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癫痫大鼠海马出芽苔藓纤维突触的超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出芽苔藓纤维突触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在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imm组化染色标记出芽苔藓纤维突触末端,在电镜下观察新生突触的类型、比例、定位、以及突触后靶成分。结果:颞叶癫痫大鼠齿状回内分子层可见到银标记的突触末端,出芽苔藓纤维突触主要是轴棘型非对称性突触,其次是轴树型非对称性突触,偶可看到出芽轴突和颗粒细胞体形成突触联系。结论:轴棘型非对称性突触是颞叶癫痫大鼠海马出芽苔藓纤维突触的主要类型,出芽苔藓纤维突触的超微结构特性支持重组突触形成重复的兴奋性环路,而且形成的新的兴奋性环路可能在颞叶癫痫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性钙粘附分子(N-cadherin)在癫痫状态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中的作用。方法取锂一匹罗卡品诱导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的大鼠脑片,用Timm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苔藓纤维出芽和N-cadherin在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癫痫状态后第2周和第4周的实验组大鼠可见到苔藓纤维出芽,穿越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并在此形成一条致密的层状带(Timm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在第2周和第4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可以看到强染色,并形成一条致密带,与Timm染色时观察到的条带一致。结论癫痫状态后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N-cadherin的表达上调.N-cadherin可能参与了癫痫后苔藓纤维出芽和突触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3.
癫痫持续状态后海马常有齿状回和门区的颗粒细胞增生及异位,而且新生颗粒细胞兴奋性明显增高,并与海马穿通路径纤维、出芽的苔藓纤维回返支等形成广泛的突触联系和突触改建;同时伴有多部位和不同程度的主细胞和中间神经元的丢失,而且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功能也降低。故异常的颗粒细胞增生和突触改建以及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丢失对癫痫自发性再发作的形成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颞叶癫痫病人海马齿状回和CA3区苔藓纤维出芽情况。方法癫痫组样本来自12例颞叶癫痫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包含海马齿状回和CA3区的脑组织,对照组脑组织样本来自4例非癫痫病的尸检脑组织。应用Timm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在光镜和电镜水平进行海马结构苔藓纤维发芽的研究。结果光镜下癫痫组可见苔藓纤维穿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到达内分子层.CA3区也可见明显的苔藓纤维发芽。癫痫组CA3区和齿状回内分子层苔藓纤维发芽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癫痫组患者齿状回内分子层可见到银标记的突触末端,主要和树突形成突触连接,所形成的突触为非对称性突触。结论颞叶癫痫可致海马齿状回和CA3区苔藓纤维发芽增加,这可能是难治性癫痫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元反复异常放电为特征的综合征,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发展为耐药性癫痫。长期痫性损伤可导致海马齿状回发生苔藓纤维出芽及异位突触联系,形成异常的兴奋性环路,从而增高颗粒细胞的敏感性,促进自发性癫痫发作的反复产生。层黏连蛋白与神经异常再生密切相关,是细胞外基质的重要成分,具有调节神经细胞生长、黏附、迁移和信号传导的功能;其是神经元异常生长、胶质细胞增生与苔藓纤维发芽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苔藓纤维发芽是耐药性癫痫患者脑组织中异常神经网络形成的基础,层黏连蛋白在耐药性癫痫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匹罗卡品诱导慢性癫痫大鼠海马齿状颗粒细胞苔藓纤维突触重建与神经营养素受体TrkB表达的关系。方法 取匹罗卡品诱导大鼠急性癫痫持续状态及慢性自发性颞叶癫痫发作期大鼠脑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rkB及突触体素(P38,一种突触形成标志物)在大鼠海马的表达。结果 急性癫痫持续状态诱导颗粒细胞表达TrkB一过性增高,第2次表达高峰呈现在7~30d;P38免疫反应性在齿状回内分子层则呈进行性增加,与neo-Timm显示的异常苔藓纤维出芽相一致。结论 TrkB受体激活有助于海马齿状回苔藓纤维轴突生长及突触形成从而有利于颞叶癫痫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海马苔藓纤维发芽与颞叶癫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颞叶癫痫是部分性发作癫痫的最主要类型,约有40%的人类癫痫起源于颞叶,这与海马结构独特的神经元环路及纤维联系有关。海马结构中异位突触的形成被认为与颞叶癫痫发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海马结构的突触重排中,研究最多而且被充分证明的就是苔藓纤维发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现就海马MFS的形态学特性、诱发因素、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发作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癫痫(epilepsy)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癫痫发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性不平衡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近年研究表明,这种兴奋与抑制间的不平衡主要与离子通道、突触传递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癫痫发生时大脑海马部位出现的苔藓纤维异常出芽及伴随的突触重建被认为是其细胞机制之一。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海马结构的可塑性重建,这种可塑性主要表现在突触上。  相似文献   

9.
癫痫(epilepsy)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认为癫痫发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性不平衡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近年研究表明,这种兴奋与抑制间的不平衡主要与离子通道、突触传递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改变有关。癫痫发生时大脑海马部位出现的苔藓纤维异常出芽及伴随的突触重建被认为是其细胞机制之一。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海马结构的可塑性重建,这种可塑性主要表现在突触上。  相似文献   

10.
癫痫的产生是由于兴奋作用增强,抑制作用减弱或两者兼有之。苔藓状纤维发芽致局部兴奋性环路形成机制、突触抑制作用减弱机制包括GABA能抑制性神经元选择性缺失及“篮状细胞休眠学说”分别从兴奋、抑制两方面阐述了颞叶癫痫发病机理。近年研究表明苔藓状纤维发芽使颗粒细胞兴奋性增高的同时,突触后GABA_A受体亦发生功能变化,易被MF末梢释放Zn~(2+)阻断,导致GABA抑制作用减弱,由此提出苔藓状纤维发芽/Zn~(2+)敏感性GABA_A受体机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癫痫发生过程中突触素Ⅰ(SYNⅠ)在海马和齿状回的表达及齿状回苔藓纤维出芽的动态变化。方法建立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海马和齿状回不同时点SYNⅠ免疫反应吸光度值.Neo-timms’染色观察齿状回苔藓出芽的演变。结果SYNⅠ在海马和齿状回的表达于癫痫状态后2d、7d出现降低,14d开始升高,30d、60d表达明显增高;齿状回内分子层于14d开始出现苔藓纤维出芽,大鼠在同期开始出现自发发作。结论在癫痫状态后2d即出现了突触可塑性的变化,14d后由于神经轴突的再生,齿状回内分子层出现苔藓纤维出芽,形成了兴奋性的环路,可能是癫痫反复自发发作的病理基础,SYNⅠ及苔藓纤维出芽较好的反应了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海马苔藓纤维出芽与颞叶癫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马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出芽(MFS)导致局部环路重建,在颞叶癫痫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海马MFS的病理解剖生理学特点、出芽机理及其与颞叶癫痫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探讨颞叶癫痫的形成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外伤后癫痫大鼠脑内突触素和苔藓纤维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通过研究液压脑损伤后突触索和苔藓纤维在外伤后癫痫和非癫痫的大鼠脑内的不同变化,以探讨外伤后癫痫的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液压脑损伤复制脑损伤动物模型并记录脑电图和行为学变化,3个月后应用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Timm染色和汁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皮质区突触索及海马区苔鲜纤维的不同变化.结果 突触素在皮质损伤区表达癫痫组(n=11)高于非癫痫组(n=20,P<0.05),苔藓纤维出芽在癫痫组CA3区始层明显增多(P<0.05).结论 突触素的表达增强和苔藓纤维出芽与外伤后癫痫天系密切,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苔藓纤维出芽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是癫痫发作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癫痫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在痫性损伤后由于门区神经元和CA3区锥体细胞大量死亡,齿状回内分子层(IML)失神经传人,同时颗粒细胞也失去投射靶,因此苔藓纤维芽生侧枝进入颗粒体层、IML以及CA3区始层,重建海马神经网络。虽然MFS也可形成抑制性突触,但兴奋性突触的形成占优势,同时齿状回对兴奋的滤过作用降低,冲动便在再生神经回路中迅速传播,最终导致癫痫反复发作。MFS的过程十分复杂,目前认为神经细胞死亡和痫性发作是促使出芽的两大因素,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就MFS相关的分子因素以及信号转导通路与出芽关系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是癫痫后最重要的形态学改变之一,与痫性活动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MFS和突触重塑是难治性癫痫的主要病理基础,而MFS又是突触重塑的主要形式,在难治性颞叶癫痫患者标本和癫痫动物模型中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边缘系统癫痫发作后海马颗粒细胞生长相关蛋白(GAP-43)基因表达变化。方法 建立匹罗卡品急、慢性癫痫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定量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颗粒细胞GAP-43mRNA表达。结果 对照组颗粒细胞几乎不表达GAP-43mRNA,匹罗卡品致病后6~12h颗粒细胞表达GAP-43mRNA增高,15~30d呈现第2次高峰。结论 成年大脑海马颗粒细胞在致痫后发生可塑性变化,GAP-43mRNA表达是癫痫大鼠大脑结构性重组(颗粒细胞苔藓纤维出芽)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7.
癫痫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迄今尚未完全阐明。苔藓纤维出芽(mossy fiber sprouting,MFS)作为癫痫发作后最常见的病理改变之一,与癫痫的反复自发性发作密切相关。近年来,已有不少的研究从苔藓纤维出芽的角度探讨癫痫的发生、发展.并为癫痫的治疗提出新的观点。现就癫痫苔藓纤维出芽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预防癫痫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以癫痫发生期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生物学改变为靶点,从保护神经元、抑制苔藓纤维出芽、干预胶质细胞相关分子、炎症免疫等角度,已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旨在预防癫痫.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蓉  肖波  荆春霞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3):141-144,W001
目的 探讨红藻氨酸诱导的慢性颞叶癫痫鼠脑海马突触重建及胶质增生与颞叶癫痫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采用Neo-Timm银染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及突触重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表达水平。结果 鼠脑海马注入红藻氨酸后,双侧海马区均出现神经元脱失、突触重建及胶质细胞增生,注射侧以CA3区、门区明显,CA1区受累较轻;对侧CA1区、门区明显,CA3区相对较轻,其程度随存活时间延长而加重。结论 鼠脑海马内注射红藻氨酸引起的神经元脱失、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元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形成异常神经元放电环路,最终诱发癫痫发作有关。  相似文献   

20.
颞叶癫痫海马区、齿状回颗粒细胞损害及苔藓纤维出芽是一种最基本的病理改变,B1、B2激肽受体参与了上述病理过程。B1激肽受体可加重颞叶癫痫时的病变程度,而B2激肽受体的参与则对颞叶癫痫发作后的海马组织有保护作用。本文就B1、B2激肽受体在上述组织中的分布及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