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疾病,曹操所患的"头风眩"病即是偏头痛。偏头痛是什么原因呢?三国时代把偏头痛记载为"头风眩",由此可见偏头痛和风有关,《黄帝内经》记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由于头部在上又是手足三阳经汇聚的地方,所以风邪侵袭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从偏头痛的症状表现上即可看出,中医说:"风邪善行数变",而偏头痛表现为疼痛部位不固定,或左或右,或在额颞部,或在巅顶,或连及目齿,或扩展至半侧头部或整个头部;其疼痛性质为"搏动性",就是感觉一跳一跳的痛,这就是"善行"的表现;"善行数变"也解释为风邪来去迅速,病程不长,偏头痛发作的特点也正是时轻时重,持续4~72小时不等,然后进入缓解期间。由此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治验     
偏头痛属于头痛的一种,多因感受风邪或外伤(血管性),久病入络致瘀血内停,清阳受阻。根据痛则不通之义,运用川芎茶调散加活血祛瘀、通络搜风的药物,治疗偏头痛多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李冀教授祛风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引起偏头痛的重要病因是风邪,是头痛病症的主要病理因素。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其病理基础均为风邪,外感有风寒、风热、风湿上犯清空;内伤又有虚实之分,根据不同的兼证,采取养肝、和血、化瘀诸法,各种治法皆是为了达到祛风之目的。我们通过列举运用祛风法的典型医案,来解读李教授的中医思想和辨证思维。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属于中医头痛、头风范畴,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伤于风者,上先受之,高巅之上,惟风可到,风为阳邪,其性趋之上,偏头痛的发病与风邪有密切的关系,偏头痛一般强调从内治疗,刘师总结偏头痛治疗经验强调:脏腑亏虚,外风侵袭,气机不畅,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在治疗偏头痛过程中辨表辨本结合,在疏肝理气或平肝潜阳、柔肝祛风、活血通络的基础上配合疏散风热、风寒或风湿之法,既使本病得治又可以兼顾其表,表里同治,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自拟头痛散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福建省级机关医院(350003)张俊雄范榕笔者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多采用先标后本的辨证论治方法。即症状发作时,重在治标,以疏散风邪,清热平肝,活血通络为主。用自拟“头痛散”为主方加减,以驱除风、寒、湿、热之邪,待头痛症状缓解后...  相似文献   

6.
<正>偏头痛又名"头风",与"中风"类似,因为其病因与"风邪"有关,同时这个名字也很形象地形容了头痛发作时形如"骤风"、时发时止的特点。《证治准绳·头痛篇》说:"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深而远"指偏头痛常常为久病,具有时间长、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的特点。作为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我国偏头痛发病率很高,内陆高原为我国高患病地带,东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头痛,中医属"头痛病"范畴。王宝亮教授在治疗偏头痛中以"风寒湿、肝风肝火"论治,主要分为外感型与内伤型。王宝亮教授认为风邪在偏头痛中的发病及治疗中都有关键作用。同时非常重视预防调护,规避诱因。  相似文献   

8.
风血宁汤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偏头痛是一种以成年女性为多发的阵发性偏侧头痛,中医称之为头风病.用以川芎为主的风血宁汤随症加减治疗取得理想疗效.认为风邪阻滞气血升清是病机之要,故治宜祛风活血.  相似文献   

9.
中医经典《伤寒论》开启了头痛之辨证论治的先河。整理了《伤寒论》中涉及头痛见证的条文,并且结合《内经》理论分析了其不同的病因病机:太阳头痛多以后头痛为主,包含了风寒、风热、风湿头痛;阳明头痛多以前额头痛为主,属于阳明有热而风邪未解;少阳头痛以偏头痛为主,多属于肝经火郁;厥阴头痛多以头顶头痛痛连目系为主,多属于寒湿蕴结肝经。张仲景奠定了头痛的治疗法则,为后世医家治疗头痛之滥觞,实为临床治疗之准绳。附六经辨治头痛病案1则。  相似文献   

10.
1 风药治疗偏头痛的机制 对于偏头痛的病机,笔者认为,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1]。因此,风药治疗偏头痛的可能机制如下。 1.1 发散风邪 引药上行 《素问·风论》曰:“风气循风府而上,则为脑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此为运用风药的病因依据。李东垣善用风药,并谓:“凡头痛皆以风药治之者,总其大体而言之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故味之薄者,阴之阳,乃自地升天者也。” 李中梓发挥曰:“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另外,外感风邪是偏头痛发病的重要诱因之一,故运用…  相似文献   

11.
房铭  王树高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1):838-838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头痛"、"脑风"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管性头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偏头痛可有外感风邪、痰浊上扰、瘀血阻络、气血不足等多种证型,而以瘀血阻络型为多见。笔者采用腕踝针配合刺络放血的方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3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中医学者多将前庭性偏头痛归于"头风""眩晕"及"头痛"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与风邪致病密切相关,从风论治,祛邪扶正,对前庭性偏头痛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川芎茶调散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由川芎、白芷、养活、荆芥、防风、细辛、薄荷、甘草组成,该方善治外感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清空之腑”,又为髓海之所在,五脏六腑之气血皆上于头。风邪外袭,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之气,故见头痛头晕目眩之症。此所谓“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风邪上攻,留而不去,头痛或偏或正,作止无时。其治应以疏风止痛为主。方取川芎、白芷、羌活疏风止痛,其中川芎善治少阳、厥阴经头痛(头顶、两侧痛),羌活善治太阳经头痛(后头痛),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前额痛)。  相似文献   

14.
‘定义’中医金匮翼称:偏头痛者,由於风邪客於阳经,其经偏虚也:邪气凑於一边,痛连额角,久而不已,故谓之偏头痛。丹溪心法称:偏头痛者,头半边痛是也。实用内科学谓:偏头痛为阵发性半侧头痛,常伴有幻觉和盲点等视觉障碍及其他脑力功能损伤症状和痛时的恶心呕吐,为其特徴;原因未明,常有遗传因素,恐与癫痫及过敏疾病有关,以女性较多,多於青春期开始,至中年或闭经后,自行停止。‘症状’发作前常有嗜睡,烦躁,疲劳,大便秘结,或腹泻等前驱症状。头痛之前有脑部损害症  相似文献   

15.
头痛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可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可见于高血压、颅内疾病、神经机能性头痛、偏头痛、感染性发热性疾病等。头痛的病因多端,但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盖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稽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疾,导致气血逆乱,瘀阻经络,脑失所养,均可发生本病。一、辨证要点首辨外感、内伤,继辨虚实,再辨病位。外感头痛,发病较急,病势较剧,持续发作,无有休止,为时短暂,多以风邪为主,或挟寒、挟热、挟  相似文献   

16.
<正> 头痛是临床极为常见的病证,病因繁杂,证候亦变化多端,有急性剧烈头痛而危重者;有慢性头痛而缠绵不愈者;或钻痛刺痛;或阵发加剧;或痛无休止……。头痛在古代医书中,有真头痛、脑痛之称,亦有首风、脑风之名。一般认为浅而近者为头痛,深而远者为头风。头痛的病因病机,古籍阐述甚多。《内经》认为本证受风邪侵袭,主要责之风邪;而体内上虚下实,厥气上逆亦可发生。如《素问·方盛衰论》云:“气上不下,头痛巅疾。”《外台秘要·头风及头痛方》提出体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头痛宁方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偏头痛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予头痛宁方口服,对照组予氟桂利嗪胶囊5 mg口服,疗程30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偏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分值及总分,记录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对照组为64.0%(32/50);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组为20.0%(10/50),对照组为80.0%(40/50)。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偏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得分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痛宁方能够明显改善风邪上扰、瘀血阻络证偏头痛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少,较氟桂利嗪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张萍  顾锡镇 《吉林中医药》2012,32(9):875-876
偏头痛病位在肝、脾、肾,主要从风、痰、瘀、虚论治,其中瘀血阻络是偏头痛的一个重要证型.临床研究表明,活血通络法治疗瘀血阻络型偏头痛疗效显著.正天丸是选取中医治疗头痛4大古方中的15味中草药组成,具有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中医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多种头痛.  相似文献   

19.
加味柴胡汤治疗偏头痛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属中医“偏头风”或“偏头痛”范畴。加味柴胡汤出自唐宗海《医学见能》,笔者用此方治疗偏头痛略有心得,现介绍如下。1病机分析中医之偏头痛是按头痛部位命名,按病因分类,应属内伤头痛。头居高位,脏腑清阳之气和精华之血都上会于此  相似文献   

20.
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 ,为风邪蓄积之所 ,故名风池。风池穴又为手足三阳与阳维之会穴 ,能调和内外风证。笔者通过七余年临床实践 ,风池穴用于临床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  治疗偏头痛 :西医称为 :“血管神经性头痛”其病突发 ,痛势其剧 ,多位于颞部或头角或左或双侧 ,其则速及眼、齿。本病特点反复发作 ,随年龄的增长 ,症状愈来愈重。风池穴为足少阳和阳维脉的交会穴 ,足少阳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肝胆内寄相火 ,为“风木之脏” ,极易化风动 ,谓之“内风” ;阳维脉“维络诸阳”而立表 ,多与外风有关。因此无论内风、外风引起的头痛均以风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