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了解观察脑瘫高危患儿进行不同时期干预的预后临床情况。方法从该妇幼保健所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脑瘫高危儿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的自身情况及取得家属同意的条件下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结果早期干预组60例,晚期干预组40例。同时选取同期非脑瘫高危儿的新生儿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分组情况,对早期干预组的新生儿在新生儿期变进行综合干预;晚期干预组的患儿于4个月后再进行综合干预。分别在6、9、12月龄时,对两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的新生儿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早期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干预组与晚期干预组比较,早期干预组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晚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实验研究表明,不同时期干预脑瘫高危儿的预后临床疗效不同,早期干预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对脑瘫高危儿一定要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高危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产科登记的高危新生儿180例建"跟踪服务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同时选取80例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作为正常对照组,一并转至儿童早期发展中心,由儿科医师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对可疑脑损伤儿重点监测并干预指导。结果各组均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智能发育测试,其结果显示6个月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言语能和应人能4 个能区的DQ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危干预组的应物能DQ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岁时高危干预组5方面的DQ明显高于高危对照组(P<0.01);高危干预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5个能区的D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对照组5个能区的DQ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智能的发育,从产科入手,生后做好随访筛查管理是改善高危儿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陈小冰 《安徽医药》2014,(8):1519-1520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早期干预方案在高危早产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80例高危早产儿,并随机分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组(n=40)和常规处理的对照组(n=40),干预组的新生儿接受神经发育疗法干预治疗,而对照组接受家庭常规干预,评价结果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智力发育指数(MDI)及两组患儿12个月中脑瘫儿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PDI和MDI评分在矫正年龄3、6、9、12个月时均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干预组在12个月中脑瘫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发育早期干预可以明显改善高危早产儿的运动和感知能力,对临床应用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小燕  王慧琴 《安徽医药》2014,(6):1129-1130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高危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6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治疗组采用药物、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对照组不予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全部病例分别在出院后7~10 d、矫正年龄4~6个月、矫正年龄12月、矫正年龄18~24月、3岁时来院体检1次,同时测发育商并判断脑瘫发生率。结果 3岁时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两组脑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运动方面及发育落后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后,不能减少脑瘫的发生率,但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高危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期水疗干预脑瘫高危儿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焕侠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2):1789-1790
目的:探讨早期水疗干预对脑瘫高危儿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方法:将120例脑瘫高危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高压氧、功能训练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每日进行1次水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睡眠质量、粗大运动功能改善及痉挛缓解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水疗干预能改善脑瘫高危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儿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选取100例脑损伤高危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均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50例患儿在经过早期干预后,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脑损伤高危儿正常率可达70.0%,明显高于对照组(48.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控制了患儿脑瘫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脑损伤高危儿的临床效果,以降低脑性脑瘫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损伤高危儿146例,根据家长是否愿意进行早期干预分为观察组(家长愿意)75例和对照组(家长不愿意)7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对两组患儿发育商以及整体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75例患儿经过早期干预后正常率达69.33%,各智能区发育及发育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瘫及智力低下的发生率,减轻脑功能损害,明显改善预后,并且早期干预越早,其临床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高危儿的早期干预体会。方法取自我院收治的240例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干预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药物以及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措施,定期对患儿进行体检、神经运动检查以及智力水平测试,评估患儿的身体情况、运动状况以及智力水平。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会、适应行为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发育落后情况少于对照组,脑瘫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高危儿实施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高危儿健康成长发育,提高患儿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脑瘫高危儿实施早期干预,探讨综合干预措施在改善高危脑瘫儿精神运动发育水平,降低脑瘫病残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存在脑瘫高危因素,在笔者所在科室初诊但尚未确诊的脑瘫患儿作为干预组,筛选同期已确诊的60例脑瘫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施与Vojita及Bobath的神经促通治疗手法、常规药物、脑电循环等治疗,同时进行集体游戏和家长培训指导。两组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6、12个月后采用标准化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分别评定其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两组患儿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有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其差异越明显,但MDI指数提高水平低于PDI指数提高水平。结论对脑瘫高危因素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其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尤其是运动发育指数,从而可以降低脑瘫发生率、减轻致残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听乐治疗在早产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高危儿门诊的108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体格检查、早期干预和定期随访,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听乐治疗,比较2组干预前后婴儿运动表现测试(TIMP)和Gesell发育量表(GDS)评分等指标。结果 干预前,2组GDS评分、纠正年龄、TIMP评分及百分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粗大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评分高于对照组,而TIMP评分及百分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听乐治疗能有效改善早产儿运动功能,提高早产儿个人社交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的疗效。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儿科对70例CCD患儿据其入院康复年龄分为超早期综合干预组(0-<6月),26例;超早期对照组(0-<6月),20例;早期综合干预组(7-<12月),24例;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神经细胞激活剂及家庭干预等综合康复措施治疗;超早期对照组:行家庭干预;所有病例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对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综合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2.3%,与早期综合干预及超早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超早期综合干预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3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8.25,8.30,7.54,均明显高于超早期对照组及早期综合干预组(P<0.01)。结论对CCD患儿实施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可能在减轻围产期脑损伤儿残疾障碍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带训练及早期康复治疗对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选取67例发病2~12周的脑卒中偏瘫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组(针灸治疗+常规训练治疗,23例)、B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20例)、C组(强化肩胛带训练+针灸治疗+早期康复治疗,24例),分别于入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简化Fugl-Meyer评估( FMA)上肢功能评分和改良Bathel指数( 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3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B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VAS指数、FMA指数、MBI指数优于A、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肩胛带控制训练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很好地改善经针灸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上肢运动能力并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姜俊红  吴德 《安徽医药》2019,40(9):979-982
目的 探讨多感官刺激疗法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98例6月龄高危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n=100)采用多感官刺激疗法+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n=98)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以及脑性瘫痪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商、听力水平均有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脑性瘫痪发生率3.00%,对照组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感官刺激疗法能提高高危儿的Gesell发育商和听力水平,提高高危儿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波筛查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在脑瘫高危儿随访中的临床价值,并进一步探讨脑瘫高危儿DDH的病因。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年龄小于6月的在院行康复治疗的未失访的脑瘫高危儿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全部进行髋关节超声波筛查(采用Graf静态检查法),对筛查异常者进行临床干预,1~2岁进行门诊随访,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8例脑瘫高危儿中髋关节发育异常者40例,其中髋关节不稳定者18例,DDH2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者12例,髋关节半脱位者3例,髋关节脱位者7例),对髋关节发育异常者进行临床早期干预,1~2岁门诊随访,仅1例股骨头复位不佳,所有病例均未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脑瘫高危儿发生DDH的概率较正常儿增高,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脑瘫高危儿伴发DDH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危儿随访联合早期干预对降低新生儿残障率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2月到2015年2 我院收治的围产期高危儿63例,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同时选取足月健康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婴儿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等发育指标以及发育商等神经功能指标的差异。比较早期干预组和未干预组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结果:未干预组的高危儿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均低于干预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6月龄和12月龄时的头围、身长、体质量以及发育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12月龄时神经运动功能正常率79.2%,高于未干预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儿进行神经发育状况监测,并进行早期干预指导,能有效的提高高危儿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康复治疗脑梗死后遗症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 随机将91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神经科护理常规基础上治疗组应用超声扫描脑血管治疗仪康复治疗,对照组静脉注射川芎嗪.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超声治疗脑梗死后遗症安全有效,超声功能恢复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聚焦超声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宫颈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意愿将其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研究组采用聚焦超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后3个月,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52.0%)(P<0.05)。研究组治疗后3、6个月HPV转阴率分别为50.0%、96.0%,明显高于对照组(20.00%、42.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超声有助于显著改善高危型HPV感染宫颈炎患者干扰素药物治疗的疗效,有助于提高宫颈炎治愈率与HPV转阴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病皮质运动性失语(Broca失语)患者脑血流的影响,评价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寻找评价疗效的指标.方法 选择Broca失语患者41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23例)和对照组(18例),并选择37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康复组在应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康复治疗,而治疗组仅应用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和健康对照组都应用经颅多普勒检测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结果 康复组和对照组治疗后VD[(74.54±12.17)m/s、(61.73±11.37)m/s]较治疗前[(46.36±10.21)m/s、(43.47±9.42)m/s]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t=9.17,P<0.01);(t=7.62,P<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2.96,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增高(q=3.18,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增加Broca失语患者的脑血流量,经颅多普勒检测可以作为评价其早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超早期对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central coordination disturbance,CCD)的疗效。方法对86例CCD患儿(年龄0-<6月)随机分为超早期治疗组:45例;超早期对照组:41例;治疗组采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及家庭干预措施;所有病例在干预前及干预3月后用上海-Ge-sell发育量表及GMFM量表对运动功能及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超早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6%,与对照组(80.0%)比较有显著差异(χ2=4.73,P<0.01);治疗组在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三个能区的发育商进步分数分别为9.25±1.85、7.9±2.01、7.41±1.45,均显著高于超早期对照组(7.15±1.54;6.12±1.47;6.13±1.54。P<0.05,0.05,0.05)。结论对CCD患儿超早期实施电刺激小脑顶核并神经发育疗法可有效促进其动作、应人、应物的发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C)在新生儿惊厥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住院的1105例新生儿,常规做a—EEG检查,其中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422例作为实验组,无围产期高危因素的683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76例有惊厥发作,发生率为17.2%,脑电图的异常者137例,发生率为31%;对照组14例发生惊厥,发生率为1.9%,脑电图异常的38例,异常率为5.5%;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惊厥与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围生期窒息的患儿,随着窒息程度的加重,惊厥与脑电图的发生率逐渐升高。结论(a.EEG)对于新生儿惊厥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减少新生儿惊厥的发生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