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的方法,对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青光眼滤过术后3月内31例35眼功能不良的滤泡,采用针刺分离滤泡周围纤维瘢痕,然后结膜下注射5-FU,隔日一次共3—5次,其中22只眼一次针刺分离,8只眼2次针刺分离,5只眼3次针刺分离,观察治疗后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的变化及治疗后的眼部并发症。结果35只眼中,不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有27只眼眼压控制在21mmHg以下。其中22只眼在15mmHg以下。滤过泡形态:有29只眼表现为功能滤过泡。结论青光眼术后早期功能不良的滤过泡采用针刺分离联合结膜下注射5-FU是安全、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达克宁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达克宁结膜下注射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刘新,王一兵真菌性角膜溃疡(fungalcornealulcer)近几年来发病率逐渐增多,已成为致盲率很高的感染性眼病之一。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有效的抗真菌药物,致使本病在临床上治疗十分棘手。一些患者病情恶化,视力丧失,... 相似文献
3.
郑彩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21):3092-3093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其成功与否取决于滤过泡的状况。尽管各种手术方式的改进和抗代谢药物的应用提高了手术效果,但仍有术后滤过不良者。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是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早期发生的比较少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往往导致滤过性手术的失败。笔者对具有危险因素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的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早期行针刺分离术并联合滤过泡旁注射0.2g/L的丝裂霉素C(MMC),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结膜下注射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功能不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尖分离联合5-氟尿嘧啶(5-FU)注射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功能不良滤过泡的处理效果。方法对16例(20只眼)青光眼患者术后2~9周的滤过功能不良滤过泡行针尖分离联合5-FU结膜下注射。针尖分离后随访3个月。结果针尖分离前患者的眼压为25·8±2·5(mm Hg),分离后即刻眼压为14·4±4·8(mm Hg),两者有显著性差异。针尖分离术中结膜下出血4只眼,术后未见任何并发症。结论针尖分离联合5-FU注射对小梁切除术后失败滤过泡是一有效、安全及简便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作者采用针刺配合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80例,并与针刺配合上肢经穴穴位注射治疗的62例作了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治愈26例、显效37例、好转14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12例、显效18例、好转24例、无效7例,组间比较,愈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刺配合夹脊穴位注射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对58例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配和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4个月。结果痊愈32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有效率96.6%。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A组)、针刺组(B组)及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组(C组);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治愈、显效平均时间.结果 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在临床疗效及平均治愈、显效时间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椎问盘突出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刘文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3):133-134
目的将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散瞳剂等药物注射到结膜下,提高药物在眼局部的浓度,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方法对不同年龄的患儿采取不同的方式。结果总结1000例结膜下注射患儿的心理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评估内眼手术后结膜下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的眼表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64例(均为单眼)内眼手术后患者分为A、B2组,A组结膜下注射10 mg去甲万古霉素(n=33),B组结膜下注射20 mg去甲万古霉素(n=31),比较观察2组术后第1天及术后1周的眼表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2组均出现结膜水肿及结膜下出血.结膜水肿高度分级:A组1级24例,2级8例,3级1例;B组1级14例,2级13例,3级4例,A组好于B组(P<0.05).结膜水肿面积:A组(74.58±20.050) mm2,B组(89.42±16.998)mm2(P<0.05).结膜下出血面积:A组(75.97±16.423)mm2,B组(87.32±13.828)mm2(P<0.05).B组有15例结膜下残留药物颗粒.术后1周,2组结膜水肿消失,结膜下出血明显减轻,B组结膜下颗粒状药物完全吸收,未见角膜水肿、混浊,结膜坏死及结膜瘢痕.结论 去甲万古霉素用于结膜下注射是安全的,10mg剂量的眼表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1.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发作性头痛,系由颅内血管神经机能紊乱所致,尤其与颞动脉的扩张有关。发作部位常位于头部偏侧,呈周期性、发作性的局部剧烈搏动性疼痛。近年来我们对针刺加穴注射治疗偏头痛进行了观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临床确诊偏头痛的... 相似文献
12.
胃下垂是临床常见病,老年人、女性多见,患者多为瘦长体型,皆经X线等检查确诊为胃下垂。其上腹部多可扪及强烈的主动脉悸动,食欲减退,腹部下坠而胀,多伴有便秘、脱肛等,且多与胃炎、胃溃疡并发,目前一般认为无理想的治疗药物。笔者于1996年起至今采用针刺治疗胃下垂4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0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0~81岁,平均4O.3岁。诊断标准以X线钡餐造影检查胃小弯弧线的最低点低于髂嵴连线为准,低于髂嵴连线2cm以内者为轻度,低于骼嵴连线2~4cm者为中度,低于髂嵴连线4cm以上者为重度。其中轻度7…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刺与穴位注射治疗腰腿痛临床观察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430022)李唯,薛远志腰腿病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针灸临床多以电针、穴位注射腰腿部穴位及膀胱经穴来治疗本病,为了进一步提高疗效,我们采用针刺命门、腰阳关穴并配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腰腿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足底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针刺配合足底注射利多卡因及维生素B12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加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联合足底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缓解疼痛快,镇痛作用强,且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疗程(6周)。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患者5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风是近来发病率较高的心脑血管病.中风所导致的后遗症更是给病人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生活质量,提高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是当前中风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应用传统针刺手法加穴位注射脑生素,治疗中风偏瘫病人,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并从外周血CD4+、CD8+水平改变的角度探讨相关作用机理。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30例。针刺组采用梅花针局部叩刺结合体针,梅花针叩刺以斑秃局部皮肤潮红轻度渗血为度,隔日1次,体针辨证取穴,留针20 min,每日1次,1个月为1个疗程;西药组给予5%米诺地尔酊涂抹患处,每次1 ml,每日2次,口服多维元素片,1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外周血CD4+水平以及CD4+/CD8+值与西药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低于西药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斑秃有明显疗效,并且能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学指标,推测是其治疗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