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分析与总结我院主动脉夹层33例临床资料。结果男:女比为5.6:1,平均年龄60岁;高血压病占81.8%;突发剧烈疼痛26例(78.8%),前胸部疼痛22例。22/26例超声诊断为AD,20例MRI诊断为AD,11例CT诊断为AD。13例患者心电图有异常表现,ST-T改变10例,12例左室肥大或高电压。高血压患者首选静脉滴注或微泵静注硝酸甘油或硝普钠,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将收缩压控制于100~120mmHg,心率60~70次/分。27例患者血压控制后疼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病情趋于稳定,2例行急诊主动脉置换术,6例1周~1个月内因破裂死亡。结论AD的临床表现复杂,误漏诊率高,UCG/MRI/CT检查对提高其早期诊断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急性期以内科治疗为主,主动脉置换手术是治疗AD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分析外科治疗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6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其病情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手术方式。结果170例Stanford A型死亡19例,95例Stanford B型死亡3例,其余均治愈出院,术后随访6~12个月,经多排螺旋CT检查显示,主动脉远端真腔扩大,假腔显著缩小,人工血管血流通畅。心功能逐渐恢复至Ⅱ级~Ⅰ级。结论手术是挽救ADA患者生命的重要治疗方法,宜以操作简便、疗效肯定为原则,具体应根据ADA破口特点、主动脉及其瓣膜情况来选择。本组采用了多种术式,尤其是EVGE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近期疗效确切、病死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发病和治疗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主动脉夹层性病变是一种发生在主动脉上的灾难性疾病 ,虽然 2 0 0多年前已有夹层动脉瘤的描述 ,在其后的冗长岁月中 ,此病曾仅由尸检发现。近2 0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 ,各大医院对该病的诊断已无问题 ;但对其基本概念的了解 ,尤其是如何根治此病则仍是未解决的课题 ,而其发生破裂的机会又较腹主动脉瘤高 2~ 3倍。据此 ,确有必要探讨这个棘手之题。1 回顾 早在 176 1年 ,Morgagni已提出主动脉外膜下血肿。 182 2年 ,Shekelton叙述了伴有远侧主动脉再入口的主动脉“双桶”现象。 1933年 ,Kellogg报道6 5 %病例发病时立即死于瘤体破裂 ,…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D)又称主动脉夹层分离,具有发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的特点。据统计,未经特殊治疗的病例约有3%的患者猝死,发病2d内死亡者占37%~50%,发病1周内死亡者占60%~70%。AD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早期确诊较困难,是心血管疾病中的一个高危重症。现将我科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收治的AD患者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特征性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 收集2000年1月至2006年7月连续确诊的62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血压占AD发病的74.2%,胸背腰腹部剧痛占AD的90.3%,超声、螺旋CT、MRI和血管造影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2.2%、94.4%、95%和88.9%。介入/外科治疗与内科保守治疗AD的预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D的形成与高血压有明显相关性,注重临床表现,及时完善辅助检查,早期诊断AD并不困难,内科治疗基础上的介入或外科手术可改善A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7.
主动脉夹层分离(AD)是一种临床少见而又严重的心血管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该病起病突然,多伴剧烈疼痛休克,临床表现多变、复杂,误诊、漏诊率较高。为提高对AD的认识,笔者对36例A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AD的临床特征,早期诊治方法。方法对我科收治的15例AD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患者由于夹层受累部位、范围、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影像学UCG/MRI/CT检查结果是正确诊断的主要依据,MRI被确认为AD诊断的金标准。急性期的内科治疗主要目标是降低收缩压和减弱左室收缩力,并且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论早期诊断和积极正确治疗主动脉夹层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4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及治疗方法,以减少误诊误治,改善顸后。方法对49例AD患者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高血压占73.5%,马方综合症占10.2%;临床表现胸、背、腰、腹撕裂样剧痛占87.8%,四肢血压不对称占20.40k;UCG、CT、MRI、主动脉造影确诊率分别为59.5%、92.3%、100.0%、100.0%;内科治疗43例,死亡8例,外科治疗4例,死亡1例,介入治疗6例,无1例死亡。结论高血压及遗传性疾病马方综合征仍是AD的主要危险因素,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以疼痛及血压变化为主要临床表现,及时给予CT、MRI、主动脉造影有助于早期诊断,以内科治疗为基础,A型AD手术治疗,B型AD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是心血管急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发病急 ,病情发展迅速 ,临床表现复杂 ,病死率高。故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对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临床病例结合文献复习 ,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以利于尽早做出正确诊断。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例为 1996年 10月~2 0 0 2年 7月的住院及留观病人共 2 2例。其中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2 9~ 76岁 ,平均 (5 6 8± 13)岁。与发病有关的病因 :高血压 12例 ,动脉粥样硬化 10例 ,病因不明确 1例 ,有的存在两种病因。DailyA型 15例 ,B型 7例。诊断除依…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AD)的主要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36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83.3%)以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螺旋CT、MRI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90%、93.8%和100%;综合治疗后存活24例(66.7%),死亡12例(33.3%)。结论主动脉夹层基础疾病主要是高血压,以急性剧烈疼痛为主要症状。超声、CT、MRI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死亡率高,对高危病例积极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13.
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共收治主动脉夹层瘤12例,现将临床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病15例(65.1%),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3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3例。本组病例中首诊为AD者10例,另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漏诊率,占56.5%,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胰腺炎1例,急性胆囊炎1例,肺梗塞2例,急性肠坏死1例,消化性溃疡并出血1例;误诊时间4 h-7 d,平均15.6 h。结论主动脉夹层的病死率高,以有效的内科治疗为基础,及时采取手术或介入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8.
19.
主动脉夹层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加深对主动脉夹层临床特征的了解,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以增加主动脉夹层诊治的正确率.方法:总结文献并且回顾分析55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结果:近几年在我院住院的主动脉夹层病例明显增多,从1993~1999年20例,2000~2003年35例.由于夹层位置不同,其临床表现变化多端,易误诊.本组确诊55例主动脉夹层,首诊误诊率55%.主动脉夹层发生有多种危险因素,高血压是主要诱发因素,其次为马凡综合征及主动脉狭窄.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有赖于综合超声、CT、MRI.本组病例Ⅰ型夹层21例,Ⅱ型夹层14例,Ⅲ型夹层20例.Ⅰ、Ⅱ型夹层手术治疗为主,Ⅲ型夹层以保守治疗为主.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及主动脉夹层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措施。结果:高血压12例(66.7%),其次为马凡氏综合征,胸背痛是最主要的症状(55.6%),双侧血压不对称,一侧肢体末端动脉搏动消失伴胸痛高度提示AD,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16例经超声检查确诊,阳性率88.9%,CT、MRI阳性率均为100%;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2例经手术治疗好转;死亡4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破入胸腔3例;症状无好转,自动出院4例。结论:超声心动图对AD诊断可靠,对AD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T、MRI均能对AD起确诊作用。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内科治疗AD最为有效的方法,降低左室射血速度(dp/dt)是避免AD扩展的重要措施,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可以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