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探讨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进行疗效评价。②方法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TE)选择适合封堵的ASD病人26例,在TTE及X线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通过TTE进行动态的随访观察。③结果26例病人全部封堵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2例病人有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阵发性心房颤动,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0%以上病人接受了6个月随访。④结论经导管ASD封堵术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介入封堵术疗效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TTE可以准确地应用于ASD封堵术中。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和效果。②方法采用经胸超声监测,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48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病人。③结果46例病人成功实施封堵术,成功率为95.8%,其中1例出现短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失败。46例病人随访3~12个月,效果良好。④结论经导管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1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12-25mm)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或结合X线下球囊充盈测量缺损大小,选择封堵器型号,监测外科或内科介入性房缺封堵术。结果 10例房间隔缺损封堵均获得成功。9例在术中及术后超声心动图随访均无残余分流。1例双孔房缺(<5mm)由一个封堵器修补后残留约2mm的细小分流。全部病例术后及随访瓣膜启闭及静脉回流均不受影响。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估测房间隔缺损位置、大小和周边组织情况,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病例筛选、术中监测以及术后效果评价均有重要价值,对某些病例可以指导封堵器型号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经胸小切口外科介入封堵 孔型 ASD的疗效。 方法 术前用经胸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TE、TEE)筛选合适的病例 6人 ,术中用 TEE指导封堵 ,术后 1周、1月及 3月用 TTE观察封堵器的情况并测量各超声参数。 结果  6例患者均封堵成功 ,仅 1例呈上下排列的二孔 ASD患者残留少量分流。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左心大小均无增大 ,术后 3个月右心大小、肺动脉内径及肺动脉压基本恢复正常。 结论 超声心动图在术中监测安置以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经导管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者5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用于封堵术前患者的筛选,术中封堵器放置的引导和监测以及术后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随访。结果:①54例患者成功地进行了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超声检查显示VSD最大直径为9.7mm,最小为2.6mm,平均4.89±0.92mm,术中X线左心室造影显示分别为10.8mm、2.0mm,平均5.22±0.91mm,超声测值与造影测值间无明显差异;VSD残端距主动脉瓣距离:超声测值小于X线测值(3.13±1.32mmvs5.84±1.71mm),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封堵术后即刻超声检查可见5例存在残余分流,其中2例1周后残余分流消失,2例1个月后残余分流消失,另1例6个月后虽仍有少量残余分流,但分流速度小于200cm/s,且未见溶血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复查示左室内径明显缩小及左室流出道血流速度增快(P<0.05)。结论:超声检查有利于术前选择合适的VSD封堵术患者,术中引导封堵器的放置,术后检测有无残余分流,对了解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不同切面在指导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方法77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指引下接受心导管封堵术,超声评价缺损大小及位置并结合球囊测量缺损直径而选择相应的封堵器。结果74例患者成功放置了封堵器,缺损大小为(24·36±8·23)mm,选择的封堵器直径为(26·54±10·36)mm,与超声测量值相关性很好(r=0·92,P<0·01)。结论超声可以直接指导房间隔封堵器的选择与封堵。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超声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接受Amplataer封堵器治疗的继发孔型ASD病人50例,分别于ASD封堵术前3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SI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各房室腔大小、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右室侧壁中部、室间隔二尖瓣环处、室间隔中部、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以及左室侧壁中部收缩期峰值应变(Ss)。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右心房(RA)横径、右心室(RV)横径、PASP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23-2.87,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RA横径、RV横径、PASP显著减小,术后3个月RA横径、RV横径、PASP进一步减小,差异有显著性(F=7.58-13.46,q=3.50-3.98,P〈0.05)。与对照组比较,ASD组术前右室壁和室间隔、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Ss显著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04-2.97,P〈0.05)。与封堵术前比较,术后1周右室侧壁、室间隔中部Ss均显著降低(F=8.57-14.66,q=3.67-4.90,P〈0.05),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室间隔和左室壁Ss均显著降低(q=3.46-3.86,P〈0.05);与封堵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中部Ss显著降低(F=14.59,q=3.46,P〈0.05)。结论SI可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应变显像技术(SI)评价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取接受Amplataer封堵器治疗的继发孔型ASD病人50例,分别于ASD封堵术前3 d、术后1周、术后3个月,应用SI在心尖四腔切面测量各房室腔大小、肺动脉收缩压(PASP),右室侧壁三尖瓣环处、右室侧壁中部、室间隔二尖瓣环处、室间隔中部、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以及左室侧壁中部收缩期峰值应变(Ss).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D组右心房(RA)横径、右心室(RV)横径、PASP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23~2.87,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RA横径、 RV横径、 PASP显著减小,术后3个月RA横径、 RV横径、PASP进一步减小,差异有显著性(F=7.58~13.46,q=3.50~3.98,P<0.05).与对照组比较,ASD组术前右室壁和室间隔、左室侧壁二尖瓣环处Ss显著增大,差异有显著性(t=2.04~2.97,P<0.05).与封堵术前比较,术后1周右室侧壁、室间隔中部Ss均显著降低(F=8.57~14.66,q=3.67~4.90,P<0.05),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室间隔和左室壁Ss均显著降低(q=3.46~3.86,P<0.05);与封堵术后1周比较,术后3个月右室侧壁中部Ss显著降低(F=14.59,q=3.46,P<0.05).结论 SI可准确、定量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前、术后心脏功能的变化,评价封堵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避免放射线及造影剂的损伤,探讨使用超声心动图作为唯一影像学工具进行经股静脉行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入选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14年1-12月单纯PDA患者25例,年龄(4.5±2.1)岁,体质量(19 ±7) kg,动脉导管直径(5.9±1.2) mm.患者均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行PDA封堵术,封堵后以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治疗效果.术后1个月在门诊随访.结果 23例患者成功在经朐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完成经股静脉PDA介入封堵术.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PDA,改为超声引导下经股动脉封堵成功.手术操作时间为(33 ±5) min,PDA蘑菇状封堵器直径(11.4±1.5) mm.3例患者术后即刻存在微量残余分流,所有患者康复出院,无外周血管损伤及心脏穿孔等并发症.住院时间为(3.6±0.8)d.术后1个月随访时均无残余分流、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股静脉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避免使用放射线和造影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简单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选择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初步筛选适合行经胸小切口封堵术的病例,术中TEE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决定封堵术的可行性并进行全程监测引导,即刻评价封堵疗效.术后1周内经胸超声检查随访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术前初步筛选合适病例10例[房间隔缺损(ASD)4例、室间隔缺损(VSD)1例、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其中8例成功封堵,2例因术中TEE检查认为不适合封堵而改为修补手术,术中证实超声的诊断及对手术方式决定的准确性.结论:术中TEE检查在外科开展经胸小切口封堵术中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对手术方式起指导作用,能对选择Amplatzer封堵器型号提供依据,对释放封堵器提供正确引导,对术后疗效进行即刻判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用右乳下小切口代替胸部正中切口行心脏直视手术效果。方法:经右乳房下小切口,用常规的动、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为1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矫正手术。结果:16例均手术成功,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死亡。平均阻断主动脉时间208min,平均手术时间160min,术后平均拔除气管插管时间6h,术后引流量50ml~150ml(3例除外),平均住院时间10d。结论:应用右乳房下小切口,不需要用特殊的动、静脉插管及微创器械,用常规建立体外循环的方法,可以顺利完成常规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缩短进胸、关胸时间,患者痛苦小,伤口美观,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血和赘生物培养阳性15例,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18例。所有病例在感染活动期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同时纠治先心病。结果:21例治愈,随访5-36个月,均恢复正常学习和工作。1例死亡,死亡率为4.5%。结论:(1)心脏结构异常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基础病因;(2)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3)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9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6例采用右胸切口,13例采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用自体心包片修补;室间隔缺损(直径1.2-3.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手术前、后应用前列腺素E1降低肺动脉压。结果 18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5-6.0kPa。1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右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3%。结论 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近10年来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检查809例的结果,其中手术557例,球囊导管房间隔造口术3例,肺动脉瓣狭窄扩张术7例,符合率99.26%。从前后5年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的年龄分布、先心病类型及手术结果的对比分析,显示检查及手术年龄越来越小,病种越来越复杂,而符合率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误诊或漏诊原因及避免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1984年8~11月经手术证实的111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的心电图资料,结合文献讨论了某些与心电图有关的问题,以提高心电图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25例新生儿中患有动脉导管未闭10例、室间隔缺损4例、主动脉缩窄5例、主动脉中断2例、主动脉瓣狭窄、三尖瓣闭锁、肺动脉瓣闭锁、大血管转位各1例,报告了治疗经过,结合文献讨论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分类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手虎口角度”;“手掌宽度/拇指横纹至掌横纹间距”;“鼻翼至下额间距/人中长”;“发际至下颏间距/人中长”四项指标。采用Fisher氏法对40例先天性心脏病者及76例正常人进行判别分析;得到Z值及判别临界值Z_0。其诊断符合率为93%,误诊率为8%,漏诊断为5%。手拇、食指间隙及虎口角度较大,面部人中较短,对先天性心脏病人物理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广西地区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高发家系进行筛查,以进一步研究CHD的遗传方式。方法:收集广西地区CHD患者及其亲属的资料,对一个家系中有≥2例CHD患者的高发家系绘制家系图谱,对其先证者及一、二级亲属成员逐个筛查,并填写CHD核心高发家系登记表,进而对高发家系进行遗传性分析。结果:共收集140例CHD患者,高发家系49例。高发家系中一、二级亲属CHD发生率为6.29%(71/779),其中一级亲属的发生率为20.60%(41/199),二级亲属为5%(30/580),一、二级亲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9,P<0.001)。结论:广西地区CHD家系调查中有家族聚集现象,其亲属的发生率高低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近远相关,与先证者血缘关系越近的亲属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