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以复方丹参注射液及维脑路通注射液治疗,分别于第3天及第7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4%,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2组疗效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显著,起效快。 相似文献
2.
3.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其发病与椎动脉痉挛有关,为寻求血管扩张药以外更为有效的方法,我们采用中医传统针刺联合丁咯地尔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盐酸丁咯地尔是一种微循环改善剂 ,我们自2 0 0 1年 3月~ 2 0 0 3年 1 2月应用本品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5 0例 ,收到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研究在符合以下标准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中进行 :( 1 ) 40岁以上 ,有发作性眩晕、呕吐、头晕 ;( 2 )有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的症状 ,如耳鸣、听力下降、视物不清、步态不稳、肢体无力和言语障碍等 ;( 3)有脑干受累体征 ,如眼震、感觉障碍、反射亢进、病理征、共济失调、Romberg's征阳性及脑神经损害等 ;( 4 )有引起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病的明确病因 ,如颈椎病、动脉硬…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联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近期疗效。方法将7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盐酸丁咯地尔氯化钠注射液和天麻素注射液静滴,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丁咯地尔与天麻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张宏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3):4097-4098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利多卡因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单纯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利多卡因注射液1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脉滴注,同时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有效率为7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多卡因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合并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予以杏芎氯化钠注射液加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和对照组30例,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分别于第7天及第14天观察疗效。结果治疗7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3.33%(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相当,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显效较快。 相似文献
10.
韦华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81-82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4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单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加盐酸丁咯地尔,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观察对脑血流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优于单用盐酸丁咯地尔。 相似文献
11.
王大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葛根素注射液和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及单纯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200 mg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中并联合使用葛根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4%,对照组有效率为67.7%,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明显优于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45名,两组均同时使用脑神经营养药物,同时辅以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治疗组加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丁咯地尔联合脉络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乌兰图雅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0):18-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脑病科常见疾病,其原因为动脉硬化或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干、小脑、内耳缺血,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随头部转动或体位变化而出现,并几分钟,几个小时或几天不消失。患者出现共济失调、眼震、视力下降、吞咽困难、偏头痛、心悸等伴随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患者的疗效。方法对 70例VBI患者分别用葛根素 (治疗组 )和复方丹参 (对照组 )静滴治疗 ,疗程 7~ 14天 ,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起效时间快 ,2 4小时内有效率为 37.14 % ,72小时内有效率达 74 .2 9% ;对照组分别是 8.2 5 %、2 2 .86 %。 2组总有效率分别是 84 .5 9%、6 2 .2 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葛根素治疗VB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中医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或部分阻塞所引起的。临床以眩晕为主要表现,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有资料表明,VBI性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病,约占老年眩晕症的90%,也是诱发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且约1/3的病人在5年内发展为脑梗塞。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本病方面已显示出优势,并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方案的共性及个性.方法:取等量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葛根素和天麻素并口服或静脉应用倍他司汀,观察组不用天麻素注射液(天眩清注射液0.2g:2ml).结果与讨论:治疗组疗程明显缩短,症状波动小.对照组疗程长、症状易波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铭忠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8):1055-1055
2002年6月-2004年6月,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动脉硬化、血管狭窄,椎动脉管受压,血管痉挛而致脑干、小脑缺血。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易致急性脑血管病变。本文就近年来临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7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临床症状多以眩晕为主 ,属祖国医学眩晕范畴。笔者采用针灸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8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4 0例 ,年龄最小 38岁 ,最大 70岁 ,平均年龄 6 0 .78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 6例 ,其中男 2 0例 ,女 2 6例 ,对照组 32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4例。1.2 诊断标准①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 ,多因头位和 /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②眩晕同时至少尚有一种椎基底动脉缺血发作的其他症状 ,如眼症 (黑蒙、闪光、视物变形、复视… 相似文献
2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多发中老年人,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文本着重从针刺治疗方面系统回顾及总结了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探讨各种针法的疗效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运用的效果,为进一步临床治疗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