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自身免疫相关的一组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它们中的任何两种病的重叠综合征(OS)[1~3].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组不明原因、伴血清自身抗体、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和肝脏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组织学改变的反应性肝病[4].  相似文献   

2.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由于机体自身抗体存在而引起肝组织持续损伤为特征的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1]。由于我国的肝炎和肝硬化多因肝炎病毒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致,长期以来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认识不足,研究不够,以致误诊、漏诊不在少数,而延误了对患者的治疗。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新生儿肝炎疫苗接种以来,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逐步下降,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迅速发展。非病毒性…  相似文献   

3.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是一组病因不明、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血清中常会出现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及以上两种或三种肝病的重叠综合征(OS)。本文就自身免疫性肝病相关自身抗体免疫学指标检测及应用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与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占绝大部分,但临床上仍有10%-20%的肝炎病因未明,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是一个原因;它包括AIH(自身免疫性肝炎)、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PSC(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用干扰素治疗(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取得较好疗效,而AIH多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PBC和PSC以抑制胆汁淤积为主..本文研究我院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王娟  唐红 《华西医学》2010,(11):2062-2063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认识。方法报道一例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重叠综合征误诊为药物性肝炎,并综述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nmmune hepatitis,AIH)和(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由于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容易漏诊或误诊为药物性肝炎,诊断主要依靠生化及免疫学检查。AIH/PBC重叠综合征的治疗目前无成熟经验,主要药物包括熊去氧胆酸(UDCA)、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结论对于不明原因的肝损害患者应做免疫学筛查。  相似文献   

6.
自身免疫性肝病与HLA-DRB1等位基因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DRB1*0401~*0408,分析基因频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初步探讨HLA-DRB1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以31例江苏地区汉族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9例)为研究对象,以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用酚-氯仿法提取全血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 SSP)技术检测HLA-DRB1*0401~*0408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HLA-DRB1*0404等位基因的频率(35.5%)明显高于健康人(7.1%),RR为7.15,(P<0.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之间HLA-DRB1*0404及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结论HLA-DRB1*0404等位基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组免疫介导的肝脏损伤,以肝脏病理损害和肝脏功能试验异常为主要表现。由于该疾病在国内较为少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加之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或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漏诊和误诊的病例较多。对自身免疫性肝病如能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正确治疗,可防止或推迟其进入肝硬化,避免进行肝移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含量变化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15 0名健康人、76例乙型肝炎患者、2 8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 [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组及未明原因肝损组 ]血清TGF β1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组患者血清TGF β1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 (P <0 .0 5 ) ;而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 β1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TGF β1水平降低与发病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的特征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以及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每组患者的相关自身免疫指标。结果:AIH患者血清ANA阳性率明显高于PBC、病毒性肝炎以及对照组(P〈0.05)。PBC患者血PBC患者血清AMA阳性率显著高于AIH组(P〈0.05)。血清ANA在AIH以及PBC患者中均以高低度(1:1000)为主。结论:每种AILD均伴有其特征性的自身抗体,对各种类型的慢性肝病常规进行自身抗体检测对于诊断和鉴别AILD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不同类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谱的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43例肝病送检样本中81例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病,将其分为3组:(1)自身免疫性肝炎(AIH)38例;(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30例;(3)重叠综合征13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肝肾微粒抗体(LKM)、抗可溶性肝抗原(SLA)等,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抗线粒体M2亚型。结果 743例中诊断为AIH、PBC和重叠综合征分别为送检标本的5.11%、4.04%和1.75%,总计10.9%。AIH患者ANA阳性率为78.9%,AMA及M2亚型阳性率为18.4%,SMA阳性率为7.89%;PBC患者ANA阳性率为73.3%;AMA和M2阳性率为26.7%;重叠综合征患者ANA及AMA阳性率为100%。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检测有助于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非病毒性肝炎诊断时应考虑自身免疫性肝病。  相似文献   

11.
自身抗体检查在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一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清楚、但多认为和自身免疫有关的肝脏疾病 ,临床常见的主要有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PBC)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这 3种疾病在病理组织学变化、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及自身抗体方面均有各自的特点 ,前者主要表现为肝细胞炎症坏死、后二者主要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自身抗体检查对这些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本文仅简要介绍其最新进展。自身免疫性肝炎本病多发于女性 ,男女之比为 1∶4,有 10~ 30岁及 40岁以上 2个发病年龄高峰。临床上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2.
自身免疫性肝病(ALD)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自身免疫性肝病重叠综合征(AOS)。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发现症状时已进展至肝硬化阶段,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已逐渐引起了肝病学界的高度重视。其中AIH及其重叠综合征占ALD的主要部分,此种疾病在发现及诊断方面一直是学界难以把握的难题,本文对现今关于AIH的诊断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Ⅱ类等位基因DRB1*0401~*0408,分析基因频率与临床表现的关系,初步探讨HLA-DRB1多态性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按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标准筛选病例。以31例江苏地区汉族人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炎1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19例)为研究对象,以4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用酚-氯仿法提取全血DNA。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HLA-DRB1*0401~*0408等位基因频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HLA—DRB1*0404等位基因的频率(35.5%)明显高于健康人(7.1%),RR为7.15,(P〈0.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2组间虽有不同,但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之间HLA—DRB1*0404及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结论HLA-DRB1*0404等位基因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发生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病因不明,以炎症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肝脏疾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以肝脏细小胆管非感染性慢性炎症、坏死及慢性胆汁淤积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而细胞因子(CK)能调节多种细胞产生生理效应,异常情况下可导致病理反应。由于目前对AIH和PBC免疫方面的发病机理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检测其细胞因子,以探讨其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其临床表现不一,包括疲劳、肝功能异常、明显的肝硬化等。其病理改变以肝内小胆管非化脓性炎症、汇管区炎症、慢性胆汁淤积、肝纤维化为特征,PBC的病情呈进行性,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1],  相似文献   

16.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和血清学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群英  徐芸  李继昌 《临床荟萃》2007,22(24):1782-1784
自身免疫性肝病是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一组不明原因的慢性肝脏疾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 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以及这3种肝病的重叠综合征。目前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重要的指标是检测到患者体内相关的特异性自身抗体,这些特异性抗体同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自身抗体阳性率.方法分别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200例健康人和178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及未明原因肝损组)血清中多种自身抗体,分析各组自身抗体出现的阳性率.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组可按所出现的自身抗体的类型的不同分为Ⅰ、Ⅱ、Ⅲ型,各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5%、8.3%、16.7%.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组抗线粒体抗体(AMA)100%阳性,其中M2型AMA的阳性率高达95.5%.未明原因肝损患者自身抗体的出现率达80.0%,有20%未出现自身抗体,4.5%患者出现未知自身抗体.结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伴有特征性自身抗体的出现;注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于明确诊断自身免疫性肝病和分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超声影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超声表现,从而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60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综合分析。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50例,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8例,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2例。结论 超声显像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3):496-497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8例需要进行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患者,将此98例患者分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组(49例)和慢性病毒性肝炎组(49例),再选择41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本次研究。应用免疫印迹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来分别为患者的抗线粒体抗体、抗可溶性肝抗原、抗核抗体、抗核膜糖蛋白抗体、肾微粒抗体Ⅰ型、抗肝细胞浆Ⅰ型抗原抗体以及抗可溶酸性核蛋白抗体进行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的自身免疫肝炎以及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检测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别组成员的检测结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干燥综合症肝脏损害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原发性干燥综合症的68例住院病例的肝脏损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干燥综合症本身所致肝脏损害有15例(22.1%),其中36.4%病人无肝损害的临床症状,46.5%出现黄疸,3例肝活检为慢性活动性肝炎,73.1%对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治疗反应,1例有复发倾向,3例(13.0%)未经正规治疗发展为肝硬化,有肝损害者血清自身抗体(ANA,抗SSA,抗SSB、RF)与无肝损害者无差异,且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一致。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本身所致肝脏损害发生率不低,临床症状与损伤程度相差较大,其主要病理改变为慢性活动性肝炎,干燥综合征肝损害与1型自身免疫性肝炎的鉴别只能依据干燥综合征的系统性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