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淀粉样血管病(CAA)是一种淀粉样蛋白限局性沉积于脑血管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正常老年人脑也可出现 CAA,是 Alzheimer 病(AD)最常见的病理变化,并作为脑出血原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关注。下面介绍由 CAA 引起脑出血的表现及最近开发的诊断方法。CAA 除了在蛛网膜下腔和脑皮质浅层小血管壁有淀粉样沉积外,还可见节段性的血管坏死、粟粒动脉瘤、血管闭塞、纤维化、管壁的双重化等,如此血管将变得脆弱和易出血。CAA 好发部位是在脑膜、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等处血管,而很少发生在易发生血管坏死等高血压性小动脉病变的大脑基底核和脑干。CAA 引起的脑出血患者血压多正常,既往很少有高血压,而且出血为多发性脑叶型和复发型。在 CAA 的脑出血中双侧脑叶型脑出血占20.5%,好发部位以额叶最多,基底核极少见。用上述病理学变化可解释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脑出血众所周知 ,脑出血的原因多为高血压。高血压性颅内血肿的好发部位是大脑基底节 ,以豆状核最多见 ,称之为外侧型。其次为丘脑部出血 ,称为内侧型 ,出血易穿透脑室。越过内囊后脚两侧均有出血的称为混合型。此外 ,小脑、脑干、大脑皮质下也为好发部位。脑血管畸形破裂可引起脑出血 ,无高血压病史的患者、青少年患者、好发部位以外的出血 ,应考虑到脑血管畸形等血管性病变。应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1.CT表现 红细胞压积 4 5%的正常血液 ,CT值约为 56H U,比正常脑实质吸收值稍高。血肿与 X线吸收值最有关系的是血红蛋白。颅内血肿…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常见脑血管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塞的CT 影像特点、诊断价值,易致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等予以综述。一、脑出血CT 所见依出血程度和时间而不同。新鲜脑出血可见以下四点:(1)血肿本身呈高X 线吸收区:(2)血肿周围脑水肿呈低X 线吸收区;(3)血肿及其周围脑水肿所致的块状效果(mass effect);(4)脑脊液循环障碍继发脑积水、脑室扩大。急性期脑血肿常呈境界鲜明、边缘不规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后由于循环末梢发生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梗塞部位常呈苍白色,但由于某种原因,梗塞灶内如有出血时,故其部分或全部成为红色,称为出血性脑梗塞(hemorrhagic infarction)。脑栓塞的病理学改变比脑血栓易于观察,但不易做出临床诊断,而最近经CT 诊断甚为方便。出血性脑梗塞少见,但有时症状较重,特别是广泛梗塞时加之出血,可死于脑水肿。因此,为便于脑梗塞急性期的治疗,尤其是为了进行脑栓塞的抗凝疗法及脑血栓的纤溶疗法,应详细了解其病情变化。现对出血性脑梗塞的病情、诊断及临床问题阐述如下。出血性脑梗塞的病理肉眼所见的出血一般为梗塞灶内散在的点状或斑片状出血,部分可吸收,有的为广泛出血。容易发生出血的部位为皮质和基底节部(包括大脑白质)。显微镜下可见皮质和白质的渗出性出血。脑出血时血肿沿着神经纤维走行撕裂脑组织;而出血性脑梗塞为血管闭塞导致所灌注的神经组织全部坏死。因此,陈旧  相似文献   

5.
老年病     
一、高龄者的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性脑出血及穿通枝脑梗塞,主要由脑实质深部小动脉(穿通枝)的血管坏死所致。脑主干动脉及其分枝(皮质枝)的粥样硬化和血栓栓塞是导致皮质枝脑梗塞的原因。高血压更多影响的是穿通枝动脉,而皮质枝动脉则易受脂质代谢异常的影响,另外,糖尿病及吸烟也是脑梗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欧美各国从来都是冠状动脉疾病多于脑血管病,且脑血管病中脑出血少,而脑梗塞特别是皮质枝梗塞较多。相反,日本一直是脑出血  相似文献   

6.
本文重点阐述高血压脑出血、脑动脉瘤破裂、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的适应症。一、高血压脑出血本文仅就高血压脑出血中频率最高,手术适应症争议最多的外囊出血加以讨论。关于外囊出血,作者认为有一部份可以早期手术,目的在于止血,清除血肿以防止血肿破坏脑组织及把神经脱落症状限制在最低水平。此外还可减轻颅内压力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7.
引起意识障碍的疾病 ,从大的方面分类 ,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内因性障碍、外因性以及代谢性障碍等 (表 1 )。  表 1意识障碍原因1 局灶性幕上病变头部外伤脑血管障碍 :脑出血 ,脑梗塞 (两侧丘脑 ,大梗塞 )脑瘤脑脓肿2 局灶性幕下病变脑血管障碍 :脑桥出血 ,小脑出血 ,脑底动脉闭塞症 ,小脑梗塞幕下肿瘤小脑脓肿其他 :脑底动脉偏头痛3 弥漫性内因性障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炎或脑脊髓炎高血压脑病癫痫状态其他 :Reye综合征 (小儿 ) ,Alzheimer病晚期 ,Creutzfeldt Jacob病晚期 ,多发性硬化症4 外因性及代谢性…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的超早期治疗专辑──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诸问题田和悟等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故称高血压脑出血。其原因是在持续性高血压的基础上,细小动脉的硬化变性导致脑内小动脉瘤破裂。好发部位分别是壳核(40~60%)、丘脑(15~30%)、小脑(7~10%...  相似文献   

9.
在脑挫伤及头部外伤、硬膜下出血、高血压性颅内出血、脑栓塞等脑血管损害时,了解急性期脑损伤的程度,对诊断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是至关重要的。而脑CT 扫描等形态学检查和EEG、ABR(脑干听觉反应)、SEP(躯体感觉电位)等生理学的资料又难以取得,因此有将脑损伤的程度从代谢方面来观察的报告,从而测定肌磷酸激酶的同功酶、醛缩酶、儿茶酚胺、脑垂体激素等各种物质者不胜枚举,用来探讨其临床意义。作者过去发表过在头部外伤意识明显障碍的病例中受伤后的急性期有醛固酮增高的报告,且在脑血管损伤而有明显意识障碍的患者和硬膜下出血及高血压性脑出血危重病例中,也见到醛固酮升高。为了明确脑损伤急性期血中醛固酮升高的机制,测定了脑神经外科疾病急性期患者血中醛固酮、肾素活性、血浆钾及ACTH。对象及方法以神经外科急诊入院患者为对象,入院时血中醛固酮升高的有53例,其中高血压性脑出血7例,硬膜下出血13例,脑栓塞4例,头部外伤21例,抽搐发作  相似文献   

10.
1.神经内科疾患的CT 扫描(1)脑血管病CT 对脑出血与脑梗塞在急性期能准确地鉴别诊断。脑出血呈高浓度占位影,而脑梗塞呈低浓度影。出血周围的脑浮肿呈低浓度区。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血灶的浓度减低,而梗塞灶以增强法扫描,在其病程中有时呈高浓度影。CT 能诊断脑血管造影或脑电图不能诊断  相似文献   

11.
章玮  张励生 《日本医学介绍》1991,12(12):572-573
脑血管性痴呆系由于脑发生缺血、出血或白质脱髓鞘变性等疾患所呈现的痴呆综合征,是脑血管病的一组症状。近几年认为,除脑梗塞外,还应包括脑出血及Binswaoger病等,现已被公认。一、分型1.皮质、白质广泛缺血性病变大脑皮质部梗塞,常见于因脑动脉硬化而引起的脑血栓或由房颤等心脏疾患造成的脑栓塞。左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易伴有失语症;右大脑中动脉区域梗塞,常出现半侧空间疏忽遗漏现象和性格的变化。上述诸症出现痴呆时,临床上除见有痴呆的征象外,还均具有与其相应受累部位的定位症状。行CT或MRI检查,在皮质或白质部可见中等范围以上的梗塞区。2.Binswanger病本病系灌注营养脑白质的脑动脉长穿枝发生循环障碍,使白质产生广泛的脱髓鞘及变性改变,而脑皮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脑动脉瘤破裂)在脑卒中中与脑梗塞,脑出血相比发病率较低(10%左右),但死亡率较高(30%左右)。尽管近几年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但平均死亡率仍然没有下降。为此,在早期治疗时要注意以下四个问题。一、早期治疗的重要性上嶋氏报告11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初诊的误诊率是25%。误诊的病例虽然都有头痛、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特有的症状,但最初被误诊为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各7例),头痛待查(4例)等并不少见。多在第二天到二周内症状恶化和再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系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脑的表面和脑的底部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而言,不包括外伤性SAH 和继发于脑实质出血的SAH,现就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合并症、诊断和治疗等综述如下。发病原因SAH 最常见的原因是脑动脉瘤,其次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烟雾病,颅内肿瘤,脑动、静脉炎症性及过敏性疾病。脑动脉瘤破裂是SAH 的主要原因,佐野圭司指出美国调查5,831例SAH,脑动脉瘤占51%,有人报告高达89%,最低也约占40%。  相似文献   

14.
头痛的问诊是进行正确诊断的第一步 ,系统地问诊至关重要。以问诊后的一般性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所见为基础 ,再行适宜的第一阶段检查。一、问诊的要点1 .起病样式 突发性剧烈头痛 ,首先要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其他的急性起病的头痛有头部外伤、青光眼、中耳炎等 ,然而这些头痛的鉴别 ,依其伴随症状通常并不困难。亚急性进行性的头痛 ,有脑肿瘤、慢性硬膜下血肿、慢性脑膜炎 (真菌性、结核性、癌性脑膜病 )、颞动脉炎、副鼻窦炎等是典型病例。慢性持续性头痛 ,从发病频率上看 ,以紧张型头痛的可能性高 ,但也可能有起因于抑郁的心因…  相似文献   

15.
前言头痛的原因疾病是多种多样的。在鉴别诊断上首先要区别头痛是由颅内外器质性疾病产生的,还是功能性头痛。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出现的头痛是伴随器质性疾病的继发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多有反复或慢性化倾向,叫做慢性反复性头痛。代表慢性反复性头痛的有偏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器质性头痛与功能性头痛的鉴别有时困难,就其发病方式、疼痛性质进行问诊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发现未破裂脑动脉瘤的原委,可有几个情况。考虑到治疗方针的不同,可做如下分类,(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发现在破裂动脉瘤之外,有多发性脑动脉瘤者;(2)以动脉瘤自身的压迫症状和动脉瘤为原因的具有大脑局部缺血的症状性未破裂脑动脉瘤;(3)其他脑疾患(外伤、脑肿瘤、脑血管意外)在检查中偶然发现者;(4)在脑健康检查中,通过MRA和CT发现的无症状性脑动脉瘤。未破裂脑动脉瘤的破裂率,一年内约为1%,但破裂时的症状重,由于手术合并症少,往往需进行积极的手术疗法。但是有合并症和由于动脉瘤部位的不同,更慎重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是必要的。一、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多发性脑动脉瘤病例中未破裂脑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疗法及其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1年调查了日本189个医疗单位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施行外科手术疗法的情况。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确诊。共计调查5,255例,其中包括壳核出血3,216例,占61.2%(平均49.8岁);皮质下出血945例,占18%(平均55.5岁);丘脑出血639例,占12.2%(平均58.3岁);小脑出血396例,占7.5%(平均60.4岁);桥脑出血59例,占1.1%(平均52.9岁)。这样大规模的调查报告,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少见的。作者将各部位出血病例,分别就其年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并且按其神经症状严重程度及CT检查所见进行分类(分类法见表1、2、3),分析了与死亡率及功能恢复的关系。功能恢复分为优、佳、劣三种。优系指完全或部分恢复工作、生活可以自理;佳系指生活需要他人帮助;劣系指卧床不起及植物性生存者。重点讨论了壳核出血的问题,桥脑出血病例较少,未加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8.
陈继贵 《日本医学介绍》1990,11(12):574-575
术后肝衰是外科手术加剧广泛性肝细胞坏死的结局,是术后立即或逐渐出现高热、肝昏迷、黄疸、腹水、消化道出血等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病死率极高。本文简要介绍其诊断与营养治疗的进展。术后肝衰的病因外科病人术前营养不良是术后肝衰的原因之一。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价因缺乏更多的客观性,常不被临床所重视。日本学者东口高志根据临床实践制定出外科综合营养指标(Prognostic nutrional indexfor surgery,PNl_s)。PNl_s=-0.147×体重减少率+0.046×体重身长比(W/H)+0.01×三角肌部皮厚比+0.051+HPl。PNl_s尤其适用于肝切除病人术前营养状况的评价。PNl_s>10不论肝切除范围的多少,一般不发生术后肝衰及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上存在的众多头颈部血管障碍引起的继发性头痛中,重要的是不能漏诊“一旦误诊将导致死亡的头痛”。特别是导致剧烈头痛的疾病要格外注意,必须正确诊断。本文以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未破裂囊状脑动脉瘤、颈动脉或椎动脉夹层、脑内出血、脑梗死、脑静脉窦血栓、垂体卒中的头痛特征等为中心进行阐述。特别是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头痛患者初期诊断中的鉴别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黑田清司等一、脑出血的病态脑出血的病态有①血肿所致的脑实质破坏(原发性脑损伤);②周围脑组织的继发性脑损伤。因而急性期治疗的主体是防止血肿压迫所致的继发性脑损伤和减轻脑水肿。另外,全身性合并症的预防也极其重要,是左右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