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1.1现代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认识溃疡性结肠炎,是指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远端扩展,以及遍及整个结肠[1]。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少数为便秘或无血便。临床上往往易将病因不明的慢性腹泻.统称为“慢性结肠炎”,甚至与溃疡性结肠炎混淆,1985年张锦坤等报告79例慢性结肠炎,80%以上可以查清病因.20%以下为溃疡性结肠炎。早在1981年陈国帧指出.…  相似文献   

2.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外科治疗包括切除病变的结肠和重建排便的通道。切除病变结肠为解除症状和防止癌变。若为消除症状可以保留病变较轻的直肠。为了防止癌变,有的外科医师主张切除所有大肠粘膜,包括肛管的过渡区。文献上只报告过一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术后发生癌变。此病人作了全结肠切除,直肠粘膜切除,S贮粪袋肛管吻合术。癌变发生于保留直肠的  相似文献   

3.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及克隆氏病两者具有许多共同点,如病因均未发现特殊的细菌、遗传因素及免疫反应,同样的发病年龄,慢性复发性的病程,相同的肠外伴发病以及类似的药物治疗等等,故近年来文献上将其合称为慢性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粘膜的疾病,直肠往往无例外地被累及,甚至只有直肠单独患病,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主要累及直肠粘膜、乙状结肠粘膜,也可逆行向上扩展至左半、右半结肠,甚至全结肠和末端回肠。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部分患者有发热、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病情轻重不一,多反复发作。其病程与预后因发病过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治疗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简称,为一种原因未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过程。笔者临床治疗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结肠粘膜的炎症性疾病,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主要症状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血便,多数病程漫长,病情不一,我们采取中西药物合用保留灌肠、治疗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一、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限于结肠的粘膜,表现为炎症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至遍及整个结肠。 二、诊断步骤 临床有慢性粘液血便,疑诊本病时应作下列检查: (一) 多次粪便培养痢疾杆菌,涂片找阿米巴,以及根据流行区特点作除外血吸虫病等的检查。  相似文献   

8.
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肠炎清试验组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口服及直肠滴注,治疗60e,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疗效以及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肠炎清口服与直肠滴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良好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的高压氧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或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Nonspecific 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粘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有时遍及整个结肠。病变早期结肠粘膜呈充血、水肿、出血、颗粒状,粘膜脆弱,肠腺基底部隐窝炎,隐窝上皮损伤,中性粒细胞侵入形成隐窝脓肿,许多细小脓肿连接起来,炎症和坏死的过程扩大,就形成溃疡,周围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慢性期粘膜多萎缩,粘膜下层瘢痕化,后期常引起假性息肉,甚至癌变。最受注意的病因是与免疫有关。有人发现血清大肠杆菌O14型的抗体能与结肠上皮抗原起交叉反应。有人从结肠组织中分离出作用于结肠粘膜上皮的抗体。但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的发病既与自身免疫有关,也有遗传、感染和精神等因素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本文目的为确定在无活动性或发育异常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克隆氏病中糖蛋白结构是否可能存在缺陷。材科和方法20例肠道易激综合征、21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7例克隆氏病的直肠粘膜活检作研究。全部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在活检时处于临床缓解期。病程超过10年的全结肠炎病例每年作结肠镜检查和任意的活检观察有无发育异常或恶变。应用Kuhlmann 等的方法作植物血凝素-过氧化酶组织化学检查。所用植物血  相似文献   

11.
经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途径生成的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可引致腹泻和炎症性肠病结肠炎,特别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直肠粘膜的白三烯B_4水平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严重性相关。作者研究了口服白三烯合成抑制剂鱼油n-3-ω脂肪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锡类散、珠黄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32例疗效观察山西汽车制造厂门诊部(030009)彭碧芳山西无线电厂门诊部麻芝灵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性疾患,近年来多认为与发病与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脓血便为主要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肠炎清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肠炎清试验组及柳氮磺胺吡啶对照组各64例,分别给予口服及直肠滴注,治疗60d,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试验组临床综合疗效、证候疗效、肠镜下粘膜疗效以及肠粘膜病理组织学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运用肠炎清口服与直肠滴注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良好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4.
在胃镜室的工作中,常遇到部分病人因腹痛、腹泻、脓血便的症状来做肠镜检查,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是结肠和直肠粘膜,以溃疡形成为主。可发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多见,原因不明。该病是一种慢性病,由于长期大量营养物质不能完全吸收,而从大便中丢失,病人常表现为营养不良,形体消瘦和全身乏力,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饮食调养,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炎症为特征的病因不明的炎症性疾病。在欧美发病率较高而亚洲较少,在我国,有报道结肠镜检查中诊断本病的人数占受检人数的3.5%.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国内报道发病年龄以20—50岁占多数,约65%,男女发病率不一。溃疡性结肠炎多数起病缓慢,病程可为持续性或呈活动期与缓解期交替的慢性过程,轻  相似文献   

16.
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结肠炎34例分析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224002)蔡春华慢性结肠炎,又名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尚未查明的直肠结肠炎证,本病反复迁延,不易治愈,属中医的“泄泻”范畴。笔者采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获得良效。现总结如下:一、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方法17例患者,临床诊断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病学术会订的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32岁~62岁,病程最长6a.患者多以急性发作入院.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粘液脓血便.大便常规:红、白细胞满视野.粪培养阳性.均做下消化道造影:示溃疡性结肠炎.其中病变累及全结肠1例,直肠5例,乙状结肠及直肠9例,2例未见异常者做肠镜示:粘膜充血,水肿伴糜烂.急性期给中西药结合(由锡类散、雷尼替丁、丁胺卡那、地塞米松组成)保留灌肠治疗.4wk为一疗程,一疗程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下消化道造影和肠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中西药结合治疗一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好转,下消化道造影及肠镜检查.溃疡愈合11例,占64%;溃疡面缩小6例,占36%,随访复发2例,再次用以上方法治疗后好转.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我国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的六经辨证施治体系和经典方剂在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中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爰从中医病名演变、病理机制、常用经方及应用要点论述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思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其病变主要累及结肠、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中医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上有明显的优势与鲜明的特点。近年来有研究表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可能与肠道菌群有密切关系。本文通过综述肠道菌群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互关系以及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治疗策略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结肠与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与克罗恩病(CD)一起,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BD)。溃疡性结肠炎以慢性、反复发作、病因不明为特征,1978年以来,资料统计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在我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迄今,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近年的一些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免疫调节所引起的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