg creatinine]显著高于哮喘非夜间发作组[118.15±22.32)pg/mg creatinine]及健康对照组[(85.76±24.12)pg/mg creatinine](P<0.01)。且夜间哮喘组夜间段LTE4浓度明显高于日间段[(145.23±23.68)pg/mg creatinine](P<0.01)。夜间哮喘组04:00的PEF值[(73.93±12.19)L/min]比16:00的PEF值[(126.68±25.92)L/min]明显降低(P<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夜间哮喘组尿LTE4浓度夜间增高值与PEF值夜间下降值呈显著负相关(r=-0.799,P<0.01)。结论:白三烯E4的昼夜变化与小儿夜间哮喘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 (PGE1 ) 对小儿重症肺炎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为临床使用PGE1 辅佐治疗重症肺炎、防治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0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经彩色多谱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存在肺动脉高压而无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可引起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微注泵持续静脉缓慢注射PGE1 50ng/kg·min, 治疗3d; 对照组只进行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 为51 .42±11. 36mmHg, 治疗3d后为23 .68±5. 42mmHg,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t=2 .86, P<0 .01); 对照组治疗前的PASP为49. 36±12 .75mmHg, 治疗3d后为46. 15±9 .36mmHg, 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t=1 24, P>0 05); 两组病例治疗前PASP无显著性差异(t=1 .16, P>0 .05), 而治疗3d后则有显著性差异(t=2 .73, P<0. 01)。结论: PGE1 可有效降低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时的肺动脉高压, 有助于减轻右心负荷, 提高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 与胎儿生长受限(FGR) 发病的关系。方法: 对2001年1月~2003年12月间38例胎儿生长受限孕妇(FGR组) 和4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 分娩后的胎盘和脐带组织进行分析,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组化) 测定两组孕妇分娩后的胎盘和脐带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 的表达强度。结果: ①FGR组胎盘绒毛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的表达强度为73 68% (28例), 与正常组30% (12例) 比较显著增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14 .88, P<0 .01); FGR组脐带的脐血管内皮细胞中ICAM-1阳性表达为68. 42% (26例) 与正常组27 .5% (11例)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 =13 09, P<0 .01)。②FGR组胎盘重量(464g±57g) 较正常对照组(570g±72g)显著下降(P<0 .01)。③FGR组新生儿体重(2 212 .50g±188 .37g) 较对照组(3 309. 38g±400 .69g) 显著下降(P<0 .01)。结论: 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表达的增强在FGR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ICAM-1与胎盘的免疫病理损伤有关, 可能是FGR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sICAM-1的水平,其中有28例测定了恢复期血清sICAM-1的水平,同时以20例正常儿童血清sICAM-1作对照。结果: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sICAM-1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哮喘患儿重度发作较轻、中度发作升高更显著(P<0.01)。结论:sICAM-1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咪唑安定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静效能以及不良反应, 为新生儿机械通气选择理想的镇静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40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n=20) 和咪唑安定组(n=20), (1) 比较两组用药后30min、6h和12h机械通气参数(RR、PIP、FiO2、PEEP) 和患儿平均血压、心率; (2) 通过新生儿面部编码系统(NF CS) 评价两组患儿用药后30min、6h和12h的疼痛行为反应评分; ( 3 ) 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结果: ( 1 ) 芬太尼组PIP、FiO2、PEEP在用药前和用药后各时段与咪唑安定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 而用药后12hRR则低于咪唑安定组(37 .00±3 .77) 次/minVS(40. 00±5 .13) 次/min, P<0. 05; 咪唑安定组用药30min后出现血压下降, 6h后出现心率下降, 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 .05); 而芬太尼用药后各时段的HR和MBP与用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 .05);(2) 两组在用药后30min, 疼痛行为反应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组(P<0 .05), 但各时段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 .05 );(3) 芬太尼组机械通气时间少于咪唑安定组(25. 35±12. 50) hVS(34 .90±17. 78)h, P<0 .05。结论: 与咪唑安定相比, 芬太尼能降低机械通气的通气频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且心血管的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与儿童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反应相关性,为儿童哮喘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2020年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8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哮喘严重程度将患儿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哮喘组,并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讨论各组儿童痰液ICAM-1水平的变化,分析ICAM-1与哮喘严重程度及气道炎症反应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痰液ICAM-1、白细胞介素(IL)-6、IL-13、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组(t=40.251、27.532、48.392、23.096,P<0.05)。不同哮喘严重程度患儿的痰液ICAM-1、IL-6、IL-13、TNF-α水平以及肺功能指标中肺活量(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410、38.726、12.167、46.661、29.540、10.419、24.676,P<0.05);其中,重度哮喘患儿痰液ICAM-1、IL-6、IL-13、TNF-α水平均高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中度哮喘患儿FEV1、VC、PEF均低于轻度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与IL-6、IL-13、TNF-α水平、哮喘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45、0.684、0.786、0、692,P<0.05);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与FEV1、VC、PEF呈负相关(r=-0.457、-0.378、-0.692,P<0.05)。结论 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其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分级、IL-6、IL-13、TNF-α水平呈正相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检测哮喘患儿痰液ICAM-1水平,在评估其疾病严重程度、气道炎症反应中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清及脐血瘦素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胎儿生长受限(FGR)患者产前及产后和胎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以探讨瘦素与FGR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30例FGR患者和40例正常妊娠妇女产前及产后1周血清和胎儿脐血的瘦素水平以及30例健康未孕妇女瘦素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FGR组产前瘦素水平为(23.23±6.75)μg/L,正常妊娠组产前瘦素水平(24.58±5.69)μg/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瘦素水平与脐血瘦素水平均无相关性(r=0.237、r=0.199,P均>0.05);两组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均无相关性(r=0.157、r=0.196,P均>0.05)。②FGR组产后瘦素水平为(7.73±2.96)μg/L,与正常妊娠组产后瘦素水平(7.92±2.54)μg/L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分别与健康未孕组瘦素水平(7.44±2.48)μg/L比较,也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③FGR组脐血瘦素水平为(5.84±2.68)μg/L,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脐血瘦素水平(9.37±3.51)μg/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脐血瘦素水平与新生儿体重均呈正相关(r=0.412、r=0.392,P均<0.05)。结论:检测母体血清瘦素水平不能作为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指标,且母体血清瘦素水平与FGR的发生无关;脐血瘦素水平下降可能与FGR的发生有关,且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