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与健康人群的血浆中9种主要胆汁酸的分布差异。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别测定广州地区21例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和20例健康人群的血浆中9种胆汁酸,并对两组人群血浆胆汁酸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血浆中的胆酸(CA)、甘氨胆酸(G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和牛磺脱氧胆酸(TDCA)不符合正态分布,熊去氧胆酸(UDCA)、甘氨熊去氧胆酸(GUDCA)、鹅脱氧胆酸(CDCA)和脱氧胆酸(DCA)符合正态分布。同一组别,不同个体之间的同一种胆汁酸含量存在差异,浓度分布范围较宽;同一个体不同种类胆汁酸的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两组研究对象胆汁酸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原发性高脂血症组的UDCA、GUDCA、CDCA、GCDCA的均值都高于健康对照组,但仅有DCA的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他胆汁酸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脂血症人群血浆中DC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微量血清中胆汁酸亚组分含量差异,并探讨其在肝硬化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2016—2017年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住院的肝硬化患者和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定量检测两组人群血清胆汁酸组分含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数据进行代谢轮廓识别,并采用Mann-Whitney检验方法对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检测体系中,两组人群血清样本共检测得到5种游离胆汁酸(BAs)、5种牛磺结合型胆汁酸(T-BAs)和5种甘氨结合型胆汁酸(G-BAs)。相比于健康对照组,肝硬化组血清中12个代谢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包括在肝脏内合成的所有初级胆汁酸和在肠道中合成的部分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甘氨石胆酸和牛磺石胆酸),其中以牛磺胆酸和甘氨胆酸升高幅度较大,而石胆酸、甘氨脱氧胆酸和牛磺脱氧胆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结果显示两组人群在PC1区区分较大。结论所建立的在微量血清中同时检测15种胆汁酸组分的LC-MS/MS方法稳定可靠,可满足临床定量检测需求;利用该方法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初步发现胆汁酸代谢谱异常,提示胆汁酸组分的改变与肝脏合成代谢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为研究胆汁酸在肝硬化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状况,探讨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粪中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的浓度.结果大肠癌患者粪总胆汁酸及次级胆汗酸(脱氧胆酸,石胆酸)浓度以及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脱氧胆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粪胆汁酸浓度尤其是次级胆汁酸浓度增高可能是大肠癌促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近10年来,对胆石成因的研究,注意力转向研究胆石患者胆汁理化性状的病理变化及“成石性”胆汁产生的机制方面。胆汁酸为胆汁中重要的有机成分,在人的胆汁中有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应用气液色谱测定方法(GLC),我们对胆结石  相似文献   

5.
大肠肿瘤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安  于皆平 《医学文选》2000,19(4):429-421
目的了解大肠癌患者粪胆汁酸代谢状况,探讨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薄层层析色谱法测定大肠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粪中胆酸,鹅脱氧胆酸,脱氧但酸,石胆酸的浓度。结果大肠癌患者叫胆法酸及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石胆酸)浓度以及次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脱氧胆酸/胆酸,石胆酸/脱氧胆酸等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粪胆汁酸浓度尤其是次级胆汁酸浓度增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早期检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胆汁酸含量,了解其血清胆汁酸谱的特征,探讨胆汁酸谱预测母乳性黄疸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2月在玉环市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320例,依据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经皮胆红素水平低于75百分位的新生儿,在出生72 h采集足底血样标本,晾干后密封冷藏包装备检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新生儿分为母乳性黄疸组(36例)与正常新生儿组(48例),以UPLC-MS/MS方法检测备检标本的15种胆汁酸浓度。 结果 母乳性黄疸组与正常新生儿组血胆汁酸谱有一定差异,2组的甘氨石胆酸水平、甘氨石胆酸/熊脱氧胆酸比值、熊脱氧胆酸/总熊脱氧胆酸比值分别为(0.41±0.31)nmol/L和(0.58±0.39)nmol/L、0.11±0.19和0.30±0.51、0.28±0.23和0.19±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性黄疸组和正常新生儿组胆酸、脱氧胆酸、石胆酸、鹅脱氧胆酸、熊脱氧胆酸、甘氨胆酸、甘氨脱氧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甘氨熊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石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牛磺熊脱氧胆酸、总胆汁酸和胆酸/鹅脱氧胆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UPLC-MS/MS方法可以敏感地发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在高胆红素血症出现前血胆汁酸谱的变化特点,有助于早期预测高胆红素血症及其病因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斌  倪勇 《陕西医学杂志》2001,30(10):636-638
目的 :观察结肠癌发生与粪便中胆汁酸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大白鼠施行近端空肠 -小肠中点吻合术 ,造成 50 %小肠空置模型 ,用 DEN作为结肠癌诱导剂。同时检测粪便中胆酸及脱氧胆酸浓度及排出量。结果 :DEN使结肠粘膜增生相关指数明显升高 ,小肠空置 50 %后增生更明显 ,粪便中胆酸浓度及排出量无变化 ,脱氧胆酸排出量下降。结果 :DEN对结肠癌有诱发作用 ,尤其在小肠空置术后作用更明显 ,小肠短路时胆汁酸盐并非结肠癌辅致癌因子。  相似文献   

8.
胆汁酸由肝脏形成,经胆道排泄。分析研究胆汁中胆汁酸对肝胆消化系统疾病在基础理论和医疗实用上都有重要意义。胆汁中胆汁酸有胆酸(三羟)和鹅脱氧胆酸、脱氧胆酸(二羟)等几种,除少量属游离型外,大部分与甘氨酸或牛磺酸连接呈结合型存在。本文介绍一种不需要水解结合型键,同时测定胆汁中游离型及结合型的三羟及二羟胆烷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  相似文献   

9.
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主要由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 简称 LCA),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 简称 DCA),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 简称 CDCA)和胆酸(Cholic acid简称 CA)组成。它们在脂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方面都起重要生理作用,通过对胆汁中胆汁酸定量测定,可以提供临床有价值的信息。在胆汁中胆汁酸的定量方法中,比色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测定胆酸、脱氧胆酸、鹅脱氧胆酸、石胆酸、甘氨胆酸、甘氨鹅脱氧胆酸、牛磺胆酸、牛磺脱氧胆酸、牛磺鹅脱氧胆酸九种胆汁酸亚组分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LunaC18 (2)柱(150×4.6mm,5ixm),柱温30℃,流动相以10mmol/L乙酸氨为流动相A、乙腈-甲醇(3:1)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进样,MRM模式定量。结果:HPLC-MS/MS法测定胆汁酸九种亚组分浓度的最低检测限为0.50-8.00ng/mL;日内和日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回收率在92.75%-110.07%之间。结论:所建HPLC-MS/MS法灵敏、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测定血浆中九种胆汁酸亚组分含量,能够为临床及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液色谱法测定血清胆汁酸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用Sep-Pak C_(18) Cartridge小柱对血清胆汁酸作液固萃取,以具有去结合作用的七氟丁酐作衍生化试剂,快速而精密地测定血清中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石胆酸和熊去氧胆酸五种胆汁酸的填充柱气液色谱分析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汁酸代谢的改变对胆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反向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RP-HPLCUV)分别测定15例胆管癌患者、38例胆结石患者以及21例无胆道疾病的腹部外伤患者胆汁中9种结合型胆汁酸浓度。结果胆管癌组胆汁中甘氨胆酸(GCA)和甘氨鹅脱氧胆酸(GDCA)明显高于胆结石组和对照组(P<0.05);胆结石组胆汁中牛磺胆酸(TCA)、牛磺脱氧胆酸(TDCA)高于胆管癌组和对照组(PP<0.05)。结论胆汁中结合型胆汁酸谱可作为潜在的生物学指标来早期诊断胆管癌。  相似文献   

13.
<正> 为了配合西北地区胆结石成因研究,我们从1985年开始用薄层扫描法(TLC)测定人胆汁中各种胆汁酸。本实验测定正常及胆石症患者胆汁游离型胆汁酸52例,现报告如下。实验材料及仪器仪器:日本岛津CS—930型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1μl 薄层点样管,空气压缩喷雾机。标准品:胆酸(CA),去氧胆酸(DCA),猪去氧胆酸(HDCA),熊去氧胆酸(UDCA),鹅去氧胆酸(CDCA),石胆酸(LCA),均为Sigma 公司产品。  相似文献   

14.
金素丽  武艳  汪冉  杨利  闫国超  赵帅 《中国医药导报》2022,(13):165-168+172
目的 通过检测胆石症患者血清中的胆汁酸谱,探讨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检测在胆石症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11例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结石组)及26例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胆汁酸中的15种亚组分[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甘氨胆酸(G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胆酸(T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牛磺石胆酸(TLCA)、甘氨石胆酸(GLCA)、熊脱氧胆酸(UDCA)],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GCA、GUDCA、GCDCA、TCA、TUDCA、TCDCA这6种胆汁酸亚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胆囊结石组和胆管结石组中的GCA、GUDCA、TCA、TCDCA及TUDC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15.
胆汁酸对人红细胞膜蛋白质、酶活力和离子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人体内常见的4种胆汁酸(胆酸钠、脱氧胆酸、甘氨胆酸钠、甘氨脱氧胆酸)在生理血浆浓度(0.006mmol/L)及病理血浆浓度(0.2、0.5和1.0mmol/L)下对健康成人新鲜红细胞体外作用,观察了膜蛋白质,膜ATP酶类活力,膜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和膜离子通透性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胆汁酸随其含量的增加对红细胞膜有不同程度影响。疏水性较强的脱氧胆酸和甘氨脱氧胆酸对红细胞膜酶活力及膜离子通透性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初级胆汁酸在肝脏生成,包括胆酸(cholicacidCA)和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acidCDCA)。通常胆汁酸与甘氨酸(glycine)或牛磺酸(taurine)结合后排入胆汁。初级胆汁酸进入消化道内脱去甘氨酸和牛磺酸,一部分回吸入血,未被吸收的部分在细菌作用下脱氧形成次级胆汁酸,包括脱氧胆酸(deoxycholicacidDCA)、石胆酸(lithocholicacidLCA)及微量熊脱氧胆酸(ursodeoxycholicacidUDCA)。人类胆汁中的胆汁酸主要为CA、CDCA、DCA和LCA(比例为10 :10:5 :1)。近年来,胆汁酸,特别是次级胆汁酸中的DCA被认为是胃肠道的致癌因子而日益受到重视[1],而UDCA具有一定的抑癌作用。现重点就胆汁中主要胆汁酸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及作用机制作简要综述。1胆汁中主要胆汁酸的致癌作用1.1与胃肠道肿瘤的关系1 1 1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生与生活习惯、自然地理环境、遗传因素等有关,绝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少数为腺癌。但近30年来在西方国家,上消化道系统中良恶性肿瘤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明显变化,腺癌以每年10 %的速率递增而鳞癌无明显改变,远端...  相似文献   

17.
<正>1胆汁酸临床评价1.1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是肝脏分泌到胆汁中最大量的有机酸,为胆汁的主要成份。肝脏中胆汁酸合成约每天0.3~0.8g,为初级胆汁酸,包括游离胆汁酸(如胆酸、鹅脱氧胆酸)和结合胆汁酸(如甘氨胆酸等)。初级胆汁酸随胆汁分泌入肠道后,受肠道细菌分解,转变成次级胆汁酸(如脱氧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移植肝脏经历冷保存/再灌注损伤(cold preservation reperfusion injury,CPRI)后早期胆汁酸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供肝冷保存 12 h组、1 h组和对照组大鼠术后胆汁中胆汁酸成分进行测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对胆汁酸代谢轮廓进行分析。结果:胆汁中胆汁酸代谢轮廓可区分 CPRI 12 h组、1 h组和对照组,牛磺脱氧胆酸与胆管损伤密切相关且肝移植术后 CPRI 12 h组的疏水指数明显增高,并与供肝冷保存时间呈正相关。结论:CPRI影响肝移植大鼠胆汁中胆汁酸代谢轮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汁酸谱在诊断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和无症状高胆汁酸血症(asymptomatic hypercholanemia of pregnancy,AHP)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正常妊娠者100例、ICP患者60例、AHP患者3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分析各组胆汁酸含量,并通过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OPLS?DA)模型,寻找ICP组和AHP组差异性的胆汁酸。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两者差异性胆汁酸以及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15种胆汁酸中,除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外,其余胆汁酸的含量在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OPLS?DA模型找到ICP组和AHP组差异性的胆汁酸为牛磺结合型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牛磺结合型鹅脱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 acid,TCDCA)、甘氨结合型胆酸(glycocholic acid,GCA)、甘氨结合型鹅脱氧胆酸(glycohenodeoxycholic acid,GCDCA)、牛磺结合型熊脱氧胆酸(tauroursodeoxycholic acid,TUDCA)。ROC结果显示,TCA的诊断效能最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08,联合TCA、TCDCA、GCA、GCDCA、TUDCA诊断ICP的效能更高,AUC为0.967,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98.0%。结论:ICP和AHP的胆汁酸谱有差异,利用OPLS?DA模型找到的差异性胆汁酸可以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粪胆汁酸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以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正常人高、低脂饮食、大肠癌和大肠息肉患者及结直肠次全切除者的类胆汁酸成份和浓度。结果显示,高动物脂肪、高植物脂肪和高混合脂肪饮食者石胆酸(LCA)和脱氧胆酸(DCA)浓度显著高于低脂饮食;大肠癌患者LCA和DC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大肠息肉患者DCA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直肠次全切除者鹅脱氧胆酸(CDC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高脂饮食增加次级胆汁酸浓度(被认为是大肠癌的辅致物或促癌物),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不断增高可能与粪胆汁酸代谢改变有关,结直肠次全切除者CDCA浓度显著增高有益于防止剩余结直肠段内息肉的再生或癌变,减少脂肪摄入量可能减少大肠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