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1 毫秒
1.
目的:分析女性尿失禁患者术前尿动力学参数随年龄增长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5年10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14例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0~82岁,平均(56.97±10.68)岁,病史1个月至50年,平均(8.44±8.85)年。尿动力学检查均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于术前常规进行,分为非侵入性检查和侵入性检查两部分,包括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达到最大尿流率的时间、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最大逼尿肌压、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总容量、初始尿意、强烈尿意、急迫尿意和漏尿点压力等参数。按年龄将患者分为4组进行比较,使用Kolmogorov Smirnov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214例患者资料,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随年龄增长而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女性尿失禁患者随年龄增加,尿动力学参数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膀胱总容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排尿时间随年龄增加上升,最大逼尿肌压随年龄增加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芪缩尿方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饮食、运动疗法及规律应用胰岛素降糖、营养神经等药物。观察组加服丹芪缩尿方,每日1剂。观察治疗12周后2组患者尿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尿动力学(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残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尿意容量均显著降低(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最大尿道压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芪缩尿方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女性尿失禁患者尿动力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尿动力学检查在诊断女性尿失禁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为病例组和因上尿路疾病需要手术治疗而下尿路功能正常的20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病例组依据临床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分为急迫性尿失禁患者90例,真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70例,充溢性尿失禁患者40例.比较各组病例与对照组之间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结果:真性压力性尿失禁组的最大逼尿肌排尿压、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和最大尿道闭合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急迫性尿失禁组最大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充溢性尿失禁组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排尿压和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残余尿量和排尿前最大逼尿肌压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动力学检查能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的尿动力学表现。方法:49例不同原因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其中尿潴留组24例,尿失禁组25例。对其自由尿流率、膀胱压力容积/压力流率/肌电图联合测定和静止期尿道压力进行测定。结果:尿潴留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尿流率降低,残余尿量增加,大容量膀胱,逼尿肌无反射,高逼尿肌漏尿点压;而尿失禁组尿动力学主要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和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结论:对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异常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对其进行尿动力学分类,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 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盆腔器官脱垂对下尿道功能影响的尿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盆腔不同部位器官脱垂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85例不同程度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与无前盆腔器官脱垂组相比,前盆腔器官脱垂组年龄大、绝经患者比例高、阴道分娩次数多、剖宫产比例低、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比例少,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患者强烈排尿欲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容量、初始排尿时逼尿肌压力和残余尿量均增大,平均尿流率和最大尿流率明显降低,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而与无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组相比,中后盆腔器官脱垂组绝经患者比例高、合并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比例少且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残余尿量明显增大,排尿时间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前盆腔器官脱垂明显增加了尿道阻力,是导致排尿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逼尿肌不稳定(DI)及下尿路梗阻(LUTO)对男性下尿路症状(LUTS)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住院的8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LUTS患者的尿动力学资料,将其归类为三组,分别为LUTS伴DI组11例、LUTS合并LUTO组41例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29例,对三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尿动力学指标比较,残余尿、最大尿流率、最大逼尿肌压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初感尿意容量、强烈尿意容量各组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年龄、初始逼尿肌压无差异(P>0.05).比较LUTS伴DI组和LUTS合并LUTO伴DI组的储尿期指标,LUTS合并LUTO伴DI组DI最大逼尿肌压更高、DI幅度增加(P<0.05).结论 DI患者残余尿及膀胱功能容量减少、膀胱感觉敏感,LUTO伴DI患者DI幅度增加,逼尿肌收缩力增强;最大尿流率对LUTO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可准确诊断DI和LUTO,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筛选临床诊断为OAB的女性患者70例,排尿正常女性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尿动力学参数。结果经尿动力学检查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者2例,其余68例为实验组,纳入统计分析。实验组排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e)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初始尿意容量(VFD)、强烈尿意容量(VSD)、急迫尿意容量(VUR)、最大膀胱容量(MC)以及膀胱顺应性(BC)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力(PdetQmax)、膀胱颈压(P1)、最大尿道压(MU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最大尿流率(Qmax)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实验组逼尿肌不稳定收缩(DO)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中感觉功能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尿动力学检查是女性OAB患者重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及患者具体情况,对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PH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变化.方法对45例BPH伴糖尿病患者和96例单纯性BPH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测,并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糖尿病组和对照组比较,最大尿流率、膀胱感觉功能、膀胱顺应性、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及排尿后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膀胱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伴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更严重,应尽早联合治疗,以避免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溴吡斯的明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50例,随机均分为2组(n=25)。对照组给予甲钴胺、依帕司他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溴吡斯的明治疗。治疗前及治疗30、60 d分别检测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残余尿量、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结果经过30 d治疗,对照组较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增加明显,残余尿量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d后,2组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余尿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指标改善更显著。结论溴吡斯的明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逼尿肌的肌无力,缓解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萘哌地尔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尿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尿动力学分析萘哌地尔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给予萘哌地尔治疗,治疗时间为4周,以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初始尿意容量(FDV)、强烈排尿感容量(SDV)、最大膀胱压容量(MCBC)、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MDP)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比较治疗前后的Qmax、Qave、FDV、SDV、MCBC、MDP,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萘哌地尔可改善尿流动力学参数,有效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  相似文献   

12.
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10例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者归为正常组,有一项异常者归为异常组。异常组分为病程<5年组和病程≥5年组。结果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变中,逼尿肌收缩力、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残余尿的异常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相关。异常组中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升高,尿流率轻度减低;病程≥5年组逼尿肌收缩压减低,尿流率明显降低,膀胱容量增大,残余尿量增多。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当患者出现明显的尿路症状时已进入中晚期;尽早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确诊。  相似文献   

13.
①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尿动力学改变。②方法对36例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和1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详细的尿动力学检查和对比分析。③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膀胱初尿意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残余尿、逼尿肌收缩力和膀胱顺应性均有显著差别(P〈0.05),逼尿肌稳定性无明显差异(P〉0.05)。④结论前列腺增生合并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膀胱功能障碍,应及早干预,延缓膀胱功能障碍进展。  相似文献   

14.
陈敏 《中外医疗》2008,27(32):68-69
目的 观察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2型糖尿病膀胱患者,给予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均明显下降(P<0.01),但最大逼尿肌收缩压、最大尿流率均明显上升( P<0.01).结论 弥可保、针刺治疗、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糖尿病膀胱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特征。方法选择48例女性膀胱白斑患者为观察组,20例泌尿系检查及尿动力学检查均正常的女性为对照组。测定尿流率、充盈期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静态尿道压力,比较两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48例均有尿频、尿急症状,其中伴尿痛11例,夜尿增多14例,排尿不畅7例,肉眼血尿5例,镜下血尿25例,伴焦虑、紧张、失眠等精神症状22例。观察组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最大膀胱容量(MCC)、膀胱顺应性(BC)均低于对照组,最大尿道闭合压力(MUCP)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P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Qmax)、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主要表现为逼尿肌过度活动(DO)、膀胱感觉增强(IBS)、膀胱出口梗阻(BOO)和逼尿肌活动低下(DU),发生率分别为33.3%(16/48)、22.9%(11/48)、14.6%(7/48)和12.5%(6/48),其余16.7%(8/48)患者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白斑患者尿动力学检查异常表现多样化,多数患者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王伟高  钟欢  李辉  俞彬  汤建儿  陈煜 《浙江医学》2010,32(7):1025-1027
目的 探讨并评价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的尿动力学特点,以期为该术式的施行提供动力学依据.方法 选取施行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的20例男性患者,术后6、12个月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测,就尿流率、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压容量、充盈压、最大排尿压及顺应性等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自主排尿,无需再次导尿,拔除导尿管1周后尿量为110~570(188.4±24.8)ml.其中19例(95.0%)白天控尿良好,17例(85.0%)夜间控尿良好.术后6、12个月复查静脉肾盂造影示新膀胱位置、形态良好,肾、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患者术后12个月时初始尿意膀胱容量、正常尿意膀胱容量、最大尿意膀胱容量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其它参数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和12个月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闭合压及功能性尿道长度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原位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具有容量大、相对低压、顺应性好和术后排尿、控尿功能更接近生理特征等特点,螺旋构型回肠新膀胱术是一种较为合理的原位膀胱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a-硫辛酸与醛糖还原酶抑制剂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5例随机分为3组,A组(35例)给予a-硫辛酸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B组(32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C组(18例)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B超测定膀胱残余尿量及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3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膀胱初尿意容量均较治疗前减少,最大尿流率、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尿流动力学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膀胱残余尿量、膀胱初尿意容量及最大尿流率改善程度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85.7%,明显高于B、C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硫辛酸及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均有效,其中硫辛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北辰区脑卒中(ISH)与脑卒中合并糖尿病(ISHD)女性患者的尿动力变化,探讨脑卒中合并糖尿病女性患者的膀胱功能训练和治疗。方法采用尿流动力学分析仪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分析患者初始尿意时膀胱灌注量(FDV)、最大膀胱灌注量(MCC)、最大尿流量(Qmax)、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Pdet-Qmax)、残余尿量(PVR)。结果 ISH组与ISHD组患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ISH组与ISHD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ISH患者相比,ISHD患者的Qmax和Pdet-Qmax明显下降,同时伴随PVR、FDV和MCC明显升高(P <0.05)。结论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能引起明显的膀胱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兔膀胱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膀胱功能的影响及尿动力学在糖尿病膀胱病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高脂高糖饲料建立糖尿病兔模型与正常对照兔对比 ,测定膀胱重量、压力、容量、残余尿及膀胱舒缩功能变化。 结果 :糖尿病组排尿时膀胱压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膀胱重量、膀胱容量、残余尿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 ) ;糖尿病早期兔膀胱最大收缩力和舒张力均下降。 结论 :糖尿病早期膀胱功能即明显受损。尿动力学检查对评估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病人由膀胱内窥镜观测到的膀胱小粱化程度和尿动力学检查测定的逼尿肌压力的联系.方法 298例BPH病人,按照膀胱镜下的膀胱小梁化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0级:无小梁化;1级:轻度到中度小梁化;2级:重度小梁化;3级:重度小梁化伴有假性憩室形成.结合相应的最大自由尿流率、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等项指标,进行方差分析和相关检验分析.结果膀胱小梁化0级34例、1级91例、2级117例、3级56例.随着膀胱小梁化程度的加重最大自由尿流率呈现明显降低趋势;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呈现增高趋势.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排尿期最小逼尿肌压和最大逼尿肌压变化与膀胱小梁化分级成正相关.结论 膀胱小梁化改变作为一种形态学变化与尿动力学的逼尿肌功能改变间有良好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