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12例获得成功。术后二尖瓣开口面积由1.13±0.31cm~2扩大至1.57±0.50cm~2(P<0.05);左房平均压由2.45±0.50kPa降至1.29±0.57kPa(P<0.001);跨二尖瓣压力阶差由1.92±0.60kPa降至0.70±0.46kPa(P<0.001);肺动脉平均压由3.45±0.8lkPa降至2.22±1.35kPa(P<0.05);心排血量由2.95±0.49L/min提高到4.53±0.29L/min(P<0.001)。说明PBMV是一种近期疗效显著、创伤小、毋须开胸的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告应用球囊瓣膜成形术治疗9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经验。使用球囊直径8~25mm,长3或5cm的聚乙烯9F球囊导管。术时从小到大使用不同球囊直径的导管,经股动脉送入,使不透X线的球囊标志位于钙化的主动脉瓣两侧,然后充盈扩张。术前术后测压力、心排血量以判定效果。大多数病人进行3次以上扩张,每次持续5~8秒。作者见到,该组病例最大主动脉瓣压术前为68±8mmHg,术后降至35±5mmHg,平均主动脉瓣压差自57±7mmHg降至30±5mmHg,心排血量自3.4±0.2L/分增至4.1±0.3L/分,主动脉瓣口面积自0.42±0.04cm~2增至0.81±0.06cm~2。多数病例术后血流动力学改善可同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PBMV)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的疗效。方法 在球囊直径选择、房间隙穿刺定位方法及球囊扩张操作等方面进行了改良。结果  2 0例病人手术全部成功 ,二尖瓣面积由 (0 .79±2 .9) cm2 增至 (1 .82± 0 .2 8) cm2 (P<0 .0 1 ) ,左房平均压由 (3 0 .7± 5 .1 ) mm Hg降至 (1 1 .4± 3 .7) mm Hg(P<0 .0 1 ) ,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巨大左心房患者成功率高、疗效较好 ,在 PBMV术操作熟练后 ,对此类患者可作为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一步法治疗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研究(附49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中重度二尖瓣狭窄 15年的经验及长期随访的情况。方法 摒弃传统的三步法 ,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本组共 4 92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其中男 15 6例 ,女 336例 ,年龄 4 1 2±10 5岁(15~ 6 8岁 )。结果  4 92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手术时间 36 5± 12 1min ,成功率 98 2 % (4 83/ 4 92 ) ,术后二尖瓣口面积从 0 89±0 18cm2 增加至 2 2 1± 0 4 1cm2 。 10 5例随访 8~ 98个月 ,二尖瓣再狭窄率为 11 4 % (12 / 10 5 ) ,远期死亡率为 2 9% (3/ 10 5 )。结论 一步法经皮球囊扩张术治疗重症二尖瓣狭窄成功率高 ,近远期疗效均佳。  相似文献   

5.
报告8例经皮穿刺球囊肺动脉瓣扩张成形术(PBPV)的结果。本组男性3例,女性5例,年龄5~26岁。7倒用单球囊、1例双球囊扩张。肺动脉瓣口直径由8.4±2.2扩张至16.4±1.5mm,右室收缩压由16.9±5.3下降至9.1±3.8kPa,右室-肺动脉压差由14.9±5.1降至6.6±3.9kPa;心排血指数由3.2±0.3增加至5.1±0.7L/min·m~(-2)(P均<0.001)。治疗后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杂音明显减轻。术后4~5天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经皮肺动脉瓣成形术 (PBPV)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PS)或合并肺动脉瓣狭窄的疗效。方法 选自 1997年 5月至 2 0 0 3年 6月我科经PBPV治疗 2 7例单纯肺动脉瓣狭窄 ,1例法洛三联症 ,1例Ebstein畸形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术中经右心导管测得肺动脉右心室收缩压差 (PPG) :平均PPG为 (77.6± 2 4 .8mmHg) ,其中轻度狭窄(2 0mmHg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兔髂动脉内膜损伤修复——血管狭窄、扩张、再狭窄过程中与血小板有关的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 建立狭窄与再狭窄的动物模型,观察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血小板生成开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变化。结果 兔髂动脉损伤后,血小板生成素在第 7天明显升高,由(0.065 2±0.010 2)ng/L增至(0.1318±0.052 4)ng/L(P<0.05),14 d降至术前水平。对狭窄部位扩张后第 7天再次升高,由(0.045 4±0.017 2)ng/L增至(0.126 9±0.013 9)ng/L(P<0.05)。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则在术后 1h明显升高,从(1.198 7±0.140 6)pg/L增至(1.682 8±0.248 1)pg/L。术后 7 d回降至(0.970 4±0.075 3)pg/L。狭窄部位扩张后再升至(1.441 3±0.101 6)pg/L,术后 21 d 降至(0.972 8±0.233 7)pg/L(均 P<0.05)。促红细胞生成素仅于狭窄部位扩张的当天明显升高,由(0.118 1±0.010 5)mU/L至(0.168 7±0.028 9)mU/L。结论 血管内膜损伤和修复再损伤时可引起血小板生成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左房室瓣球囊扩张术(PBMV)后再狭窄的病例再次作球囊扩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0 1例接受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分为首次球囊扩张组(45 3例)及再次球囊扩张组(48例) ,球囊扩张前后用超声及导管测左房室瓣口面积(MVA)、左房前后径(LAD)、左房压(LAP) ,比较两组患者这些参数在PBMV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首次球囊扩张组与再次球囊扩张组PBMV后MVA分别由术前的(0 .86±0 .2 5 )、(1.0 9±0 .2 6 )cm2 增加至(1.87±0 .2 7)、(1.86±0 .30 )cm2 ;LAD分别由(46 .0 9±7.5 7)、(49.74±9.88)mm减少至(41.6 4±7.97)、(45 .4 1±8.4 4 )mm ;LAP分别由(2 9.2 6±6 .6 4 )、(30 .5 2±5 .2 8)mmHg下降至(16 .14±5 .13)、(2 2 .35±7.83)mmHg(P均<0 .0 0 1) ;再次球囊扩张组较首次球囊扩张组术后MVA增加的幅度(术前术后的差值)小(0 .72±0 .2 2vs 0 .99±0 .2 7,P <0 .0 0 1) ;左房压下降的幅度则较低(8.33±4 .17vs 13.0 7±5 .77,P <0 .0 0 1) ;两组各种并发症及总的并发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患者,再次作球囊扩张术仍然是安全有效的,但效果不如首次扩张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治疗合并中重度右房室瓣返流的左房室瓣狭窄(MS)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4 6例合并右房室瓣中重度反流的重度MS患者进行严格的PBMV术后随访,评估心功能。平均随左房室(4.7±1.3)年。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成功,左房室瓣瓣口面积(MVA)由术前的(0 .73±0 .2 5 )cm2 增至术后的(1.6 0±0 .5 5 )cm2 ,左房压力由术前的(2 9.14±5 .90 )mmHg降至术后的(15 .2 4±4 .6 0 )mmHg ,右房室瓣返流(TVR)Ⅲ级由术前的(6 .6 9±1.6 1)cm2 降到术后的(6 .10±2 .14 )cm2 。Ⅳ级由术前的(19.10±8.98)cm2 降到术后的(18.4 4±9.6 3)cm2 ,心功能明显改善:15例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术后随访5年,8例心功能仍为Ⅱ级,2例心功能为Ⅲ级,3例失访。另2例术后半年行换瓣术及右房室瓣修补术(其中1例合并大量腹水) ;31例术前心功能Ⅲ级,术后心功能Ⅱ级,随访5年心功能仍为Ⅱ级。结论 PBMV对合并中重度TVR的MS患者也有可靠的远期疗效,可作为一种姑息性疗法,改善此类重症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风心二狭 )伴严重肺动脉高压的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扩张术疗效 ;以超声多普勒检查观察术后近期的肺动脉压变化。方法  4 2例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75mmHg)患者以标准Inoue技术行经皮二尖瓣扩张术 ,并测定随访期临床心功能和多普勒超声肺动脉收缩压的变化。结果  39例扩张术成功 (93% )。术后二尖瓣瓣口面积自 (0 .83±0 .12 )cm2 增至 (1.75± 0 .11)cm2 ,肺动脉收缩压自 (85± 7)mmHg降至 (6 1± 13)mmHg(P值均 <0 .0 0 1)。3例并发严重二尖瓣返流 ,其中 1例行二尖瓣置换术。在平均 6个月的随访中 ,39例成功扩张者 ,尽管二尖瓣瓣口面积无显著改变 ,但临床心功能明显改善 ,肺动脉收缩压进一步降低。结论 风心二狭伴严重肺动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球囊导管扩张术安全、有效。术后短期内肺动脉收缩压继续减低 ,临床心功能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