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皮肤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pstein-BarrVirus(EBV)正常成年人群感染率达95%以上,其可以感染B细胞、T细胞、NK细胞以及上皮细胞,分为潜伏感染和增殖感染。EBV相关性皮肤病有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种痘样水疱病,种痘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蚊虫叮咬过敏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特别是鼻/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和种痘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较为严重,治疗效果不佳,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2.
报告1例面中部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23岁,鼻尖、口周、下颌部皮肤浸润性红斑1年半。免疫组化符合NK/T细胞淋巴瘤。给予放、化疗,皮疹基本消失,随访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3.
儿童发生的皮肤T/NK细胞淋巴瘤在发生前可有蚊咬超敏现象,蚊咬超敏、慢性EBV感染、T/NK细胞淋巴瘤形成一个临床三联征,称之为HMB-EBV-NK病或Tokura-Ishihara病,属于儿童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EB病毒慢性感染是蚊咬超敏和T/NK细胞型淋巴增殖性疾病共同的病因。在慢性EB病毒感染的基础上,蚊唾液腺变应原刺激CD4阳性T细胞反应,诱导EB病毒癌基因活化,进展为儿童皮肤T/NK细胞淋巴瘤。蚊咬超敏和儿童皮肤T/NK细胞淋巴瘤是EBV阳性T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这一疾病谱系的不同阶段。  相似文献   

4.
对1例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进行分析.右胫后多发结节,组织病理特征为肿瘤组织在真皮及皮下组织内弥漫性浸润,肿瘤组织具有血管中心性及血管破坏性特点,肿瘤细胞具有异型性.瘤细胞表达CD2,CD56,颗粒酶B,EBER阳性,未检测到TCR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预后差;诊断有赖于组织病理及免疫表型检测及EBER原位杂交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皮肤天然杀伤细胞(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点、与EB病毒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0—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确诊为皮肤NK/T细胞淋巴瘤36例,分为原发与继发两组,分别观察临床病理学特点及与EB病毒的关系,并进行随访。结果 36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原发13例,继发20例,未能明确原发或继发3例。原发性与继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均以男性好发,但两组男女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发者相比,继发者发病年龄早(中位年龄,43.5比54岁,P< 0.05)、且临床上出现B症状(包括发热、盗汗或体质量下降)及多发皮损改变的频率较高(P值分别为<0.05和<0.01)。EB病毒在原发和继发病例中的检出率类似,分别为92.3%和85%。36例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其中继发性皮肤NK/T细胞淋巴瘤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明显短于原发者(18个月,x2= 6.074,P<0.05)。结论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与EB病毒密切相关、临床侵袭性强的肿瘤。但原发者较继发者发病年龄晚、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累及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72岁.确诊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8年后,鼻根部出现红肿、破溃.根据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7.
皮肤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与EB病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皮肤 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与 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选用 CD45RO、 CD3ε、 TIA- 1、 CD20、 Ki- B5、 CD68和 LMP1等抗体;用 EBER1/2原位杂交检测 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 RNA。结果 5例皮肤 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占同期皮肤恶性淋巴瘤的 5.68%;男 4例,女 1例,平均年龄 34岁,主要表现为皮肤无症状肿块, 2例有溃疡形成;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在真皮和皮下脂肪内,易形成血管浸润性和破坏性病变,瘤细胞大小、形态各异;瘤细胞表达 T细胞标记( 5/5)和 NK细胞或细胞毒性 T细胞标记 TIA- 1( 4/4), EBER1/2( 3/4)。结论皮肤 NK/T细胞淋巴瘤具有临床病理独特性,与 EB病毒感染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31岁.躯干、四肢斑块1年,手、足肿痛伴关节痛半年.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浸润性斑块,部分有坏死、结痂.根据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  相似文献   

9.
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以引起临床和病理医师对此病的关注。方法通过临床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PCR检测分析确诊。结果左膝内后方皮损初次活检诊断为结节性脂膜炎,1个月内再次活检示真皮和皮下脂肪内肿瘤大片坏死,瘤细胞异型性明显,血管中心性浸润和血管坏死。瘤细胞表达CD2,CD8,CD45RO,CD56,TIA-1,GranzymeB和LMP-1,EB病毒(+);未检测到TCR-γ的克隆性基因重排。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诊断有赖于常规组织病理结合分子病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
报告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36岁。因"全身散在浸润性红斑、紫红色斑块4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散在分布硬币至核桃大小的红色、紫红色斑块,浸润感明显,双侧腹股沟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左侧睾丸肿胀。经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1.
CD56+皮肤淋巴瘤(CL)是以肿瘤细胞表达CD56分子为特征的一组CL,主要包括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母细胞性天然杀伤(NK)细胞淋巴瘤、CD56+急性髓系白血病,一些皮肤T细胞淋巴瘤也可共表达CD56.CD56+CL多具有极高的侵袭性.  相似文献   

12.
鼻部NK/T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报告1例鼻部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患者男,16岁。鼻腔糜烂、出血6个月,鼻尖溃疡、穿孔,伴发热3个月。体格检查:T38.8℃,外鼻部塌陷、表面皮肤呈干性坏死,沿中线对称性分布;鼻尖部穿孔、双鼻下甲、中隔糜烂;免疫组化染色;LCA(+)CD(+),CD45RO(+),CD56(+);组织病理诊断;鼻部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3.
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告1例鼻和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男,14岁,左额面部斑块伴左鼻流液2个月。查体:39.8℃,面颈部非凹陷性水肿,左侧额面部红色无痛性斑块。左侧鼻腔见新生物。病理诊断: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报道1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病理特点及治疗和预后,以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EB病毒原位杂交确诊.结果:颈后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浅中层血管附属器周围几大灶淋巴样细胞浸润,细胞核大,胞浆透明,异型性明显.瘤细胞表达CD2、CD3、CD5、CD7、CD8、GranzymeB、Ki-67,而不表达CD56,EB病毒( + ).诊断为皮肤的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恶性度高、易误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64岁,诊断肾上腺NK/T细胞淋巴瘤1年,四肢暗红色浸润性斑块2个月。患者1年前因剧烈腹痛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腹部CT发现双侧肾上腺肿块,行左肾上腺切除术,结合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10个月前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诊,腹部CT示右侧肾上腺巨大团块。血常规、凝血功能、胸部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存素、Ki67在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的以皮损为首发表现的15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为研究对象,常规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生存素、Ki67。每张切片选取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镜视野,每个视野随机计数200个肿瘤细胞,分别计算1000个肿瘤细胞内生存素、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 15例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9例瘤细胞表达CD56,13例表达CD3ε,15例表达TIA-1,10例表达粒酶B,2例表达CD3。15例均表达1 ~ 2个T细胞抗原(CD2、CD45RO或CD7),1例表达βF1,3例表达CD30的病例阳性细胞均为大瘤细胞。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4、CD5、CD8、CD20和CD79α。14例中3例被检出TCR-γ基因克隆性重排,15例EBER1/2原位杂交均阳性。15例中,11例(73.3%)表达生存素,阳性细胞表达率为23.97% ± 18.35%;14例(15例中1例掉片)均表达Ki67,阳性细胞表达率41.20% ± 19.52%。核分裂0 ~ 2个/高倍视野的9例Ki67表达阳性细胞率为25.27% ± 12.96%,核分裂 > 2个/高倍视野的6例为58.23% ± 16.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9.14,P = 0.001)。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生存素、Ki67都有较高的表达,生存素与Ki67表达之间无相关性。结论 生存素、Ki67的高表达可能在皮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报告1例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女,67岁.面部反复出现红斑、肿胀10年,头痛1周.体格检查T 37.6℃,左额部大片暗红色浸润性斑块,表面光滑,无鳞屑,有结痂脱落痕迹.斑块边界欠清,鼻根部肿胀.鼻腔内有较多痂皮及脓性分泌物,左鼻腔内充满坏死组织及新生物.免疫组化染色LCA、CD2、CD3、D45RO、CD56、粒酶B均( ).CD4、CD8、CD20均(-).组织病理诊断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4例患者的皮疹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岁,皮损表现为溃疡、肿块和紫癜等,其中3例患者皮损均发生于面部,1例患者皮损发生于下颌及双下肢,组织病理检查示瘤细胞的弥漫性浸润,细胞大小不等,瘤细胞异型性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D56、CD3ε、粒酶B,EBER1/2原位杂交阳性。结论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具有独特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皮损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亦对诊断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a vacciniforme-like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少见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皮损部位以颜面和四肢皮肤曝光部位为主[1],也可累及躯干和臀部等非曝光部位,目前暂定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2]。皮损呈多型性,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溃疡和残毁性疤痕。可伴有发热、淋  相似文献   

20.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淋巴瘤亚型[1],为发生于鼻腔及面中部进行性毁损性病变,过去曾诊断为致死性中线肉芽肿、中线恶性网状细胞增多症、多形性网状细胞增多症等。现报告我科所见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