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李敬伟 《天津医药》2008,36(1):50-51
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增强,降解细胞外基质(ECM),导致斑块纤维帽变薄而易于破裂,最终冠脉内血栓形成和闭塞,临床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1]。本研究旨在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方法探讨易损斑块与MMPs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易损斑块的特征是纤维帽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心比例高、斑块炎症明显及伴斑块内出血.易损斑块易发生破裂,引起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破裂可引起急性冠脉事件.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成像、激应图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血管内磁共振显像、血管镜、分光镜等是目前检测易损斑块的主要手段.对冠状动脉内易损斑块应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特点与药物支架置人术后斑块脱垂的关系。方法对106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内超声检查,根据支架置入后是否发生斑块脱垂分为斑块脱垂组(44例)和无斑块脱垂组(62例)。结果44例患者的51处斑块脱垂病变和62例患者的89处无斑块脱垂病变纳入分析。斑块脱垂组支架置人数目[(1.5±0.6)比(1.1±0.3),P〈0.001]、长度[(31±13)mm比(21±8)mm,P〈0.001]以及扩张压力[(15.3±2.6)atm比(14.1±2.1)atm,P〈0.001]明显高于无斑块脱垂组,斑块面积明显大于无斑块脱垂组[(13±4)mm。比(11±3)mm^2,P=0.024],正性重构[(76.5%(39/57)比56.2%(50/89),P=0.016]、斑块破裂[33.3%(17/51)比18.0%(16/89),P=0.039]和超声衰减斑块[84.3%(43/51)比42.7%(38/89),P〈0.01]的比例也均高于无斑块脱垂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声衰减斑块[比值比(OR)=2.361,95%置信区间(CI):1.107~4.375,P=0.003]和支架长度(OR=1.722,95%CI:1.025~2.973,P=0.015)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药物支架置人后斑块脱垂发生率约为36.4%(51/140),超声衰减斑块和支架长度是斑块脱垂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李建蓉  温云  王静  刘兴华  邓先余 《安徽医药》2020,24(9):1764-1768
目的探讨破裂和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冠状动脉 CT血管造影( CTA)特征与血管内超声( IVUS)的关系。方法回顾性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 2017年 3月至 2019年 3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病人各 3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行冠状动脉 CTA、IVUS和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 VH-IVUS)检查。比较 VH-IVUS诊断的薄帽型纤维粥样硬化斑块( TCFA)中钙化斑块、低衰减斑块、正性重塑及餐巾环征等 CTA高风险特征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 CTA正确诊断出破裂斑块 26/39个,有 3个斑块的诊断为假阳性,灵敏度为 66%,特异度为 91%。融合坏死核心斑块的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 /纤维斑块比值等 CTA特征均显著升高( P<0.05)。 TCFA的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 /纤维斑块比值等 CTA特征显著升高( P<0.05)纤维斑块体积显著降低( P<0.05)。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 /纤维斑块比值等 CTA特征在诊断纤维粥样硬化斑块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下面积分别为 0.730、0.872(P<0.05)。 ACS病人中罪犯斑块的 CTA高危特征检出率均显著升高( P<0.05)。结论与 IVUS相比,冠状动脉 CTA识别破裂斑块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低。此外,低衰减斑块、餐巾环征、坏死核心体积、坏死核心 /纤维斑块比值等 CTA高风险特征能很好的识别 VH-IVUS诊断的融合坏死核心的斑块及 TCFA,尤其是在 ACS病人中。  相似文献   

5.
徐占领 《安徽医药》2019,23(4):665-667
目的 探讨冠心病冠脉病变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表现以及IVUS对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3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68例冠心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IVUS检查,同时对照组经冠状动脉造影(CAG)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研究组经IVUS指导实施冠脉支架置入术。记录冠心病冠脉病变IVUS表现、治疗前后病变血管最狭窄处直径狭窄率(DS)、斑块负荷以及最小血管直径(MLD)、支架置入率及达标率,并于1年后随访,统计对比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IVUS检查显示68例病人中8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0%,比例11.76%,34例病人最小管腔面积<4 mm2,比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4,P=0.028);治疗后两组DS、斑块负荷显著降低,MLD显著增加,且研究组DS、斑块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ML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7,P=0.000;t=10.238,P=0.000;t=10.752,P=0.000);研究组支架置入率与达标率分别为94.12%与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与7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P=0.011;χ2=5.121,P=0.024);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研究组(11.76%)与对照组(20.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6,P=0.323)。结论 冠心病冠脉病变经IVUS能有效检出,其辅助下开展冠脉支架置入术治疗能够减小斑块负荷,增加血管直径,提升支架置入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超声多普勒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Tei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初步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00例,行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和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采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血流频谱,计算出Tei指数,比较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病变和Tei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100例中有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3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Tei指数有上升趋势(0.39±0.03~0.48±0.06),冠状动脉重度狭窄组Tei指数(0.48±0.06)较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0.42±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1,P〈0.05),但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0.42±0.05)与冠状动脉无狭窄组(0.39±0.0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21,P〉0.05);Gemini积分41~80分、≥81分组与1—40分组的Te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28、3.31,均P〈0.05)。结论检测Tei指数可以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攀升,如何判定冠心病患者粥样斑块稳定与否,目前缺乏特异、敏感而又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血管内超声(IVUS)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介入新技术,其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性质、是否稳定等方面有较高价值。本实验对92例冠心病患者在介入治疗前行血清过氧化酶(MPO)检查,比较血管内超声特点,评价MPO在判定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成年人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了解青年人ACS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我们于2002年12月~2005年7月对40岁以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7例ACS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青年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27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成年人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病因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多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青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为了解青年人ACS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我们于2002年12月~2005年7月对40岁以下、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7例ACS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血管内斑块的超声影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的影像学特征. 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再对犯罪血管行IVUS检查,观察病变部位的斑块特性、血栓形成、重构(正性、负性)面积. 结果 UA患者病变血管面积、斑块面积及血管重构指数明显大于SA患者(P<0.05),软斑块、正性重构更多见于UA患者(P<0.05). 结论 UA患者和SA患者冠状动脉斑块成分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UA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软斑块、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和正性重构更常见.  相似文献   

11.
血清抵抗素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岚  王勇德  张健 《天津医药》2007,35(7):506-508
目的探讨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82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60例和正常对照组22例,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获取患者血压、身高、体质量、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2.09±1.12)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3±0.83)μg/L(P<0.05).(2)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366,P<0.05).结论高抵抗素血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相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下肢动脉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血管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53例,于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的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再行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其结果分为对照组(N组)93例,冠状动脉病变组(CAD组)260例,CAD组中单支病变组(S组)62例,多支病变组(D组)198例。结果:CAD组患者股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下肢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管腔内径小于对照组(股浅动脉远心端,腘动脉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斑块检出呈正相关。结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下肢血管动脉硬化对冠心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肢血管动脉硬化病变与冠心病和(或)糖尿病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因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入院的患者353例,根据有无冠心病和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无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组和无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于冠脉造影前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观察斑块形成和血管内径(D)。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股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增高,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患者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极低,糖尿病不合并冠心病患者与冠心病不合并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情况相似(P>0.05),斑块发生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亦无冠心病的患者(P<0.01),但明显低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P<0.01或P<0.05),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重,多为多支血管病变。结论:检测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对糖尿病和(或)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波  李天德  智光  徐勇  杜锦 《天津医药》2005,33(3):148-15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超声检测19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取16个测量位点,即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动脉窦的前壁和后壁。将患者按照造影结果分组,比较其动脉硬化指标。结果:颈动脉与冠状动脉有共同的危险因子,如增龄,血脂异常。冠心病组IMT明显大于对照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颈动脉窦IMT值与冠心病程度相关。结论:颈动脉窦IMT与冠心病程度明显相关,二者有共同的病理和血液动力学基础。颈动脉窦IMT可以用作监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声学密度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贵明  周旻  黄灿亮  万征  杜鑫  袁文利 《天津医药》2007,35(11):829-83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背向散射积分校正值(CIBS)的差异,评价其对预测冠状动脉(冠脉)事件发生的价值.方法将100例受试者(均经冠脉造影检查)分为急性心肌梗死36例(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27例(UAP组)、稳定型心绞痛27例(SAP组)以及对照组10例,其中AMI组与UAP组合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用二维超声检测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采用声学密度定量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斑块CIBS.结果AMI组(83.33%)、UAP组(82.22%)和SAP组(62.96%)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UAP组和SAP组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IBS显著低于SAP组(P<0.01),AMI组和UA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CIBS≤-8.2 dB时预测ACS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81%;AMI组、UAP组和SAP组IMT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颈动脉斑块CIBS明显低于SAP患者,用声学密度测定颈动脉斑块CIBS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ACS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粥样斑块特征的关系。方法:对拟诊冠心病的103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均行左室造影(LVA)。CAG结果阴性者纳为对照组(30例),其余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组(1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37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21例)。对其中的7例SA患者、27例UA患者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观察冠心病患者LVEF水平的变化特点。结果:AMI组LVEF水平低于其他3组(P〈0.01);UA组与S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对照组(P〈0.01);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中重度狭窄组LVEF水平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LVEF水平可反映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但在SA、UA患者中,LVEF水平不能反映斑块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小飞  赵向东  高陆  于翔  李娜 《天津医药》2002,30(12):719-721,T001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重构。方法 :24支近段和远段均有病变的冠状动脉 ,共有病变48处 ,用血管内超声测量病变部位和近、远端参考部位的管腔面积 (LA)和血管面积 (VA) ,并计算血管面积比 (病变部位VA/近、远端参考部位VA的平均值 ) ,评价病变部位的重构类型。结果 :近段和远段病变的局部面积狭窄率和管腔面积狭窄率无显著性差异 ,而近段的血管面积比大于远段 (P<0.01) ,远段病变负性重构多于近段病变。结论 :在狭窄程度相同的情况下 ,冠状动脉近段病变的代偿扩张明显大于远段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性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影响,旨在为不同性别的冠心病患者实施有效的二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临床上已行PCI治疗的冠状动脉患者482例,对患者的危险因素严格进行评估,根据患者不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结果造影显示,在罪犯血管上,男性和女性几乎一致,而在病变严重程度上二者更是趋于一致,构成比比较男女无差别,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女性发病年龄尽管晚于男性,但在ACS患者中不同性别的冠状动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颈动脉斑块超声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2016年1月~2018年7月期间某院接收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112例分为正常组16例和病变组96例,病变组中再根据血管狭窄程度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将各组的颈动脉斑块面积、数目和血管内中膜厚度进行比对。结果:同正常组相比,病变组的斑块数目、斑块面积和血管内中膜厚度3项数据差异明显(P0.05),且3项数据随着病变程度的加深不断增加;重度病变组的颈动脉狭窄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颈动脉硬化形成斑块也在不断增多,采用颈动脉斑块超声能够对冠状动脉病变起到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2月~2010年3月在我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204例,按有无代谢综合征分为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101例)和单纯冠心病组(103例),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血浆CRP、IL-6、TNF-α显著高于单纯冠心病组(P〈0.01)。CRP、IL-6、TNF-α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0.51和0.51,P〈0.01)。结论 CRP、IL-6、TNF-α升高是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炎症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